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2月27日,世界科学界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一位中国女性科学家的身上。当她以一袭红色唐装从容登上领奖台时,全场为之热烈鼓掌。她就是"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获奖者李方华院士。 这项被誉为"女性诺贝尔科学奖"的奖项,每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一次,专门授予全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科学女性。在众多参选的女性科学家中,李方华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 作为第一位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中国女性,在绚烂的"女性诺贝尔奖"光环的背后,是她五十年的寂寞耕耘:科研条件的局限、工作的压力、家庭的重负,在种种困难的限制下,她一路闯来。  相似文献   

2.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以她为偶像的浙大博导虞露,虽不及居里夫人这样功成名就,但她在数字视频国际标准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同样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  相似文献   

3.
正谁说女子不如男,爱上科学并执着于科学事业的女科学家也为人类做出了很多突出贡献。居里夫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她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元素,还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不过,要是你只知道她这一位女科学家,那你就OUT了。在科学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女科学家可多了,最近,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周卫健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阎锡蕴都荣获由中科院颁发的"优秀女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15日是中国科学社创立90周年、《科学》杂志创刊90周年暨复刊20周年纪念日,在倡导“自主创新”、“科教兴国”的今天,我们捧出这段历史小心擦拭,传承“求真致用”精神,希望能为明天创造一段更为辉煌的历史。她最早存中国倡导“科学”与“民王”,她最先帮助人们理解何为“科学”,她首次规范各类科学名词的译法,她首创横排向右、使用两式标点的排版方式……她,就是诞生90年前一本名为《科学》的杂志。1915年1月,上海,一份稿件由在美国的留学生编辑、封面印有中文“科学”字样和英文“SCIENCE”的月刊悄然问世,发刊词上,赫然将“…  相似文献   

5.
正她是一名非常普通的老师,先后教过语文、计算机、社会等课程,当自然课改为科学课后,便成了一名科技老师。在学生眼中,她又很不寻常,是独一无二的"三多"老师:玩具多,她神奇的"口袋"里装满了各种科技玩具,经常会拿出来和学生一起玩;故事多,她总能把枯燥乏味的科学原理编成有趣的故事;表扬多,在她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0,(12):38-38
林小姐是上海一家公司的职员,五官端正有气质,她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容貌较为满意。可在前年一次同事聚会中,一位男同事说她是单眼皮,眼睛看上去有点小,回到家后她反复照镜子,结果自己越看越觉得不顺眼,于是她就去医院做了第一次整容手术。第一次手术后,林小姐觉得自己确实漂亮多了。然后,她就像得了病一样,总拿自己的五官跟漂亮的女孩子比较,于是从眼睛、鼻子、嘴巴全都做了整形手术,统计起来前前后后一共做了5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乐翻天     
《科学与文化》2012,(3):36-37
刷信用卡朋友的老公不喜逛街,所以每次去逛街,都找各种理由逃脱。一次我正和她逛街,她家里正好要换空调,她看中了一台15000元的,刷信用卡的时候忽然对收银员说:"给我分4次刷!"于是收银员就照做了。过了5分钟,她手机响了,她老公破天荒地要来陪她逛街。事后我才知道,他老公收到来自信用卡中心的短信: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柳贞 《发明与创新》2013,(12):59-59
一次,美国新泽西州的11岁女孩贾斯敏·劳伦斯在便利店买了一瓶洗发水,用过几次后,她发现头发脱落得很厉害。最初她以为这可能是正常现象,以后就会好了一、可是洗得越多,头发脱落的现象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马建国 《今日科苑》2012,(16):19-20
今夏,铺天盖地的暴雨无情肆虐脚下这片大地,许多省份发生了洪涝灾害,建筑物被摧毁,百姓生命财产遭受重创。痛定思痛,人们更加关注天气预报及防灾减灾,毕竟未雨绸缪、科学防范才是有效之举。在气象科学领域,有一位追求卓越的女士,她以创新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出新发现、新创造,为我国气象科学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她,就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章淹。  相似文献   

10.
正1973年,20岁的克里斯蒂娜在父母的要求下来到美国留学,她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女孩,美国的一切都让她无法适应,尤其是体育课更让她觉得自己无法在美国多待一天。在一次棒球课上,克里斯蒂娜出尽了洋相。整整一堂课,教练只教她一个人,  相似文献   

