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不久,一位六年级学生拿着作文本问我:“严老师,这个“带”字不是错别字,您为什么要打叉呢?”我一看,原话是“她胸前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我不假思索地解释道;“戴红领巾应该是这个‘戴’。”他连忙翻开课本,指着刚学的《少年闰土》第一段的“项带银圈”一句说:“鲁迅先生也是写的这个‘带’。”我愕然了。是哇,既然“项带银圈”可以用这个“带”,那么,“胸前戴红领巾”又为什么不能写这个“带”呢?但我又想,“头戴一顶小毡帽”却又是这个“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2008,(10):54-54
问:《少年闰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7课)用“项带银圈”描写闰土的外貌,这里为什么用“带”而不用“戴”?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九义教材《少年闰土》一文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节选下来的。课文写景优美.场面生动,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但我认为文中“项带银圈”中“带”字的用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可怜”在现代汉语中是经常使用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义项仅有三条:①值得怜悯。  相似文献   

5.
也说“拼”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对“拼”的解释: ①合在一起;连合。②不顾一切地干;豁出去。 义项①是指某人把零碎的物体合成一个整体,如“拼图”“拼音”“拼布块”“拼积木“等。义项②是指某人努力地做某事,如“拼命”“拼死”“拼搏”等。  相似文献   

6.
“变脸”是一个动宾式复合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翻脸;②戏曲表演特技,表演时以快速的动作改变角色的脸色或面容,多用来表示人物的极度恐惧、愤怒等。我们  相似文献   

7.
“怒”的词典释义情况如下:《说文》:“怒,恚也。”即“怒”就是“愤怒、生气”的意思。《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怒”的释义,基本都列有以下几项:①生气,气愤;②气势盛;  相似文献   

8.
释“X才”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同形同音的语素“才1”“才2”,都可以作为词根构成“X才”式合成词。“才1”有两个义项:①才能:②有才能的人。由义项①构成的“X才”有:辩才:辩论的才能。不才:<书>没有才能,常用作“我”的谦  相似文献   

9.
“不”,从古到今一直作否定副词。我国第一部按部首排列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不”为:“鸟飞上翔不下来也。”根据这一本义,以后的字、词典,直到《现代汉语词典》都收有表示否定意义这一义项。然而,“不,能当语助词,无词汇意义”这一义项却被一些字、词典的编纂者遗忘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疏忽。例如,《康熙字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新华字典》都没有收这一义项。《说文解字段注》也未注  相似文献   

10.
说“虫”     
对“虫”的注释,如果拿1994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和2005年版《现代汉语词典》比较,我们就会清晰地发现:前者在“虫”条下只立了一个义项:“虫子”;而后者却在“虫”条下增加了另一个义项:“比喻具有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  相似文献   

11.
“无赖”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①放刁撒泼,蛮不讲理;耍无赖。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也叫无赖汉、无赖子。很明显,这两种义项的感情色彩均为贬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1979年版,以下简称《词典》)“好”(hǎo)字条下列了14个义项,《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好”字条下,形容词7种用法,副词两种用法,名词两种用法,加起来是11种用法。另外,“好”还读hào。《词典》“好(hào)”  相似文献   

13.
“阴”字在以《现汉》为代表的汉语词典中有13个义项.文章运用语料库的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式,对“阴”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重新描写,建议在《现汉》等词典释义的基础上增收8个义项.  相似文献   

14.
“赞”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里有三个义项,均为语素义义项。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看,这个处理似不合适。①“帮助”较稳定,是语素义义项。②“称赞”已有单独当动词、形容词、名词使用的趋势,已经发生词汇化。③“赞体”应注为词义义项。  相似文献   

15.
动词“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较长时间的放在液体中;二是故意消磨(时间)。相对于词典中的静态义项,“泡”的动态词义则更为丰富。对动词“泡”的各种用法都可以做出一定的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6.
渲泄≠宣泄     
近年来,一些报刊中出现了“渲泄”一词。如“①“把‘那就是一只蟋蟀’放在每段的段首,反复咏叹,让那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情,得以充分的渲泄。”(《语文教学通讯》1992年第1期第30页)“渲”字只有两个义项:①小水。②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汉语大字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渲”字条下也只收录了一个双音词“渲染”,而无“渲泄”。查“宣”的义项有五个,其中第二个义项为:疏导,且在“宣”字词条中列举了“宜泄”一词及两个义项:①使积水流出去。②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日子看到一篇以《遭遇快乐》为名的小说,不由心生一个问题:快乐可以“遭遇”吗? 1996年修订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遭遇”的义项有两个:①碰上;遇到(敌人,不幸的或不顺利的事等);②遇到的事情(多指不幸的)。从这个解释  相似文献   

18.
1994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中“竭”字条下出现了“竭泽而鱼”。到底是“竭泽而渔”,还是“竭泽而鱼”,抑或两者都可以? 本人查了好几种成语词典,都是“竭泽而渔”,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是如此。接着在包括《辞海》在内的各工具书中查的“鱼”、“渔”两字,均无两字通用的注释。1994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本身“渔”字条中,在“捕鱼”这一义项下,还举出“竭泽而渔”作为例子。 可见“竭泽而渔”不能写成“竭泽而鱼”。岂能“竭泽而鱼”@寒昱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开”字条的义项作一分析,考察其义项概括的情况并讨论其合理性。为了便于考察,本文以《汉语大字典》为参照,将“开”字义项作一全面比较。之后对“开”在(《现汉》中收录的词语中的表义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建立义项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收录"吃"词条66个,义项8个,构词能力最强是①义,最弱的是义项③,《现汉》未收义项的构词有10条;构词方式最强的是动宾式,次强的是动补式,最弱的是主谓式;"吃"的语素变义比较接近辞书所收的语素共义;重新整理分析"吃"的常用语素义,建议《现代汉语词典》设立13个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