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建柱 《职业技术》2006,(10):18-21
这是一条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天路",在历经漫漫50载光阴后终于穿越多年冻土抵达圣地拉萨;这是一位为"天路"执着开路的科研前锋,从踏上雪域高原那一刻起,他的人生轨迹就注定与一波三折的青藏铁路几十载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
翻译研究经历了由"文本独自"到"译者独自"再到目前"文化独白"的转向.译者虽然由原语文化可以自由穿透的玻璃球变成了译语文化可以自由穿越的玻璃球,但译者认知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在翻译研究中依然缺席,译者依然仅仅是一个没有躯体体验的主体.美国译论家罗宾逊把翻译中既是载体又是感性存在的译者"躯体"引入翻译研究中,不仅为较为空泛、抽象的译者主体提供了实质性的基础,也为后现代语境下颠覆原文同一性的行为找到草根性的发轫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神奇的软体"化学机器人".这种机器人采用的材料相当柔软,甚至呈现液态状,可以自由地变形,能穿越墙中的缝隙,有的还能自行降解.  相似文献   

4.
"支架"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称为"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施予的暂时性支撑,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撑就撤掉了.在此,"支架"又可以理解为根据幼儿的需要为他们提供的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总的来讲,"支架"的作用在于帮助学习者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支架"的帮助,管理学习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直至最后撤去"支架".  相似文献   

5.
芳华 《当代学生》2013,(5):14-20
今天,你"穿越"了吗?近年来,随着一些穿越题材电视剧的热播,以及各种穿越小说的广泛流传,让"穿越"这个不算新的词汇成为了"热词"。人人都在看"穿越",人人都在说"穿越",那么,"穿越"到底是什么呢?"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地说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的事  相似文献   

6.
在浩如烟海的人物形象中,古代文人最钟情渔父. 渔父形象像一条河流,从中国文人的纵深地带经过和穿越.带给他们持久的魅惑和追慕,把文人们在仕与隐之间挣扎的内心,照耀得"火树银花不夜天".  相似文献   

7.
悠悠秦岭,巍巍终南.数千年来,它养育着无数代子民;从古至今,"穿越秦岭"也让世人饱尝辛酸."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便是这样的千古感叹.  相似文献   

8.
吴芸香 《教书育人》2012,(13):59-60
穿越是眼下网络上的"热门"词汇,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今年,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九册17课的《长城》。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被"时尚"了一回,玩了两次"穿越"——从"现代"穿越到了"传统",又从"传统"回归到了"现代"。  相似文献   

9.
论穿越小说的价值与弊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穿越热",穿越小说走进了青年读者的视野,穿越小说想象奇特、构思新颖、情节曲折,适应了当代网络读者的阅读需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穿越小说的泛滥,接连出现了一大批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纯粹目的的小说,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穿越小说出现了低俗化和类型化的倾向,某些小说的主题思想对青年网友,特剐是女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阴,"江之尾,海之头"; 江阴,城江同在,人水常新. 沿着七千年足迹,从良诸到延陵,她穿越吴风楚韵一路走来.从前,她枕山负水,襟带三吴,历代兵家必争.现在,她地处长三角腹地,得江海便利,是中国东部乡镇的发动机."幸福江阴,和谐江阴"是她崭新而靓丽的名片.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要穿越罗布泊? 有人果断地下了这样一个结论:凡是想到罗布泊去探险、考察或旅游的,都是一群拚死吃河豚的人.称罗布泊是一口让你心悸的黑棺材,多少勇士进不去,多少英雄出不来.那里非但不孕育生命,不欢迎生命,而且还要无情地扼杀一切生命.一位考察者粗略地做过统计,几千年来真正进入罗布泊腹地的人,截止到1998年10月1日,有账可查的也不到120位……多么可怜的数字,多么可怕的禁区!然而,就在人类即将跨进21世纪大门的时候,我和库尔勒晚报李立、城市晚报张彬彬两男一女三位普普通通的新闻记者,艰难艰险却是成功地实现了罗布泊南北大穿越,拚死吃了一次河豚!  相似文献   