11.
曾经和一位笔友交流,她是同济大学的一名学生,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一次我给她寄去了世界上最大细菌的照片,她在回信中惊叹道:“它们圆乎乎的,可爱极了,可不象它们的名字‘细菌’那样令人讨厌。”这就是细菌在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子眼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一、情系 中华 1998年7月17日,一位年逾 花甲的科学家从美国来到北京。这里是她 魂牵梦绕的祖国,是她深情眷恋的祖国。她曾常 回到自己的祖国,努力为祖国做着自己的贡献,但这一 次却与以往不同,她要在祖国开展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她就是世界著名艾滋病研究权威曹韵贞教授。此时此刻,她的心情非常激动。  相似文献   

13.
曾经和一位笔友交流,她是同济大学的一名学生,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一次我给她寄去了世界上最大细菌的照片,她在回信中惊叹道:“它们圆乎乎的,可爱极了,可不象它们的名字‘细菌’那样令人讨厌。”这就是细菌在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子眼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处处有机遇     
去年 ,经人介绍 ,我谈了一位女友。她在广东打工 ,做衣服的。年底 ,她回来看我。一次 ,我拿起她的手 ,发现她的大拇指和食指上 ,生满了老茧。我便心疼地问她 :“这是怎么回事 ?”她说 :“是拉线拉的。”我又问 :“怎么不用剪刀剪 ?”她接着说 :“有拿剪刀的时间 ,可以多车一件衣服。那线有多难拉 ,一拉 ,手上便是一条痕迹。”她像是在向我诉苦。对发明比较感兴趣的我 ,听了这句话 ,很受启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项新的创意便在我脑海里闪烁。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 ,我终于发明了“制衣切线器”。第一次 ,制作的“切线器”十分简单 ,只是在…  相似文献   

15.
我至今不能忘记一个画面.那是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那天,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来了。开完会后,他们围着我,问各自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我发现,有一位母亲,怯怯的,站在离人群远远的地方。我几次招呼她,她都不肯走近。直到其他家长差不多走光了.她才踱到我跟前,但依旧低着眉眼,怯生生的,不敢看我。  相似文献   

16.
《情报科学》复刊已近一年,作为她的忠实读者和热心作者,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情报科学》的复刊是我国信息产业深入发展、信息资源深度开发的迫切需求和历史选择,而《情报科学》近一年的坚定稳步的发展历程则表明,她已成为我国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沃沃田园和有力向导。回顾历史,正如我国情报学泰斗、《情报科学》老编委王崇德教授在《情报科学》复刊贺词中所言:“1980年春天,被誉为我国情报科学火炬的《情报科学》在哈尔滨点燃,1995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悲壮地熄灭了。今天它又在长春复燃,这是我国情报科学及其社会需求空前提…  相似文献   

17.
考古学是公认的“艰辛”科学,科研环境十分艰苦。然而在这一几乎是须眉一统的基础科学领域,却有着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雪莲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高峰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对于女性科研工作者而言,为之付出的心血和代价尤为巨大。许颜清正是这样一位女性科研工作者中的年轻代表,没有出国经历,但为实现心中的科研梦想,始终坚强地行走在崎岖蜿蜒的科研道路上,并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许颜清是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化学专业一名年轻的副教授,她在无机化学研究领域耕耘多年,到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工作之后,在学院教育部簇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平台带动下,她转向主攻多酸化学研究方向,并把它和她原来的配合物研究方向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刘军 《知识窗》2013,(21):15-15
她天生个子有些矮小,就因为这个原因,她不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因为她觉得人们都在用嘲笑的眼光看她。一次,在别人的鼓励下,她参与了一家科研公司的志愿者服务。这项任务其实很简单,就是测验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人有何反应,尤其是对面部有缺陷的人。  相似文献   

20.
爱没有距离     
崔浩 《知识窗》2002,(1):34
他和她相识于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在一次战役中,他受伤撤下.她是护士,为他包扎伤口.昏迷中,他抓住了她的手臂,大叫一声,将她摔倒.睁开眼,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她也笑笑,原谅了他无意中所做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