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它以短小、活泼、锋利为其特点,内容广泛,形式不一,一般以论说为主,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刘家骥的《文体浅论》就把杂文归入议论文中。但鲁迅先生的杂文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记叙文呢?如高中语文第一册记叙文单元的《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高中语文第三册记叙文单元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选自《南腔北调集》),学生对此疑惑不解。事实上,鲁迅先生的“杂文”与我们现在一般认识中的“杂文”  相似文献   

2.
《灯下漫笔》是收在鲁迅的杂文集《坟》中的一篇,自然是杂文了。什么是杂文? 我们今天的看法,杂文是从散文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可是鲁迅在《 且介亭杂文·序言》中却另有解释,他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 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 ,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以《坟》为例,鲁迅称之为“杂文”,却并不认为 是一种文体,他在《题记》和《写在〈坟〉后面》中一再说明所收系“体式上截然不同的东 西”,是“古文和白话合成的杂集”。不…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除《题辞》外,共收作品二十三篇,写于1924至1926年间。那正是他在北京与北洋军阀政府及其走狗“正人君子”之流激战的时候,也正是他深感思想矛盾和为了挣脱旧思想的束缚而经历着所谓“苦闷彷徨”的时候。在写作《野草》的同一个时期里,鲁迅还写了大量的杂文,即《华盖集》正续编,以及收在《坟》里的大部分作品。过去研究鲁迅这一阶段的战斗和思想,总的说来是偏重于他的杂文,而对于《野草》则多少有些重视不足。这大概主要是因为不肯给这部散文诗作出较高的评价吧。当然,我们应该肯定,《华盖集》正续编和《坟》里的许多杂文都是致敌死命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随笔     
陈鸣树 《新读写》2008,(9):54-54
鲁迅的一生,除了写过小说、学术著作、诗歌(含散文诗)以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沉熳在他的杂文写作之中。杂文,即广义的散文,其中也包括随笔。他的杂文,有十七卷之多。如《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等。其中有议论的,有叙事的,有抒情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文学作品的教学视角长期以来就争议不断,总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倾向。第一种是“主题视角”,具体表现为政治图解式教学,把生动的鲁迅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和符号。第二种是“文体视角”,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分析和讲授鲁迅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不外三类,即小说、散文和散文诗、杂文。第三种是“文化视角”,具体表现为摆脱繁琐的语言学、文章学的技术分析,在教学中突出鲁迅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杂文,鲁迅早就指出,是“古已有之”: “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加在一处,于是成了“杂”。(《且介亭杂文·序言》)古代的“文集”,有的分类编辑,以类相从,有的不管文体,依年月编次。如果是后者,集中诸文就显得“杂”了。古人文集还有韵文散文兼收,便更见其“杂”。南北朝时刘勰《文心雕龙》辟有《杂文》专篇,说:“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  相似文献   

7.
陈漱渝先生在《播撒鲁迅精神的种子》一文中说 :“鲁迅作品被选入中小学《国文》、《国语》课文 ,大约从本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解放后鲁迅的一些代表作品更成为语言课本的传统教材。随着鲁迅国际声誉的日益提高 ,他的作品又先后被选入外国一些中小学读物。在日本、朝鲜、苏联、意大利、瑞士等中小学课本和参考读物中 ,都选入了若干鲁迅小说、杂文、诗歌。”建国迄今的中语课本中 ,始终保留的鲁迅作品就有十数篇之多。体裁上有小说、散文、杂文 ;安排上从初一第一册到高三第六册。以如此份量选学一位作家的作品 ,非但在中国 ,即便在世界上…  相似文献   

8.
贬损鲁迅,曾是很“时髦”的事,想不到,迅翁仙逝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还有人在向他叫板。   在前不久的西安书市上,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评价鲁迅作品时,竟然大言不惭地说:“鲁迅之杂文不如我 !”龙应台在社会评论、文学评论上,算是有一点的成就,其杂文集《野火集》一出版便在台湾刮起“龙卷风”,有评论家称她的杂文为“投枪和匕首”。这样,她便顺理成章地说:“鲁迅的杂文里头有相当多的尖酸刻薄的成分,一个大气的杂文里,尖酸刻薄是可以不必要的。”   我虽是一个高二的中学生,但看过的鲁迅的杂文也不少,如《为了忘却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一、杂文是鲁迅全部文学创作中最辉煌的一部分。十六本杂文集较之他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以及散在的诗歌不仅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更大的影响和更重要的地位,而且更集中、更突出地显示了集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鲁迅的人格和力量。鲁迅在其一生的创作活动中,始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杂文创作欲求,而且愈到后来,这种创作欲求就愈执着、愈专注。如果说,鲁迅在前期,杂文创作还只是他多种样式的文学创作之一种(虽然也是重要的),那么,到了后  相似文献   

