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诗歌以躯体写作作为话语建构的支点和逻辑起点。躯体作为她们最后的领地,既是对抗大工业社会和陈腐理念双重挤压的手段,又是抵抗男权秩序、成为充分意义上的女人的基点。女性诗歌本中的躯体意象主要有四种:欲望主体型、欲望客体型、主客体交融型和自恋神话型。通过对女性诗歌本中躯体意象的考察,发现她们的私设话语既体现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同时又规避了人精神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2.
“躯体写作”是世纪之交女性文学中最有争议的话题。其意义在于躯体写作的主题化具有文学史和性别革命的双重价值;其误区别在于躯体写作不仅有女性自我身体崇拜倾向,而且有彻底欲望化表现的倾向,其原因在于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简单模仿和不合时宜的“嫁接”。  相似文献   

3.
两方女性主义批评提出“躯体写作”的本意在于强调“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文本”,“嵌入世界和历史”,以摆脱男权中心文化传统对女性的种种界定。而在80年代市俗化的时潮下,“躯体写作”被当作一道欲望化“风景”的商业动机。面对“躯体写作”被利用、受诋毁,我想在此为“躯体写作”正名。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提出“躯体写作”的本意在于强调“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文本”,“嵌入世界和历史”,以摆脱男权中心文化传统对女性的种种界定。而在80年代市俗化的时潮下,“躯体写作”被当作一道欲望化“风景”的商业动机。面对“躯体写作”被利用、受诋毁,我想在此为“躯体写作”正名。女性写作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匿名状态终于浮出表面。今天在女性写作、女性主义写作炒得沸沸扬扬时,用身体和乳汁写作的某些所谓“躯体写作”令人瞠目结舌。80年代以来,性在文学中不加掩饰地出现,到90年代挺进为“身体写作”,毫无顾忌地讲述女性的欲望,描写…  相似文献   

5.
民间的巫祭与狂欢文化创造了躯体的原初意味,即躯体的全民相关性、躯体的颠覆与建构性。围绕着这种民间赋予的躯体的原初意味,在后来的发展中,不同文化成分的参与融合中,文学中的躯体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文艺复兴等转型时期,文学躯体最为直接传达了民间躯体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作为科麦克·麦卡锡暴力美学的拐点之作,《血色子午线》以其晦涩的标题,难懂的结尾,构建了从童年到少年再到成年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美墨战争大背景下美墨政府与印第安部落冲突中的一个游离于法律和道德之间并在暴力考验下的血腥空间。这部复杂而又意蕴丰富的的后现代西部小说"为暴力而暴力"的美学诉求与巴赫金的躯体理论不谋而合。麦卡锡重要小说中的躯体和镜像,直指躯体社会中个人镜像的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把躯体分为内在躯体与外在躯体。"我与他人"成为构建内在与外在躯体的重要参与因素。而在人与人的交往对话中,人群又共同构建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巨大躯体"。躯体和物质世界具有天然的开放性的交换关系,躯体成为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沟通的中介。巴赫金所阐释的"躯体"是一种价值向度上的"躯体",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重要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翻译研究经历了由"文本独自"到"译者独自"再到目前"文化独白"的转向.译者虽然由原语文化可以自由穿透的玻璃球变成了译语文化可以自由穿越的玻璃球,但译者认知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在翻译研究中依然缺席,译者依然仅仅是一个没有躯体体验的主体.美国译论家罗宾逊把翻译中既是载体又是感性存在的译者"躯体"引入翻译研究中,不仅为较为空泛、抽象的译者主体提供了实质性的基础,也为后现代语境下颠覆原文同一性的行为找到草根性的发轫点.  相似文献   

9.
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原生态地展现了欲望时代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作为一种新锐的女性叙事 ,个人化写作为女性写作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个人化写作以其对当下现实的独特把握力、对传统爱情模式的解构以及对躯体语言的运用为叙事策略 ,表现了与主流叙事决裂的决心与勇气。然而忽略了积极建构的个人化写作未免合理性与误区并存 ,因而坚持文学个性成为个人化写作在世俗化商业时代保持生命活力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原生态地展现了欲望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作为一种新锐的女性叙事,个人化写作为女性写作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个人化写作以其对当下现实的独特把握力、对传统爱情模式的解构以及躯体语言的运用为叙事策略,表现了与主流叙事决裂的决心与勇气。然而忽略了积极建构的个人化写作未免合理性与误区并存,因而坚持文学个性成为个人化写作在世俗化商业时代保持生命活力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身体写作对于时代、女性自身来说,都是必然的。随着女性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对女性身体的本原的再认识,她们充分的运用身体显示了自己性别化的情绪、经验和欲望,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身体是一个工具和方式,而女性的感性表达和渴望自由则是一种个体性的生命情感文化,让人类文明历史的上空飘荡着永恒的迷香。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联系的纽带,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技术创新是高投入与高风险并存的活动。这就要求技术创新主体必须具有强烈的技术创新欲望,具有一定的融资能力及抗风险承载力。只有企业才能完全承担起“技术创新主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论身体的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伦理道德的理论阐释还是实践,必须处理身/心、灵/肉、精神/物质、欲望/理性、自我/他者之间的关系,以安置身体,引领欲求,进而建制社会组织与秩序。其间,身体是伦理道德话语编织的结,是德性得以展现的实践模式及抱慰个体心灵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经典文本《浮士德》的研究者们往往把视线抬得过高,着重于主人公上天入地表现出的永不餍足的追求精神,但实际上浮士德的理想精神必须建筑在理想肉身的基础之上。文本中,这一理想肉身的两个最重要侧面便是年轻性和实在性。然而,由于人肉身的自然有限性与人无限的理性智慧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结果便导致了肉身无可挽回的悲剧性毁灭。文章所揭示的正是歌德在《浮士德》里小心翼翼隐藏在精神背后的身体图景。  相似文献   

15.
对于职业球员来说,人体既是一种自然生命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生命现象,如何突破身体的自然生理极限来充分展示身体的文化价值,是一个永远矛盾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article means to investigate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human embodiment in relation to physical education. As human beings not only do we have a body that we can control, but we ‘are’ our body and live embodied in the world, as the German thinker, Helmuth Plessner, puts it in one of his many contributions to the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Elaborating on this concept of human embodiment, the article explores a form of physical re-education that takes as its starting point this aspect of being in the body which has been and is still being underestimated even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al system. Re-educating the body in this aspect includes becoming more aware of the states, postures and expressions of the body so as to be able to remain connected to the body and to get to know oneself better as being in the body.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艺术,服饰表明为文化的一种样式.服饰艺术这一符码及其审美关切于人的身体,身体的显隐与人的欲望相互生成.在此,身体既不是自在的存在者,也不是固定的自然物,而是服饰艺术话语建构的产物,并由此显示出服饰艺术与身体美学的关联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考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经典文本,不难发现其中有众多的身体叙述,可以归纳为残损的身体、病人的身体、妓女的身体、超越物质现实的理想化的女性身体等四类。这四类身体叙述既与西方哲学、宗教和文学传统有关,同时也传递出了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对待现代文明的文化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但并非唯一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非言语语言,身势语就是非言语语言的一种。俄中两国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道路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身势语中并影响着身势语的构成和身势语的使用。通过对俄汉身势语词进行对比,归结出造成俄汉身势语差异的文化因素,以期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