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叶景葵(字揆初,号卷庵)的《卷庵剩稿》,从中发现龚自珍的一则佚文。它既未为《龚自珍全集》所收录,又不见于附于集尾的《龚自珍佚著待访目》的“文目”中。窃以为写出可提供一则龚自珍的佚文,以备《龚自珍全集》  相似文献   

2.
《病梅馆记》的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瑟人,号定庵,又名易简,字伯定,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是我国十九世纪上半纪的进步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活动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趋于急剧变化的时期,也就是清王朝日趋衰落、封建社会濒于瓦解的时代。作者目赌清王朝的昏庸腐朽,感到“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能可以支日月”。也就是清王朝  相似文献   

3.
在晚清的文坛上,龚自珍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一样驰名,以至于光绪年间的所谓新学家们“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产生一种强烈的兴奋和激愤。那时人们喜渎龚自珍的诗文,尊为“龚学”,甚至“掇其单句片词,即登高第而猎盛名”(王文濡《定庵文集序》)。自他的文集编成以来,评家相继而起,序跋、评点、专论颇多,大体上都赞不绝口。诗歌暂且不论,就他的散文来说,究竟有什么特色值得人们如此称赞?  相似文献   

4.
龚自珍(1792—1841年),号定庵,浙江仁和人,地主阶级改革派代表人物之一,晚清名士。其外祖父段玉裁,游戴震之门,湛深经史,尤精说文之学,所著《说文解字注》三十卷,王念孙谓“千七百年来无此作”,为大师级文字学家。段玉裁冀龚自珍为一代“名儒”,或为“名臣”,不希望他成为“名士”,然而他却走上了名士道路。龚自珍曾游扬州,当地士人大欢,他在《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一文中叙述道:“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著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  相似文献   

5.
宋拓本《裴岑纪功碑》之说自在清人陈元禄《羽逸事》抄本首度凭空出现以来,被张祖廉先录入《定庵先生年谱外纪》,然后再扩充为龚自珍跋宋拓本《裴岑纪功碑》,收入《定庵遗著》,之后在邓之诚的《骨董琐记》、王佩诤先生校编的《龚自珍全集》等再被认可收入,广为讹传。本文通过多角度分析,考证此说源起及其失实之处。  相似文献   

6.
龚定庵,作为近代的启蒙思想家、独辟奇境的诗人,已受到现代学人的重视,颇有一些专文论述龚氏思想的先进性和诗的奇特的浪漫主义特色。对他的词,从晚清到现在,三言两语的评论有一点,专文评论的却较少,而且或褒或贬,俨然对立。看来似有重新评价的必要。这里,愿就定庵词,谈谈读后感,以就教于学者专家。定庵词,据《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印)有153首(《四部备要》本《定庵全集》有词138首)。对这些词,定庵《已亥杂诗》中曾自我评价道:“  相似文献   

7.
略论龚自珍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于一七九二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在嘉庆、道光年间,做过内阁中书、礼部主客司主事、宗人府主事等官。由于他尊法反儒,抨击时弊,提倡更法,“持论每与当世忤”,一直受到当权的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排挤和打击,最后被迫辞官。死于鸦片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一八四一年(道光二十一年),终年五十岁。龚自珍是我国封建社会解体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相似文献   

8.
有清一代,龚自珍是一位彗星式的人物,他的诗作中,那种振臂九州、一洗乾坤、哪叱闹海般的生气与霸气,那种天女献花、蚊龙戏水似的诙诡与浪漫,确令清代诗坛生面别开,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说:“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诚然,人们每读龚自珍的作品,总感到一个痛苦呻吟了十几个世纪的古老民族,血管里忽然冲荡起一股滚烫的觉醒的青春洪流。  相似文献   

9.
丁香花公案不仅关涉龚自珍、顾太清两位文学家是否存在恋爱关系的澄清,而且关涉到他们生平与创作中的若干问题。所以,学术界对此一直聚讼纷纭。究其实,丁香花诗只是定庵对内眷何吉云与顾太清诗简往还一事的美好回忆;太清出邸与定庵离京并无因果关系;定庵《此游》、《杂诗》、《琴歌》诸诗亦非言与太清恋爱。本文通过内证与外证考辨,指出定庵与太清恋爱一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五年,朱杰勤先生在《龚定庵研究》一书中,曾经颇为感慨地写过一段话.他说: 定庵至今,仍无详细之专传。而稗史所载.信口雌黄,以笔随人,全无负责。间有捏造事实,污他名节,以致一代奇士。沦于正人君子之口,亦一不平事也。如今,时光流逝了半个世纪。应当说。学术界对于龚自珍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建国以后,许多同志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总体以至各个侧面,实事求是地评论和肯定了龚自珍作为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开一代风气的文学家在历史上  相似文献   

