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不断进步,利用地震多属性反演技术与岩层富水性相关的物性参数,如:人工伽玛(或密度)、视电阻率、孔隙度、高频衰减梯度等参数异常,开展煤层顶板砂岩富水性研究,对煤层顶板砂岩的水文地质灾害等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其方法和手段,具有物性分析参数多、所选参数物性差异明显、从时间剖面上或平面上表现出分辨率高、异常区分布规律明显。具有投资成本低等,矿方可以提前制定有效的防治水技术方案,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也为今后运用地震手段开展类似工作提  相似文献   

2.
以大强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岩性反演为例,简介利用地震勘探反演技术解决煤层顶底板眼性问题。该技术是以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对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算出波阻抗资料,进而计算煤层厚度,并对煤层顶底板岩性做出推断。通过部分资料验证,利用岩性反演技术解释的本区煤层厚度及其顶底板岩性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以康北煤田DQ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岩性反演为例,介绍利用地震勘探反演技术解决煤层顶底板岩性问题。该技术是以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对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算出波阻抗资料,进而计算煤层厚度,并对煤层顶底板岩性做出推断。通过部分资料验证,采用岩性反演技术解释的本区1号煤层的深度、厚度及其顶底板岩性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
众所周知,地面地震勘探方法是物探方法中分辨率最高,最准确的勘探手段,也是煤田勘探中普遍应用的方法。槽波地震勘探法是在井下煤层开采工作面内进行的,地震测线接收点和激发点沿煤巷布设,直接探测煤层内地质构造或其他地质异常体,并且槽波对异常体又非常敏感,槽波数据解释又有巷道已知地质资料为依据,所以槽波地震勘探是最有效、最精确、分辨率最高的井下地震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5.
查明煤矿矿区内煤层赋存形态及地质构造现象,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地质保障,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勘探区内地质情况进行控制,为开采设计及生产提供了更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煤炭地质勘查中,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手段解决地质问题应用广泛。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学的方法研究人工激发的弹性波在不同地层中传播规律的一种物探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地震勘探技术的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发展,各种勘探难点也不断出现,尤其地质条件复杂区,面临的难点更多。东欢坨矿区,属于地质条件复杂区,地表障碍物密集,采集难度大;可采煤层多,间距小,干扰严重,有效波信号弱。通过在资料采集、处理、解释过程中,采用一些针对性的创新技术,如在厚沙土覆盖区应用大吨位可控震源,采用特殊观测系统获得障碍区地震资料,采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对煤层进行精细化分,采用属性体技术分析煤层的赋存形态及构造发育情况等得到了良好的勘探效果,证明所采用的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
葛星 《科技风》2012,(4):168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岩性油气藏、裂缝油气藏、断块油气藏、隐蔽油气藏已称为主要的勘探目标.因而对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使用三维地震解释能够充分利用地震数据携带的大量地质信息,结合测井、地质资料综合解释,能够对地下地质体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对地震数据进行属性分析来提取并优选与地质特征有关的地震属性能够克服用单项信息进行储层预测的地震信息的多解性,所以对区域进行精细的三维地震解释和地震属性研究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震勘探在控制煤层赋存形态方面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矿井为了高产稳产及矿井生产安全等要求,须准确圈定采区内“无煤带”、采空区、陷落柱、煤层露头、火成岩等异常地质体。通过对辽宁、山东等地煤矿地震勘探实例,介绍确定煤层地质异常体采用的方法,通过运用钻孔测井曲线进行地震资料反演,掌握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地质异常体的特征,通过三瞬处理,研究振幅异常与地质现象的对应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地震资料解释方面,要充分利用已知的地质资料,依据各种地质现象在地震数据体上的特征识别解释各种地质异常体。  相似文献   

10.
