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汉语外来词是一个具有一定模糊性的范畴。各类外来词所含外来和固有语言文化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外来词范畴中地位的不同。从语言二重性来看,外来词范畴中拼音借形词、意译词和仿译词隶属度较低。从文化二重性来看,各种外来词所含外来和固有文化因素的多寡并不在于其引入方式,而在于其本土化程度。总体来说,在汉语外来词范畴中,谐意音译词处于中心区域,拼音借形词、意译词和仿译词处于边缘地带,是边缘外来词。  相似文献   

2.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在佛教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大背景下,大量佛源外来词被译借到汉语中以后,从词形到意义都受到汉语词汇规律的制约,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佛源外来词的汉化。在引借佛源外来词的早期,很多词语存在多种形式,后来才逐步定型为一种常见的形式,我们称这一过程为佛源外来词的定型化。佛源外来词的定型化,是佛源外来词汉化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佛源外来词的定型化有译借方式定型、音译词的定型、意译词的定型、音节定型、用字定型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理论观点出发,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外来词的六种常见形式-音译词,音译词,音译加意译词,意意兼译词,仿译词,借形词,并探讨了汉语中外来词的意义,特点与成因。  相似文献   

4.
程文强 《考试周刊》2013,(55):17-18
仿译词作为外来词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丰富了词汇,还为各种语言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俄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在外来词的仿译中存在一些差异,仿译词的内涵、类型不同,主要受到语言本身及民族思维文化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俄汉语中仿译词的异同,探讨了仿译外来词的产生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语言的人们在交际中必然产生语言的接触,进而形成各种语言接触现象,外来词就是其中之一。严复译作有大量因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外来词,其中音译词占大多数,另外,还使用了整体意译、对应意译、仿译、借形等方式来翻译。语言接触会带来语言的干扰,所以,为了在晚清的封闭文化中使译作获得较好的接受效果,严复主动地使用意译外来词的方式传播外来的思想、观念及新事物。这些外来词在之后汉语的使用中出现留用、替换和停用等几种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愈加频繁,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英语外来词汉化的方式主要有:音译、音译加汉语语素、意译、音意兼译、英文字母加汉语语素等。  相似文献   

7.
谈汉语外来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汉语外来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阐述了看法,指出:1.将意译词看成外来词具有重要意义;2.文字在外来词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外来词的数量与质量;3.“借形”一类既包括借“汉字”之形,也包括借拉丁字母之形;4.有的汉语新外来词具有抗拒传统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符号借用的角度,探讨语言借用的各种方式,并以此为据重新界定了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范畴.作者认为广义的现代汉语外来词应该包括借义词、借音义词、借形义词、和借音形义词.接着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分别评析了借义词和借音义词各自不同的翻译方法,结论是音义兼顾法是外来词借入最好的翻译方式.最后本文探讨了外来词翻译的规范化问题,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汉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外来词大规模的引入主要在佛经翻译、"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时期。由此生成的佛教汉语和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翻译,在我国翻译史上也是重要的实践活动和素材。对比两者的翻译方法,可以看出汉语外来词多采用意译、兼音译和半音半意的方法。随着汉语的发展,这几种翻译方法也有一些变化。两者的对比研究可为以后的外来词翻译方法和规范化提供有效借鉴,使外来译词更具生命力,丰富汉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关于意译词和借形词的身份的确认,应该区别对待:那些被称作“仿译词”的,应当视作外来词,而那些纯意译词,则宜看作是本民族词;借形词的情形极为复杂,其中一部分是外来词,还有一部分实际上是汉民族传承词。音译词是层次最低的一种外来词,它们常常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中的初级形式、过渡形式。音译兼意译词则是一种集音译、意译于一身的外来词,个中蕴涵着译者的智慧和灵气,因而往往也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的终端。字母词同音译词类似,从理论上讲,应当也是外来词定型过程中属于过渡性质的一站。外来词的汉化现象既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上,也表现在词的结构和意义上,有时甚至表现在书写形式上。同汉语本民族词一样,汉语外来词也存在一个规范的问题,内容涉及读音的规范、构词方式的规范和书写形式的规范等。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有许多汉语借词,其历史源远流长.汉语借词的语源以及借用主要有三种方式.这些汉语借词反映了中国的文化,揭示了词汇借用不仅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还是社会语言现象.研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可以开辟社会语言学新的研究领域,赋予语言学以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主要探讨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源语言和中介语言,以及借用的方式。文章还指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反映了中国的文化,揭示了词汇借用不仅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还是社会语言现象。文章期望能够激发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了解词汇借用现象,并帮助其有效的扩大词汇量,同时也希望能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3.
词汇相互借用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现象。分析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探讨汉语借词进入英语的方式及其语法、语义方面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借词进行语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English,as a cosmopolitan language,is one of the most colorful languages in theworld.Itis rather open to the foreign words.Considering its shorthistory of1 50 0 years,it is surprising that English has absorbed a great number of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of almostevery language all over the world.In a survey of the1 0 0 0 mostfrequently usedwords in English,it was found that 38. 3% were borrowed from other languages( Crabtree,1 991 ) . The English borrowings are not only from French,Latin,…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以其特有的方式,不断借出进入英语,并成为英语语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现阶段,大规模的汉语借出通过汉语和中式英语两种源语借出方式,为英语语言贡献了大量具有中英语特色的英语词汇,而且对英语语言结构及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求了“cola“汉化的条件和原因,饮料名“可乐”成为词根的经过,以及定根后衍生出新义“可乐”的过程。同时,挖掘“可口可乐”等外来词的文化内涵,兼及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适应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外来词的界定方面有一个争论已久、至今尚无定论的热点就是意译词的归属问题。目前汉语外来词的划分以形式为原则 ,以语音为标准 ,忽视了外来词的文化内涵 ,将本应归于外来词行列的意译外来词误作汉语固有词汇来对待。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这一事实 ,有必要从文化角度入手 ,将那些与外国文化密切相关的意译词划归外来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外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中,汉译英主要采用的是归化翻译法。但是,英语中出现了很多具有汉语特色文化形态的汉语外来词,并且这些外来词反映出"异化翻译"的一个作用——保留原语文化意识形态并且不被译语文化所控制。从这一角度来看,异化翻译将我国特有的文化事物很"原汁原味"地推向国外,让外国更直接地获取对汉语特色文化形态的感性认识,为中华文明树立了独特的世界形象。  相似文献   

19.
近三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英语国家的经济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多,大量的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与以往的翻译类型有所不同,新的外来词呈现出不同的翻译特点,本文就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发展趋势及特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英语外来词汉化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外来词的汉化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汉化的方式和途径问题,同时也预测了外来词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