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旭佩 《成才之路》2014,(16):66-68
运用理论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的观点,审视小学语文"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分为三大类:①教师与教材信息之间的不对称。②教师与学生信息之间的不对称。③学生与学生信息之间的不对称。就如何改善“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教师今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高校"近亲繁殖"现象也实为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高校"近亲繁殖"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改善高校教师学缘结构,规避"近亲繁殖"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师“道德风险”的防范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信息经济学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它旨在研究不完全,特别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如何寻求一种契约和制度安排来规范当事者双方的经济行为,以确保“可能的”交易顺利达成,从而实现对当事人双方都有利或至少对其中一方有利,同时又不损害另一方利益的“合作剩余”。按照信息经济学的定义,当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称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现实生活中的信息结构常态。在实际中,市场交易往往呈现出不对称信息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诸如有岗无人、有人无岗、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等"就业难"问题,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对高校就业专业、就业结构、就业资源配置与就业质量等诸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研究分析高校"就业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表现与原因,提出信息不对称对高校就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格里创立的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其大意是“买卖双方市场上的交易行为决策取决于所能获得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高校管理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抑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忠进 《文教资料》2008,(20):172-174
本文应用信息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剖析了高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种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并提出抑制信息不对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经济学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原理,分析人才招聘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博弈现象,并通过心理测评和结构化面试等手段,为招聘单位应对招聘风险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信息对称是信息经济学核心内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全导致市场失衡和萎缩。高职教育中信息不对称也会影响其发展,严重时会产生差校挤跨好校现象。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市场竞争会加剧,高职校应积极做好三个方面的二个信息平衡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多方制定政策,发布信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源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同样存在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及方式等不同层面,对课堂教学质量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与学生共商教学目标和计划,多渠道与学生即时沟通交流,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尤其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敏锐的洞察力,实现对课堂信息不对称的合理控制与利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高校和谐“教”“学”环境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不对称是高校和谐教学环境构建的主要障碍。文章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给出了高校教学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理论解释,并认为教学是由信息不对称逐渐趋向和谐的动态过程,并以所授课班级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教学不同阶段的教学供需矛盾是变化的。针对教学信息不对称动态变化过程,文章提出了高校和谐教学环境构建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不对称是商品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旅游纪念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使得旅游者的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因此,本文基于经济学中的阿克莱夫(Akedof)二手车市场模型的原理,一方面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机理;另一方面,延伸出信息不对称对团体和散客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最后,针对旅游纪念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些"和"点"都是不定量词,它们在作定语使用时,有很多不对称现象。定语位置上的"些"和"点"用作重叠式时是不对称的。当它们用于否定句中以及修饰时间名词时也会出现不对称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都需要进一步去解释。  相似文献   

13.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的特点,本文借鉴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对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种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剖析了形成信息不对称的成因,提出了抑制不对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经常发生着信息不对称现象:教师看到的、听到的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真情;反之,学生看到的、听到的也并不一定是教师的本意.这种信息输出与输入的错位常常导致教师和学生判断与决策的错误,影响教学的真实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上/下"的不对称现象广泛存在于现代汉语中,本文很据"上/下"在作方位词、动作动词以及趋向动词时表现出来的不对称现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运用原型理论、隐喻投射理论以及标记理论对其进行阐释,探讨其不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信息经济学重要研究内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毫不例外地存在于高校学籍学历管理之中。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高校学籍学历管理中存在的种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分析其存在成因既有普遍原因,也有基于学籍学历管理本身的特殊原因。应当在发挥行政部门强制作用、完善电子注册制度的同时,通过理顺管理体制、畅通管理渠道、应用现代技术、降低...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21,(1):121-126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内容庞杂,文献晦涩难懂,案例教学是一种适宜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应坚持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构建科学假说来解释经济现象,并用事实来验证提出的假说,淘汰被事实推翻的假说,保留暂且未被证伪的科学理论,使经济学教育从传授知识为主向经济学思维训练为主转变。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应当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当贯穿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科研训练、课程考核、课程评价及教材编著等各个教学环节。系统的案例教学训练,有益于培养学生构建科学理论解释经济现象的经济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这一理论可以运用到多学科领域.本文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适当的、合理的信息不对称.政治教师既要通过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己来保持信息不对称,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传递信息,实现从信息的不对称到相对对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这一理论可以运用到多学科领域.本文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适当的、合理的信息不对称.政治教师既要通过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己来保持信息不对称,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传递信息,实现从信息的不对称到相对对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惜贷"现象是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基于信息经济学原理,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的形成机制,解释了银行"惜贷"现象出现的原因.结论表明:只有将商业银行的风险厌恶行为与信贷市场中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相结合,才能完全解释"惜贷"现象,并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惜贷"与信贷紧缩问题,最终提高商业银行的融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