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青海科技》2014,(3):8-9
近年来,青海省依托产业优势,围绕青海特色产业寻求突破,重点在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新能源经济、民生经济四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工作,以此推动青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科技支撑起青海的大美未来。  相似文献   

2.
正趁着高原晚春,行走在辽阔的青海大地,映入眼帘的是草原、湖泊、湿地、牛羊……这是生命的绿色,发展的绿色,民生的绿色。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地处西部内陆、生态地位极为重要的青海,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正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走进青海,一个个"绿镜头"让人怡心悦目:黄河源头生态绿地——千湖湿地,"黑颈鹤故乡"隆宝滩自然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白扎林场……"染绿"的季节,大美青海绿地、湖泊、林场、湿地流青溢翠……绿色,不只是色彩,更是发展的基因。转变发展方式,追求绿色增长,满腔"绿色"情怀的大美青海,依托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优势,在生态保护优先中不断淬炼,走出了一条将生态资源持续不断转化为绿色经济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严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青海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主基调,以"绿色"政策为先导,"绿色"产业优先发展,"绿色"民生优先落实。青海在全国乃至世界生态地位重要、生态价值巨大,缘于此,青海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佚名 《青海科技》2016,(4):16-18
正对青海而言,生态环保不仅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同时也是重大经济问题、重大政治问题、重大社会问题,不仅事关改革,也事关发展。社会问题,不仅事关改革,也事关发展。生态优先,发展之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青海,只有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相得益彰、互为促进,"产业强""百姓富"与"生态美"才能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6.
正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在谈及科技创新问题时,被引用最为广泛的一句话。当今,科技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明朗,已然锁定在了创新、创新、再创新。对于青海而言,我们要实现既可以保持生态协调稳定,又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繁荣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更紧密地依靠科技进步,将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如今,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新能源经济已然成为青海的重要经济特质,成为青海绿色发展和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通过对"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技术模式研究,建起了以家庭单元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庄园,形成了以"营造绿色环境,建立绿色基地,树立绿色品牌,发展绿色经济"为主的特色生态产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此模式适宜在广大的半干旱山丘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青洽会十五年历程,见证了青海从资源开发到循环发展的升华,绿色发展成为青洽会的灵魂,低碳、绿色集聚、循环理念已经根植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绿色发展成为青洽会的灵魂地球之肾、江河源头、中华水塔,无可替代的生态地位,重振丝绸古道、推进向西开放的民族责任,青海坚定地把生态保护第一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青洽会十五年历程,尤其是近年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过去一年,一场以"绿色"为主题的革新正在青海高原快速蔓延: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重点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决策、评价、管理、考核和生态补偿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启动;智慧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新能源等生态经济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大美青海"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开来。未来,青海将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正>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的主流话题是"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生态文明"。从战略、技术、政策等层次,探讨新能源和绿色发展对经济复苏,乃至经济、社会新革命的深远意义,分析并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障碍,如何解决全球环境、能源破局之谜是当今各国首要任务所在。作为资源、新型能源产业的大省——青海,同样面临着上述课题有待一一破解。建立"从青海看世界、再从世界看青海"的互动机制,集世界之智慧,支持在青海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青海三江源地区,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生态立省"战略指导下,三江源地区停止一切矿产资源开发,取消对当地政府GDP考核,把生态保护与建设列为主要考核内容,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源动力。局部的"不经济",为的是全局的更经济。青海地处"江河源"和"气候源"的独特地理位置。这里是高寒生物物种的资源库,是全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这意味着青海肩负着一份特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青海科技》2015,(1):12-15
<正>说到青藏高原,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蓝天白云、神山圣水和干净的空气与土壤。如今,青海变无污染的净土优势为资源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净土经济产业,打造绿色GDP增长极,探索高原现代农业发展新思路,发展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净土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经济"双轨并行",长久积累的绿色财富将逐渐变现。"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60多年来,藏区占比超过90%的青海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然而,一步跨越到现代社会,原本经济社会发育起点较低的青海至今仍为西部欠发达省份,2014年GDP在全国排名第30位。"历史开发程度低是青海经济发展最大的‘先天不足’。由高寒缺氧、气候恶劣造成的物产、商贸、人才、资金等发展‘鸿沟’又拖  相似文献   

14.
绿色经济是人类寻求的一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生态经济.绿色经济遵从生态规律,研究热现象中物态转变和能量转换规律的热力学定律对于绿色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探究了热力学定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启示,并对绿色经济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提出通过构建低熵发展模式、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发展绿色科技、树立低熵观念等途径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5.
正青海是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省委、省政府提出"生态立省"战略,为推动我省绿色发展奠定了大环境、大视野、大动力的坚实基础。青海,这块被称之为"众山之宗,千湖之地,江河之源"的土地,横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有着大气之美、磅礴之美、雄奇之美,因其地理位置独特,具有"全球气候形成启动器"之称。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高寒湿地、高寒草原、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长江、黄河、澜沧江和全国第二大  相似文献   

16.
<正>青海三江源地区,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生态立省"战略指导下,三江源地区以绿色经济发展为主旋律。青海地处"江河源"和"气候源"的独特地带,"这里是高寒生物物种的资源库,是全球气候的调节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青海干旱少雨的高原戈壁上,生长着一种小小的金果子,被当地人称为"沙棘"。实际上,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性灌木,其特性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在强调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今天,对沙棘的规模化种植和生态利用,引领了一次高原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近日,笔者走进了青海乃至全国沙棘行业中的翘楚——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总经理梁伟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8.
<正>六十年的风雨兼程,换来高山,蓝天,绿草地,天地间大美的青海,有着一份绿色的向往——美轮美奂的草原、雪山、湖泊,牛羊、雄鹰、天鹅……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你会发现,青海随处张扬着生态文明的魅力,闪耀着绿色梦想的光环。生态文明、绿色梦想,浸融在青海的血液里,构建高原生态和谐,体现在青海的决策中、实践中。坚定不移的走生态文明之路"青海省委坚定地认为,有必要把坚持生态保护作为青海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9.
青海地处黄河源头和上游,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是未来青海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国内外形势带来的发展机遇,总结经济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等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四种经济形态、碳达峰碳中和、特色文化等方面谋划青海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举措,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2007年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后,一直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新经济模式和节能减排等“绿色经济”建设.通过深入研究“绿色经济”与“绿色财政政策”的相关内容,结合辽宁省在发展绿色经济实践中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并且借鉴国内外成功运用“绿色财政政策”发展绿色经济的案例,运用归纳对比和总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在发展绿色经济、运用“绿色财政政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