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做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责,同时还要做好阅读引导。引导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读书兴趣,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由家长助读到孩子完全自由读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可以吸收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父母们做点什么呢?不如创建一个家庭书架吧!阅读对小宝宝的好处真是众所周知。养成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可以让孩子更便捷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养分,还能提升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儿童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话题。小学是培养学生一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低年级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阅读的最佳时段,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运用多种方式去阅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给他们带来快乐。  相似文献   

5.
开永莲 《考试周刊》2014,(84):47-47
<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现我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激"趣"——使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由于他们年龄小,缺乏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读书的动机模糊,阅读的盲目性大。因此,教师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  相似文献   

6.
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能力,是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表达,获取知识,体会情感的基本途径。但是小学课本上阅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和阅读需要。为此,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氛围,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并启发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相似文献   

7.
犹太人用在书本上抹蜂蜜的方法,教导学生学习就像蜜一样甜,让学生从小就爱上阅读。对于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亲身体验,含英咀华,让他们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尝到读书的美味,感悟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才能真正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8.
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然而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不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也不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积极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热情,并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快乐阅读中学到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的世纪要求每个人一生中都应接受教育,坚持学习。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如果让他们现在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等于为他们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石,获得了终身受益的钥匙。作为中学生课外阅读主阵地的中学图书馆应该帮助中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相似文献   

10.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将会使他们一生受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呢?一、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学生的阅读是不能被耽搁的,如果过了阅读的最佳年龄,就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人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就是读书时,在书中圈圈画画,写下评点,多摘录,勤积累。这种方法对那些已经养成读书习惯的学生无疑是合理而必要的.但如果对那些还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学生这样要求。则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读书是负担的感觉,从而更怕读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要想改变忽视阅读的现象,就要从小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并让学生在遇到好的句子或段落时记录下来,并写好读后感。努力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在《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一文中说:“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实施课外阅读的需要,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我们一定要促使学生养成并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常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语文学习,对他们开阔视野、丰富生活也大有好处,可谓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静思默想、写读书笔记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决定读书成效的是读书的方法、态度与习惯.这一切都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使学生在语文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6.
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从中高年级起养成默读的习惯,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使人终生受益。每一个人读书更多的是默读品味,读到动情处流泪,读到气愤处生气,读到感慨处叹气,很少看到一个人读书后放声而有语气地朗读。读书读的是自己的感受。课堂要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默默品味、静静学习的"场"。默读正是一盏点亮课堂的明灯。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助于知识经验的增长和个人学习及成长。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生读书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家长和教师应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读书方法,培养读书习惯,通过阅读书籍获得知识,满足其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任何好习惯都要从小养成,读书习惯也是如此。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要抓住关键时期加以培养。真正的阅读应该是流畅自如的、愉悦的、不被经常打断的。通过讲故事形成学习阶梯,为学生选好第一本读物,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读物,并教给他们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则孩子的读书习惯自然养成。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56):15-16
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是小学生该养成的良好习惯,更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教育。然而,读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单调乏味的事,要想让孩子多读书,就必须让孩子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读书才能持久、深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用具有悬念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问为什么,启发学生深刻领会文本字里行间的内涵,让学生用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式感悟文本中的道理。通过这种"趣—问—悟"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归纳出人生的道理,演绎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20.
读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是把学生雕塑成才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