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中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主要表现在对“固有智能”、“固有道德”、“民本思想”以及“大同”思想的改造和吸收,凡利国、利民者则扬之,否则就弃之,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的《淮南子》以"民者,国之本也"为其民本思想的中心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的安民、利民、富民的政策措施,来落实其民本思想。《淮南子》中的这些民本思想,不仅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当今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以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于世,其民本思想自然特别突出.我们从"四部丛刊"本的<范文正公集>中查到的"民"字,凡695见,直接间接地表明了他对"民"的关注.只需稍引其中若干条文,便可窥见其民本思想的精髓,堪称瑰宝.  相似文献   

4.
章士钊先生早已指出:“(子厚)取唯民主义以为政本,一切轻君而重民。”(《柳文指要》下部,卷一)当年读此,令我叹服。柳宗元政治思想的两大支柱是中央集权与民本,而民本更是其精髓。柳宗元思想的主要成就,我以为并不是唯物论,恰恰就是民本。他以民本为武器与天命相对抗,要是没有民本也就没有他的唯物论。民本思想又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在他的哲学观点、经济观点、法律观点、文学创作等方面,随时都可以发现民本产生的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成就与贡献民本思想主要源于先秦的孔子、孟子。最早是孔子提倡仁学。基本内容是“仁”者“爱人”(《论语…  相似文献   

5.
本从起源和内涵、所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对毛泽东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了毛泽东民本思想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同古代“民本”思想相比,毛泽东民本思想之所以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制度化是根本。  相似文献   

6.
民本思想是传统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本思想的主线是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并使其统一、和谐。民本思想把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民本思想具有二重性。民本思想对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既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内涵,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又是党新时期民本思想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本思想的创新成果,对党的十八大报告蕴含的民本思想进行深入的阐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民本思想根植于儒家传统之中,他的民本思想比《榖梁传》的“民者,君之本也”更深刻,更远胜于荀子、韩非的君本思想。孟子认为,性善是民本思想的前提。依据民本原则,人民有获得贤人统治的权利。贤人获得统治权的方式有四种:禅让、革命、贵戚易位、流放君主。与孟子不同,荀子思想中存在君本思想的倾向,韩非又将其发展为彻底的君本主义,这不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文章的结论是,性善论、权力公有、选贤与能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是丰富的,不能以“积德与天命”概括之;民本思想远胜于君本思想;人们应在平等基础上构建社群关系;在理解孟子思想时,要注意其思想的创新型转化、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重民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民群众观的核心范畴,其在与民本思想互证、互补与互融的同时,更对民本思想有着统摄作用.重民思想由重人思想派生,重人思想不仅仅派生重民思想,还派生重君思想,以人为本不仅仅通向民本,更通向君本,民本始终从附于君本.先有重人重民思想,后有民本思想,重民思想较之民本思想具有更宏阔的解释力,其在实际政治运行中的实现程度远远高于民本思想的实现程度;因为民重,才有了重民思想的发生,关于民本的各式言说是对重民思想的多面相表达,重民思想长期存在并作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多重领域,影响深远弥久.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民本思想与传统民本思想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和创新,深入学习邓小平的民本思想,对于把握其精神实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回民作为一个秉持异域情结的群体,国家认同的文化建构对其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塑造作用。国家和社会精英创造了公共秩序,并使得这一秩序渗透到了回民社会中。附和、顺应的策略方是回民在主流文化背景下求得生机和延续的关键。不仅在认识上,而且在行动中,回民让自身竭力融入国家创建的公共秩序之中去,并分享国家所建构出来的"中国人"的文化意义,最终成为国家认同的民族实体之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以人为本"人学思想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解读。从人学的视角来看,邓小平在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以“人民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准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以人为本”人学思想。研究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为我党确立的宗旨,是服务国家与服务人民的一致性和爱国与爱民一致性的本质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发展与延伸,它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赋予了时代的特点,把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代实践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给我们留下了亲民、爱民、重民、利民的公仆形象,在他们的执政理念中都蕴涵着深刻的民本思想。他们的民本价值取向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都实现了对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超越与升华,真正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财富积累远没有达到马克思所设想的程度——社会财富按需分配.现代国家应该如何处理政府权力与财富分配之间的问题,经济学界存在“国富”与“民富”的争论.“藏富于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全面发展的保障.因此,国家在处理政府权力与财富分配的关系时,应坚持“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6.
桐城文化中的爱民思想体现在吁求统治阶级爱民、重民和贵民等方面,认为统治者应以民为贵,使"君—国—民"之间形成并保持一种良性的持续互动关系。桐城仕宦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和政治地位,提倡爱护和厚待民众。桐城仕宦认为设君为民,民贵君轻,君臣有共事之义,而非臣之食禄为受君之恩之主从依附关系,这种共事之义的内涵是臣子匡正君主过失,利江山社稷,使百姓安居乐业。桐城诸贤突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贬抑男权,褒扬民妇,既宣传"女胜儿"思想,又颂赞"女君子"形象。其对待妇女之态度不以富贵为尊,而以思想品德上之"贤"来打破以政治上之"贵"和经济上之"富"为特征的阶级地位之不公,推举"惟贤者为尊"。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学的“民贵”思想是人本主义、民本主义的体现,毛泽东根据马克恩主义基本原理,创立的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解决了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阐述了怎样服务,强调为人民用好权,是中国传统重民思想的必然延续,是对儒学“民贵”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篇把历史上的刘秀与王莽两人治国之策进行对比分析,论述了刘秀成功王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治国有无民本思想的基本问题。纵观历史,再看今天,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确实是得民心之举,因此,我们的国家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19.
郭店楚简所记录的是公元前五百年前后,中国思想家们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缜密思考之后所产生的思想。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这个时代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新的火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记录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们的光辉思想的郭店楚简出土面世,自然会对中国、对世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基本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和实践者,党的三代领导人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关注民生问题,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当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民生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期我们党执政治国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