李学刚  孔磊 《内江科技》2013,34(4):32-34
随着新疆地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和地质任务要求越来越高,以寻找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任务越来越来多,而类似成1井东的大沙漠地区往往难以获得高品质地震资料,严重制约了地震采集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成1井东、董2井北的激发技术研究,采用多浅井小药量激发、井检联合压噪等技术有效提高了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11)
本文首先对岩性地质油气藏勘探现状、前景及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应用原则进行分析,最后详细阐述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岩  唐辉  唐军 《内江科技》2010,31(12):124-124,135
本文通过国内外资料调研,明晰了岩性地层油气藏概念;总结了国外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核心为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技术,并对这两项技术在我国的运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目前,已形成了适用于我国地质特征的两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核心技术:陆相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上述技术在我国诸多盆地的勘探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5,(18)
武威盆地是位于中亚造山带北缘的中生代聚煤盆地,其煤层气资源评价对揭示中亚煤层气高产走廊的煤层气成藏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勘查及化验资料,从煤层分布特征、煤岩煤质特征、煤岩演化程度、构造系统、顶板岩性等方面分析了武威盆地煤层气生气条件及保存条件,结果表明武威盆地煤层镜质组含量为70%左右,热演化程度高,构造格局以挤压、封闭性断层和褶皱为主,顶板岩性大部分为泥岩和页岩,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和保存。根据煤层气地质特征综合评价了各构造单元的勘探潜力,认为营盘凹陷煤层累厚达30米,大部分地区埋深小于1000米,断层封闭性好,可作为该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宣化—下花园煤田宣东矿井勘探区地形起伏较大、巨厚岩浆岩屏蔽、施工条件困难、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属于复杂勘探区。本文根据区内地震地质条件,采用高分辨地震勘探措施,研究了断层、褶曲、煤层赋存范围等地质现象,有较好的地震勘探精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震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油气田勘探领域,是油气田勘探的重要方法之一。地震记录可以间接地反映和反演出地质记录的原始沉积环境。另外,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沉积体体积、岩性等的定量描述。地震沉积学可以定量刻画地震相,可以做到相控储层预测,使沉积相预测更为客观,能够减少其多解性。本文从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在油气勘探中作用及存在问题四个方面进行阐释,进而分析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储层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作为油气目标勘探的最主要技术手段,地震勘探具有资料覆盖面广、技术手段灵活多样、(储层)预测精度高等特点。地震解释的目的是为了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更多的信息进行地下构造解释以及地层和岩性特征的描述。在构造地质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测井、地质、地震资料,综合利用地震解释方法,建立川东北地区构造圈闭识别技术流程,在广安地区五峰组构造圈闭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复杂岩性油藏在我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内有广泛的分布,但复杂的砂体展布和油水关系,制约了双河油田东南部地区滚动勘探和油藏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经历四十多年的滚动勘探和油藏评价,双河油田面临高难度勘探开发的挑战。隐蔽性断层-岩性和岩性圈闭是双河油田深化研究的主要圈闭类型。地震地质相结合,综合分析研究是发现该类圈闭的有效手段,精细地层对比、砂体展布研究、储层预测是寻找隐蔽性圈闭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8.
张贵军 《科技风》2013,(8):169-170
冀中股份邢台矿利用矸石粉煤灰固体充填进行建下资源回收取得了初步成功。针对邢台矿煤层厚度及地质条件,该矿着手进行底分层充填技术研究。首个底分层充填工作面布置在7608底层。充填体下掘进期间,顶板控制成为技术关键,尤其对切眼大断面顶板支护技术研究是关键之关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震勘探在预测煤厚领域的技术发展,本文通过井约束的波阻抗反演技术在陕西陕北某煤矿浅埋薄互煤层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该技术在煤层厚度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地震勘探解决煤厚问题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裴磊 《内江科技》2011,32(3):108-108,155
准噶尔盆地永1井地区由于上部煤层的屏蔽作用,导致西山窑组储层的地震资料品质不理想,断裂系统与储层的发育特征预测难度较大。通过利用现有的各种地震、地质资料,建立该地区地震属性参数与地层岩性、物性特征变化及含油气性对应关系,采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进行断裂系统与有效储层的预测,较好的识别出了该地区的微小断层发育特征,并落实了储层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