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接到一个班,我都会很重视学生的书写。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所教的学生,在书写上都非常讲究,大部分能达到我所要求的“端正、清洁、有笔锋”,可有一节书写课却让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教三年数学后调入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工作,领导让我教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对于我来说,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很难教,一是我不喜欢语文,二是我没有上过一节小学语文课,三是教学对象是中师函授班、师资班、高研班学生,他们不好教。硬着头皮接下此课,只有多看书、多读杂志、多看录像、多到一线  相似文献   

3.
刚毕业那几年,我在一所郊区的中学教美术。 下午第一节课是初一(3)班的美术课。今天教室里好像有一种异样的气氛,每当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字时就听背后乱哄哄的。我以一个猛回头的动作“抓住”两个同学,他们正探着脑袋往姗的抽屉里看着什么。姗见我回过头,赶紧示意他们坐回去。姗是一个比较讨人喜爱且守纪律的女孩,粉圆的脸蛋,一根又粗又黑的麻花辫子总是梳得溜光,一和老师说话脸就红得像苹果。  相似文献   

4.
<正>苏少版美术第十七册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是一节水墨花鸟画课,我紧紧围绕水墨花鸟画中的人文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水墨画的文化内涵,泼得水墨更淋漓。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教学。1.添砖加瓦。上课时我带了一幅已经装裱好的水墨画作品挂在墙上,学生惊讶地问:"老师这是怎么画的呀?太复杂了,太漂亮了!"我也被学生夸得飘飘然了。"画上其实是一些由很简单的双钩线条构成的草地,这些线条并不难画,但要有耐心地不断添加,就像砌墙不断添砖一样,"我快速地在黑板上示范着,"同  相似文献   

5.
王守明 《师道》2013,(10):20-21
教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大家被作者笔下那位整天流着鼻涕、开口就骂人,却又学识很高、责任感很强的徐锦澄老师深深吸引住了。课上完,有位同学说他初中的语文老师的个性和徐锦澄有相似之处,我灵机一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语文老师的点滴事件写下来。课上交流时,两个班百名学生所写的一位位爱学生爱语文个性独特的语文老师让我欣欣慕焉,同学们对老师那种纯洁的刻骨铭心的感情更是让我思考万千。  相似文献   

6.
教研组开展活动,由我执教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6页11题“小猫钓鱼”.情境图上3只小猫围在池塘边垂钓,小花猫钓了8条鱼,小黄猫钓了20条鱼,小黑猫钓了15条鱼,情境图下面有一提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任教两个班,在第一个班是这么教的.师(呈现主题图后):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有小花猫、小黑猫和小黄猫.师:你们能根据小猫钓鱼的情况说说数学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小花猫和小黄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小黑猫和小黄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小黄猫比小花猫多钓多少条鱼?小黄猫比小黑猫多钓多少条鱼?……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写了满满的一大黑板,然后和学生们一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节课下来,师生练了一黑板的习题.课后,我暗自思考:这本是一节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练习课,而通过前面的教学,课堂上满黑板的问题学生在课前已经都会提出也会解决了,这节课只不过是让他们把已有的知识展示一下罢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似乎没有什么新的收获.怎样才能让学生在40分钟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呢?我拿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整理了一番,决定第二天围绕“问题树”进行教学.第二天,在第二个班又上同样的内容.课伊始,我出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与数学课打了近20年的交道,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却也让我过了一把“作文课瘾”。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年,我教三年级数学,教同一个班语文课的王老师家里有事,请假一周。当时因为学校人手紧张,没有办法安排代课老师,只好我一个人“包班”。说是“包班”,其实是把语文课也上成了数学课,原因有两点:一是“隔行如隔山”,数学老师上语文课,那时感觉就如同在迷宫中探路,学科特点不一样,要研究大纲,要研究教材,怎么备课,怎样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怎样设计作业题,想起来就怕,一句话,不会备语文课,也不会上语文…  相似文献   

8.
<正>从教多年,每到寒冷的冬天,我总会不由地想起那一年,那些孩子,那些爱……那年,我带两个班的数学,与两个班的学生接触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现五(3)班的学生活泼可爱。每当我一个问题出来,学生们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举起来,回答问题时,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即使有个别学生出现走神或做小动作的情况,只要我稍微暗示一下,他们立刻就能改正过来。相比之下,五(4)班的学生整体少言内向,课堂上很少见他们举手回答问题,每天的课都让我觉得压抑、费劲。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的美术教学最早就是在黑板上画画,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临摹,仅此而已。并不是曾经的我在教学中对工作怠慢,而是那时农村小学往往因为班级少,并且美术学科不在升学考试范围之列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导致我的美术课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摆设课,学生一上美术课就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尽管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使他们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培养绘画的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偏爱的代价     
赵龙 《教育文汇》2004,(7):33-33
我曾教过的六年级有一位叫黄永燕的学生。她属于那种典型的“数学瘸腿生”(即语文学得优秀,数学却学得不太理想)。当时我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从我的第一堂语文课起,黄永燕和一些语文学得同样出色的同学就被我锁定为“重点培养对象”——我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身上的语文潜能,让他们  相似文献   