10.
第四编一、试述中国现代散文不同形式的发展脉络。中国现代散文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它是社会政治斗争、文化斗争和散文自身革新的结果。现代散文最早的作品是议论性散文。1918年4月《新青年》最先设立“随感录”专栏,《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也开始设类似专栏,一时“随感录”风靡文坛,形成“随感录”作家群。鲁迅不只自己写杂文,而且还致力发展杂文。在鲁迅影响下,三十年代杂文受到文学界普遍重视,文坛上先后出现了《新语林》《芒种》《杂文》等发表杂文的主要刊物。四十年代,在解放区,杂文的地位被报告文学所取代,而在国统区、沦陷区,它仍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鲁迅小说中的杂文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新文学园地中,现代小说和白话杂文几乎是同时产生的。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拓者,而杂文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学事业,反映了他最高的文学才能和思想修养。在当今世界上,人们一提起杂文,总是把它同鲁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尽管鲁迅自己谦虚地说,他的作品中,“可以勉强称为创作的”,只有五种: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艺术性、思想  相似文献   

12.
鲁迅向来以“横眉冷对”的形象为我们所熟悉,他以杂文作为自己的武器,冷酷无情的投向敌人。其实,他的散文同样精彩。《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向来评价极高。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书店印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辑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各社团、流派、著名作家的流传较为稀少的著作,以及作家传记、作品评论、文学论争集等,依原样复印,供研究者参考。巴人的《论鲁迅的杂文》、霁楼编、赵冷(巴人另一笔名)署的《革命文学论集》、巴人与人合写的《边鼓集》、《横眉集》均被收入重新问世。《论鲁迅的杂文》是巴人1940年在上海沦为孤岛时期写的,该书分“序说”、“鲁迅思想的三个时期”、“鲁迅杂文的形式与  相似文献   

14.
<正>《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写人记事散文,被收录在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之中。此文以“纪念”为核心,以“抒情”为要旨,同时以犀利尖锐的笔锋加以“叙述”,在文风上将杂文的批判性、斗争性与散文的抒情达意功效相呼应,二者的互动生成了一种鲁迅独有的杂文式抒情笔致。运用叙事学理论对该文再次解读不仅符合其文本特征,且具有切实可行性。写人自然掺杂叙事,叙事不外传情,传情必讲方式。《记念刘和珍君》自问世以来,不断被奉为经典传诵,且常“驻足”于中学语文教材,文本所富含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复杂情感,并非通过单一笔法达成。对于此文,该是常读常新,常读常解才好。  相似文献   

15.
鲁迅散文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散文可分为《朝花夕拾》、《野草》、杂文中的散文和演讲辞四类。《朝花夕拾》是“任心闲谈”,《野草》是拷问自我,杂文中的散文是观察社会作清醒的批判,演讲辞是袒露自己的思考与困惑,与听众一道探索。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巨人,他的作品是民族的、时代的一面镜子。鲁迅作品教学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共收鲁迅散文三篇,小说八篇,杂文七篇,共十八篇。份量是比较重的。但由于“四人帮”对鲁迅的歪曲、有关资料的严重不足和长期以来“左”的深远影响,目前的鲁迅作品教学问题比较突出.这里试列举一二.  相似文献   

17.
读书答问     
读书答问郭预衡郭预衡文学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的学术带头人。主要著作有《中国散文史》、《中国历代散文史》、《古代文学探讨集》、《历代散文丛谈》。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鲁迅研究专家,写过多篇研究鲁迅思想、文学史观和杂文的学术论文。这些...  相似文献   

18.
<正> 《而已集》是鲁迅一九二七年杂文的结集,收入杂文二十九篇。鲁迅一九二七年的杂文,除收入《而已集》的外,还有三十多篇,收入其它集子里。但比较能够反映鲁迅一九二七年思想状况、特征的杂文,大都收入《而已集》里了。因此,《而已集》是研究鲁迅思想发展的一本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9.
夏丐尊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爱国民主战士。他是历史悠久的《中学生》杂志创刊人之一。他与叶圣陶等合著的《文心》、《文章讲话》、《文章作法》以及他的《文艺论ABC》等,曾经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者中不胫而走,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欢迎。他给我们留下的文学作品不多,但一本《平屋杂文》中的大多数篇什,都堪称散文的精品。巴金在谈到他的散文受了“五四”以后从鲁迅起接连出现的散文能手的影响时,是把夏丐尊与朱自清、叶圣陶列在一起的。(巴金:《谈我的散文》)曾经是夏丐尊的学生后来与之共事多年的丰子恺,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20.
“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當取类型。”——这是鲁迅先生对自己杂文之特色的凝炼概括。“不留面子”,说得尖锐些,便是“刻毒”。虽则多数词典释“刻毒”为“刻薄狠毒”,可鲁迅先生并不以为非,他说:“形诸笔墨,却还不过是小毒”。(《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以往谈及鲁迅杂文的讽刺性,研究者多举夸张、幽默、反语、对比诸手法。可笔者总觉得鲁迅杂文中有一种更深厚更泼辣的内涵尚未被充分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