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技术,对芎香通脉丸剂型中的丹参、川芎、诃子、肉豆蔻分别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了制备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超临界航空煤油在换热过程中会出现传热恶化的现象。本文旨在研究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质量流量、壁面热流、入口温度和压力对此现象的影响。创新点:1.分析超临界航空煤油的传热恶化现象;2.揭示超临界航空煤油传热过程中传热恶化现象与质量流量、壁面热流、入口温度及压力的关系。方法: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超临界航空煤油在管内的流动换热情况,分析其换热特性,并探讨传热恶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论:1.传热恶化是在壁面温度达到拟临界温度或流体平均温度达到临界温度时产生的;2.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量的增加或壁面热流的降低而增大;3.通过提高煤油的压力可以显著降低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超临界CO2作为介质在高分子合成与制备中的研究应用.在超临界CO2介质中可以实施氟代单体的均相和非均相聚合,可以用超临界CO2溶胀聚合法渗透小分子添加剂、制备剃度共混物以及对聚合物纤维材料进行染色.此外,超临界CO2还可以用于聚合物微纤和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利用定态流法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咖啡因水溶液进行研究,测定咖啡因水溶液在CO2中的溶解度数据,并采用P-R状态方程对文献中SVE体系咖啡因的溶解度数据和实验测定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得到相应的二元相互作用参数.计算值和实验值比较结果表明:P—R状态方程模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除虫菊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除虫菊中有效成分除虫菊酯。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产品的收率和品质的影响,以及CO2流量和萃取时间的关系。其最优化工艺条件为:压力16Mpa,温度40℃,当CO2流量为20m^3/h时,萃取时间为2小时。  相似文献   

6.
初步研究了GAS技术在PCS纳米微粒制备上的应用.着重研究了不同溶剂体系与超临界CO2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超临界CO2气体抗溶剂结晶过程的影响,对平衡时间及初始浓度对所得纳米粒子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获得了粒径20~60 am,分散度小于0.5的PCS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生姜中萃取油精.重点是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姜精油与水汽蒸馏法提取姜精油的收率与品质,为生姜的深加工提供基础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比传统的水汽蒸馏法获得更多的姜精油,并能获得各种姜辣素.  相似文献   

8.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桂枝中油溶性成分的工艺.以萃取率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原料粒径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比较.萃取桂枝中挥发油的最佳超临界条件:压力为15 MPa、温度温度为35℃、分离温度为40℃、分离压力为4.2 MPa、萃取时间4 h、原料粒径18目.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挥发油收率及纯度均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桂枝中油溶性成分的工艺.以萃取率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原料粒径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比较.萃取桂枝中挥发油的最佳超临界条件:压力为15 MPa、温度温度为35℃、分离温度为40℃、分离压力为4.2 MPa、萃取时间4 h、原料粒径18目.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挥发油收率及纯度均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橄榄叶中橄榄苦苷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微波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橄榄苦苷的最佳工艺。以HPLC检测橄榄苦苷的含量,采用正交实验,对橄榄叶粒度、提取剂用量、提取时间、超临界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5个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条件为A1B1C3,微波提取最佳条件为A2B2C1,索氏提取最佳条件为A1B3C1。微波提取3min与超临界CO2萃取2 h、索氏提取6h提取的效果相当,微波提取时间短,操作简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低温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热力性能,设计并构建了一个由恒温小室和不同结构地板组成的实验装置.发热电缆均匀分布在地板层内,额定发热功率为30W/m.由3种不同复合地板结构和8种不同的导线间距组合成24种实验方案,分别进行测试,其中导线间距分别为30,40,50,60,80,100,130,150mm.分析了影响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热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地板供暖辐射换热量约占总换热量的50%以上.当地板结构相同且感温探头所处位置不变时,存在一个使地板上表面散热量最大的最佳导线间距,实验工况下的最佳导线间距为50mm.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传热机理、热气流的流动方向、烟囱效应的抑制以及结构工艺设计等方面介绍一种新型高效节能民用传热器。实验研究结果证明,采用这种传热器热效率高,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3.
Many zeotropic refrigerant mixtures are proposed as alternatives to some chlorofluorocar-bons (CFCs) and hydrochlorofluorocarbons ( HCFCs). An advantage of zeotropic mixtures is the possibility of reduction in entropy generation by matching the temperature glidings of refrigerant and heat-transfer fluid in both condenser and evaporator. Zeotropic mixtures are compared with pure re-frigerants to evaluate their exergetic loss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pecial phenomena which result from temperature gliding are proved by experiments. A simple equation is obtained, to evaluate dif-ferent zeotropic mixtures' exergetic losses. The maximum flow rate of heat-transfer fluids is found in order that refrigerants phase change can be completed. Lastly, some examples of zeotropic mix-tures ( R407C, R405A and R414B) are given, and their exergetic losses and maximum flow rate of heat-transfer fluids in condenser are forecasted.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直接迭代法与拉格朗日乘子法对管壳式序贯换热系统进行了模拟与优化,运用本文编制的计算程序,可以使得在传热总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工艺物流的出口温度最高,并可得到各台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相似文献   

15.
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了线性唯象传热律下半导体热泵的性能特性,分析了电流、面积分配及传热率等参数对最优性能的影响,得到一般半导体热泵的优化参数.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建筑结构的热传递机理,从建筑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蓄热两个方面,通过热传导的非稳态过程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特性,并得出准确计算建筑热负荷工程设计的计算方法和内保温建筑围护结构更适宜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半导体制冷器的基本原理,对半导体制冷用于CPU冷却的传热模型作了分析,探讨了半导体应用于CPU冷却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半导体冷却CPU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 1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 (HTAC) [1] can offe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rmal efficiency, reduced NOx emission and uniform heat flux field. Most of HTAC use the honeycomb regenerative system to preheat the air to a temperature above…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工测试技术等关于换热器性能的基本测试原理和方法,结合现行的国家标准与规范要求,研发了水源热泵用换热器综合实验台.该实验台利用控制与测量技术,采用被测换热器与辅助换热器水侧部分的冷热负荷,通过水-水板式热交换器相互抵消方法,以及换热器两侧热平衡工作原理,即换热器水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制冷剂侧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基本相等,可以实现在不同工况下对不同结构形式的R22蒸发器及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和流体阻力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为换热器的选型、优化设计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依据和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热管传热及散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管是一种依靠自身内部液体工质的相变来实现传热的超导热体传热元件,具有传热系数高、温度分布均匀、热响应迅速、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及节约能源等优点。近年来研制钢制热管散热器成为我国散热器开发的一个热点。详细论述了高效传热元件热管的传热原理、基本特性、传热性能分析及热管的结构与散热设计,最后简单介绍了热管用于电机领域的散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