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直升机地面共振是一种涉及桨叶摆振运动和旋翼桨毂在旋转平面内运动耦合的动力不稳定现象,是直升机研制中必须加以克服和解决的问题。在进行其他飞行试验前,首先得通过专门的试验和分析计算,切实排除直升机发生地面共振的可能性。直升机地面共振试验一般包括地面共振计算分析所需的部件特性试验和地面共振外场开车试验。地面共振外场开车试验,应在地面共振分析之后,并表明直升机在旋翼全部工作转速范围内,不存在地面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2.
龚煜 《内江科技》2009,30(5):89-89
本文根据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系统的动力稳定性分析模型,采用教学工具软件Maple推导了该系统的全量动力学方程,编写了相应的仿真程序,并对旋翼/机体耦合系统动稳定性试验装置进行了“地面共振”试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本文建立的旋翼/机体耦合系统动稳定性全量动力学方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是正确的,仿真结果对直升机“地面共振”试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动系统动力学设计技术是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的关键技术。传动系统装机后的动力特性与旋翼系统、发动机所组成的机械扭转系统耦合特性密切相关,应避免旋翼系统与旋翼轴联接后的振动特性的改变影响其工作性能。动力传动轴和尾传动轴是易频发振动故障的关键部位,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应避免主、中、尾减速器装机后频率发生变化与系统模态频率重合,通过有效的隔振系统隔开旋翼通过减速器传递到机身、发动机的振动;舰载直升机着舰时工况恶劣,对传动系统的振动影响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4.
无轴承旋翼最为目前最先进的直升机旋翼结构形式,代表着直升机旋翼动力学结构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进行无轴承旋翼直升机的结构强度设计时,需要对其气动机械稳定性能进行分析,以确定旋翼工作时的振动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消振。本文主要对影响无轴承旋翼直升机气动机械稳定性的相关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就消除旋翼共振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5.
正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机上地面安装调整时,需对主旋翼桨距角进行测量。通过空间角度的理论计算,得出关于直升机地面自然停机状态下旋翼桨距角的理论表达式。相对于人工测量方法,将该算法应用于主旋翼桨距角测量设备中,可以直接测量出该状态下的桨距角,而且还可以提高精度节省安装调整时间。  相似文献   

6.
刹车装置是直升机在滑行、滑跑、转弯时实现制动的重要装置,刹车装置使用过于频繁,会因为刹车片周围积聚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导致温度过高而造成刹车装置损坏,影响直升机使用安全。通过对某型直升机刹车装置使用间隔时间的试验、试飞研究,总结出直升机刹车装置的使用注意事项及一般间隔时间要求,为直升机刹车装置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直升机振动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旋翼系统,过度振动不仅会使飞行员的驾驶舒适性和武器平台的稳定性大大降低,而且有可能对直升机本体结构造成损害。为了有效地降低旋翼振动,旋翼系统不但会在出厂时会进行离线动平衡调整,更要在后续飞行过程中,对旋翼的不平衡量实时关注,并进行现场动平衡调整。但这种方式需要在地面和空中不同状态点进行多次调整,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振动包含中低频的周期分量,是引起直升机机载设备振动故障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直升机的振动特点,以旋翼一阶通过频率处的隔振效率等为系统的核心设计参数,提出了直升机机载产品隔振系统设计要求。以某型直升机机载产品为例,设计了隔振系统,有效降低了设备部位的振动。  相似文献   

9.
杨晓芳 《大众科技》2011,(10):173-174
直升机噪声预测是直升机噪声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文章根据谐波法发展了一种能预测直升机飞越噪声的计算模型。将旋翼自由尾迹分析法所得到的旋翼和尾桨的气动载荷数据代入该模型中,分别计算直升机在悬停和前飞时的有效感觉噪声级,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在直升机领域中,由于旋翼系统带来的高振动问题使得直升机专家们对降低旋翼振动载荷进行了重点研究。在直升机使用过程中,过高的振动载荷不仅能对旋翼和机体的疲劳寿命产生影响还会严重降低驾驶员的舒适性,对机载设备的正常使用也会有所影响。根据直升机的振动传递关系可知,  相似文献   