12.
近日,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委托的中国申报中心辽宁出版社收到了一份“申报申请”——就读于成都市第五中学的学生张韬讳,12岁时成功穿越“死亡地带”罗布泊,成为目前世界上年龄最小的穿越成功  相似文献   

13.
穿越即为穿越时空,但中国现阶段穿越小说多是穿越回古代,为何古代成为了穿越者最集中的"去处"?相较于未来,古代到底有哪些原因吸引着作者和读者?既有的历史为作者提供的写作上的便利,女性对传统审美元素的喜爱,对历史重构的快感,丰富的爱情元素都是穿越回"古代"的招牌。  相似文献   

14.
它的发现支持了超对称粒子模型--物质有"阴阳两界",而且两界中的物质一一对应,我们已知的世界是由正物质组成的,但是还有一个与其对应的反物质世界有一种物质可自由穿过你的大脑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它也可以穿越大地、穿越墙壁、穿越我们所见到的任何物质.  相似文献   

15.
时光能否倒流、能否静止?对这个问 题一直争论不休。按照相对论观点,乘坐 接近光速太空船旅行的人将比地球上的同 龄者年轻。真可谓:"世界真奇妙,时空 有隧道;不知其魔法,归来人不老。"那 到底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穿越"时空隧道" 神秘再现的人呢?  相似文献   

16.
针对职高语文课堂活力不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当前社会"穿越"盛行的启示,基于建构主义、共情理论,从教材、教师、学生等课堂三要素深入探索了职高语文课堂"穿越"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文章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学生与作者间穿越、学生与文本间穿越、学生与学生间穿越、学生与教师间穿越等四个"穿越"教学的实施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各种"穿越剧"的热播及穿越文的热捧,少男少女们无不幻想自己某一天一不小心就穿了。如果穿成少爷小姐、王爷王妃,睁眼就是高床软枕、锦衣玉食也就罢了,如果穿到荒郊野外或者贫民乞丐当中就比较闹心了。因此,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穿越之后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穿越后的美好前景,以下内容还是打印出来随身携带的好——各位穿越预备人员:大家好!我是"穿越生存"课程的编老师。在课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社会对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而许多问题的出现也迫使教育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针对一系列改革难题,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和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孟安明在中央领导看望教育界政协委员时,代表众多委员作了主题发言,他们建议设立高等教育改革"特区",以高教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教育全面改革. 委员的呼吁,不禁让人联想到30多年前建立深圳等改革"特区"的背景.这些经济特区自成立之日,就担负起"排头兵"的历史使命,通过先行一步,由点带面,积累经验,推广全国.同当初建立经济特区一样,高教改革"特区"的使命也许就在于帮助中国高教改革穿越激流,用"特区"经验,推动全国教育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暑假里,我读了些教育专著,其中余文森教授讲到的"穿越玉米地"这个隐喻,对我很有启发.我干脆找来《穿越玉米地》这本书仔仔细细看了,看完之后对于我这样一个奋斗在小学美术教育第一线的小教师来说还真是受益匪浅,有很多经典妙语可以联系到美术教学课堂上. "这是一片天空地旷的玉米地,果实累累,而又布满了大大小小、或明或暗的陷阱.你和你的对手们将要进行一场有趣的竞赛:谁最早穿越玉米地到达神秘的对岸,同时,他手中的玉米又最多."  相似文献   

20.
<正>"穿越"是指某人因为某原因,从所在时空进入到另一时空。时下流行很多以"穿越"为主题的小说、影视剧,吸引着诸多读者和观众的眼球。"存在即合理",穿越作品有其独特的价值,如果教师能借"穿越"之精髓,为我所用,不失为一种创意。一、以教材为载体,穿越"旧知时代"教材是一个整体,前后内容存在密切联系。作为教者,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