11.
最近,重读了郭沫若的《驳〈实庵字说〉》(收于《沫若文集》11卷《羽书集》,深感郭老在古文字研究中的真知灼见,确为常人所不及。郭老《驳〈实庵字说〉》这篇文章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当时,陈独秀的《实庵字说》在《东方杂志》上连续发表,郭老专门撰文驳他的第三回关于“臣民氓宰奴婢仆童妾”的说解,以及他的结论——中国的奴隶是家内奴隶,并不从事生产事业,和希腊、罗马的根本不同,因而不能认为中国的古代有过奴隶制。这一结论是十足的臆断。正如郭老所说:“《实庵字说》的撰述也就是想从古代文字中找出证据,以求坐实这个臆断  相似文献   

12.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瑟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现在浙江杭州)人,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27岁中举,38岁中进士,官至礼部主事,48岁辞官南归,先后在杭州的紫阳书院和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卒于云阳书院。  相似文献   

13.
李实     
李实,字如石,别号镜庵,四川遂宁人。关于他的生平,见《遂宁县志》张鹏翮所写的传。根据他在清顺治二年(1645)辞官后所写的《岁暮感怀》诗中有“齿到知非方学《易》”,得知他时年五十,古人以虚岁记年,上推四十九年,则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传》说他“享年七开有八”,则卒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  相似文献   

14.
赵海英 《辅导员》2014,(21):15-15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是清朝道光年间名重一时的大才子,生性傲岸不羁,狂放怪诞,不守礼法。  相似文献   

15.
有关杨慎生平年代的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师院学报》1979年第4期上聂索同志写的《杨慎和他的“升庵诗话”》一文说:“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年间(1506)试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世宗在位的嘉靖五年(1527),以直言极谏,谪戍云南永昌”。这里,共提到杨慎的生平、卒年、进士及第和谪戍云南等四个年代。这四个年代中,除杨慎生年正确外,其余三个都不确。这有的是聂索同志一时疏忽弄错了;而有的倒是《明史》及《杨升庵先生年  相似文献   

16.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是清朝道光年间名重一时的大才子,生性傲岸不羁,狂放怪诞,不守礼法。 科场应试:笑骂考官 道光九年(公元1830年),年已三十九岁的龚自珍入京会试,他的试卷应该由考官王植批阅。王植在批阅头场第三张试卷时,看到一份卷子行文和立意都很怪癖,不由得大笑起来。住在他隔壁的另一个考官  相似文献   

17.
正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是清朝道光年间名重一时的大才子,生性傲岸不羁,狂放怪诞,不守礼法。科场应试:笑骂考官道光九年(公元1830年),年已三十九岁的龚自珍入京参加会试,他的试卷应该由考官王植批阅。王植在批阅头场第三张试卷时,看到一份卷子行文和立意都很怪,不由得大笑起来。他隔壁的另一个考官温叔平听到后,走过来把那份卷子看了一遍,说:"这是浙江举子的试卷,考生肯定是  相似文献   

18.
杏坛大家     
《教师》2010,(30):F0002-F0002
龚自珍 (1792~1841),字尔玉,又字[王瑟]人.号定庵,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  相似文献   

19.
<正> 温、柔、和、顺,这四个词的本义都不相同,但它们的引申义在指人的性情、态度、语言等的温和、柔顺这个意义上发生交搭,是同义词.“温”的本义是一条河的名字.《说文》:“温水出楗为符(符各本作涪,段玉裁改为“符”),南入黔水.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昷”字下注说:“凡云温和、温柔、温暖者,皆当作此字(昷),温行而昷废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说:  相似文献   

20.
杨慎的生卒年问题,明代研究杨慎的人就曾经提出过。后生于杨慎四十年的李贽,对杨慎的人品道德文章,非常钦敬,他读《杨升庵集》,写了大量札记。在《与方訒庵书》中说:“夏来读《杨升庵集》,有《读升庵集》五百叶。升庵先生固是才学卓越,人品俊伟……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则为李滴仙、苏坡仙、杨戌仙,为唐宋并我朝特出,可怪也哉!”《续焚书·书汇》《与方訒庵书》的写作年代,据日本中国文学研究家和翻译家钤木虎雄(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