11.
地面联合试验台旋翼远程自动刹车系统是试验机旋翼刹车的远程控制系统,能够在测控间内实现旋翼刹车控制。本文介绍了系统的需求来源、设计思路,以及硬件软件的组成和功能。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型直升机地面联合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先进性、通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对某型无人直升机桨叶进行设计,并且利用有限元设计分析方法,建立旋翼桨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并校核了桨叶在极端载荷下的强度及刚度。对桨叶进行了动力学设计,采用有限元建模分析方法,开展了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的结构及动力学调频设计,确保旋翼在工作转速下不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防爆铲运机举升大臂为研究对象,针对举升大臂在工作时的共振问题,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的方法,在ANSYS Workbench中建立了举升大臂的三维模型;根据约束和载荷特性,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了ANSYS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了举升大臂前6阶固有频率及振型,对比分析柴油机和地面振动激励频率与举升大臂各阶固有频率数据可知,举升大臂在怠速和行驶时都不会产生共振。  相似文献   

14.
智能旋翼能使直升机减小振动、降低噪声、推迟桨叶动态失速,改变旋翼控制方式,提高升力.文章简述了后缘小襟翼智能旋翼的驱动机构,综述了电控旋翼和自适应旋翼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Cessna172R飞机使用时间的逐渐增加,飞机前起落架减震支柱出现故障几率逐渐增加。其主要表现为内部密封圈失效、支柱镜面点蚀,支撑环磨损等原因导致的起落架减震支柱液压油渗漏等。飞机前起落架减震支柱起落架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要功能是承受飞机在地面停放、滑行、起飞着陆滑跑时的重力;承受、消耗和吸收飞机在着陆与地面运动时的撞击和颠簸的能量;实现飞机滑行时转弯操纵等。如不能科学、正确、良好的维护和翻修前起落架减震支柱,将会导致前起落架支柱翻修使用寿命陡降,故障率升高,且严重影响飞机运行中前起落架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对前起落架减震支柱工作原理、故障现象和原因的分析,能提高飞机运行中前起落架支柱工作的可靠性,降低故障出现的几率,同时能快速、准确、有效的对故障作出判断,提高故障排除效率,保证飞机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粘弹性阻尼器单频动特性参数和环境参数对地面共振特性的影响,提出敏感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解决方案。本文物理概率清晰,数学模型算法优化且精确度高。在粘弹性阻尼器直升机地面共振设计行业起到工程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直升机复合材料刚性旋翼桨叶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桨叶的三维模型,确定桨叶各个部件的尺寸及材料属性,然后在有限元软件中对桨叶进行了固有频率及模态动力学特性分析,得到了桨叶在0转速时的各阶固有频率及振型图,以及桨叶在工作转速时的各阶频率。并通过调频设计,使桨叶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某型直升机在试飞过程中,旋翼一阶通过频率下驾驶舱垂向振动偏大,相比驾驶舱其他位置,驾驶舱座椅地板处振动较大。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定位,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验证试飞。验证试飞结果表明,驾驶舱振动水平明显降低,其中左驾驶员座椅地板降低57.5%,改进措施有效,保证了该型机研制进度,并为后续类似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某微型商用车的转向油壶支架进行约束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第一阶模态频率为20.7Hz,处于发动机怠速的激励频率范围之内,将会产生共振。通过对支架进行优化改进,优化后支架的第一阶模态频率为30.8Hz,大于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较优化之前提高了48.8%,可有效避免其发生共振。强度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支架在case1、case2、case3的最大应力分别为62.0MPa、52.3MPa、69.0MPa,较优化前分别降低了55.2%、34.8%、50.3%,达到了优化目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直升机飞行操控中发生动力翻滚情形,通过直升机斜坡运行、地面垂直起降、低高度滑行等飞行科目的具体研究,综合分析得出导致发生动力翻滚的主要原因是升力的水平分量使直升机往一侧滑撬或起落架轮为支点滚转,超过临界翻滚角之后,直升机继续向倾斜一侧翻滚,出现不可控的翻滚趋势、对上述风险科目提出处置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