11.
<正>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作为一名中学的语文老师,遭遇了好多尴尬。其中,有一年我在高密四中,有两个班在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是没有语文老师的。学校没有办法,只好让其他班的语文老师来代课。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是很辛苦的,再给别的班代课很困难。没有办法,只好老师和学生一块儿制定他们的自学计划,让学生去自修。同学们实在感到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学生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让学生读。一个学期下来,从学校到语文学科的老师都捏了一把汗,担  相似文献   

12.
“高投入,低产出”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学。我在学校做过一个调查,三到六年级的819名学生中,有73%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数学而不喜欢语文,他们的理由是:语文老师天天让大家写生字、抄词语。作业量特别大;课文其实大家都读得懂。可课上被老师那么多问题一问,好像什么都不懂了,一点意思也没有……而数学就不同了:作业少,每道题目只要做一遍就可以了;数学比语文学起来轻松多了,只要上课认真听,课后根本不要再花什么时间……与数学相比,客观现实也让我们语文老师汗颜:数学每周只有四、五节课,  相似文献   

13.
本学期我接手了一个五年级班的数学课,我向来不太在意所教学生是否听话,而是十分在意学生是否喜爱数学,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上完第一周课我就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有关信息,可这次我获得的信息却不太妙:课堂气氛沉闷,大部分学生默默地望着我,小部分学生在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经常是我在极力地引导,学生却在乏力地听着,结果变成了我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我有经常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这次问题是不是出在我自己的教学上?难道是我的课不对学生的口味?我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设计了比较恰当的数学活动,课堂上提的问题也富有启发性,语言也谈得上生动、幽默.在学校里,我的数学课一直很受学生欢迎,可为什么这次却没有收到意料中的效果呢?后来我只得向班主任老师了解情况.班主任说,教他们一二年级数学的是一名老年女教师,她对学生的要求是端正坐好、认真听课;教他们三四年级数学的是一名中年女教师,虽然采取了启发引导,但关注的只是几名优等生.因为我长期担任数学教研组长,所以对这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还是比较了解的.那位老年女教师是民办教师出身,长期教一二年级数学,对顽皮的小学生要求的只是坐端正、不乱动、不说话、好好听课,既不要引导启发,更不会...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上,上“统计”一章,有这样一道习题:了解我们班同学都喜欢哪些功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品德、劳动等8门。我让学生依次举手表示最喜好的功课。第一项,仅一位学生举起了小手。我挺意外,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课怎会受到如此冷落?课后有位学生告诉我:“语文每天不是读就是写,没意思。”可能吧,作为低年段夯实基础的课,大量读课文抄写生字似乎不可或缺。他们是不是要把小手举给站在他们面前的数学老师呢?可事实截然相反,学生举手如林喜欢数学的场面仅仅是我脑中的闪念。同样冷清,只3位学生很不自信地…  相似文献   

15.
把我加进来     
一个金秋,我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邵阳县岩口铺中学,担任初一(61班)班主任,兼教语文.第一堂课,我在黑板上写了五个字:"把我加进来"!我说:"作为班主任,想请求同学们答应我一个要求,这就是——把我加进来,让我们成为一个整体!61班有60名同学,加上我,不正好是61人的班么?我希望大家都把我当做朋友,当成姐姐……"短  相似文献   

16.
<正>一自认为语文老师做班主任,特别沾光。上一届教《登鹳雀楼》的时候,学习“雀”。有一个孩子组了一个词,叫作“鸦雀无声”,我把它写在黑板上。怎样让二年级小朋友理解“鸦雀无声”呢?我绘声绘色说了一个情境:“假如今天中午,其他班老师从我们教室门口走过,教室里一点声音都没有,心想:肯定是薛老师在教室呢!探头一看,呀,  相似文献   

17.
今天有两节语文课,我和学生说好第二节课开展语文乐园里的"语文生活"活动——主题朗诵会:长征精神代代传。第一节课的下课铃响起,同学们欢呼雀跃,我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笔写上几个美术大字——"长征精神代代传"。就在我全神贯注地为这几个大字描摹红色阴影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围拢过  相似文献   

18.
缘起:低段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新教材实行认写分开,识字量特别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总是边学边忘,而有些未教过的字,许多学生却认得。于是我想,教与不教有多少区别?每天上课的效率究竟有多少?时值期中,在未做过任何复习预习的前提下,我对一(5)班学生的识字情况作了如下测试:随机抽取已教过的10个生字(分别为生字表从第一课开始,每课的第5个生字),再随机抽取未教过的10个生字(分别为生字表从最后一课开始,每课的倒数第5个生字),然后按学号随机抽取10名学生(学号分别为1、5、9、13……),让他们分别认读20个生字,并了解认识的途径,测试结果如…  相似文献   

19.
正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有效、高效,应该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我也不例外。喜欢语文的我时常思考:"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去教语文?如何让自己的课堂紧紧吸引学生,让他们学有所获,让他们喜欢上语文?我想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心"。如何用"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设计课堂教学要精心所谓精心就是特别用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创造性思考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贺卡     
这节课好不容易上完了。我浑身疲惫地回到了办公室。 这学期我教的是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这个班有好几个淘气包,他们一离开老师的视线就管不住自己了。我几乎每天都找他们谈话,可仍然不见效果。学生临近毕业,复习很紧张,加上这几个难管的学生,我每天都疲惫不堪,脸上失去了往日的笑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