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6,(6):53-58
敦煌契约文书卷帙浩繁,包括借贷、买卖、租佃、放书、分书等,系研究唐五代宋时期的民事契约行为、习惯之第一手重要资料。中外专家学者以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敦煌契约文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已初步显现出契约文书之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笔者从敦煌契约文书的刊布情况、通论性研究以及专题性研究等方面,对近五十年的敦煌契约文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探求敦煌契约文书近五十年来研究之特点和未来研究之取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只有公法(刑法)没有私法(民事法)"等观念的影响下,法律史学界的契约研究也呈现出"国家"缺席的状态。但通过对清代各类法律文献想梳理和契约文本中透露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清代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和对不动产买卖契约有重要关联的契税制度,而且国家法律对不动产买卖契约的主客体资格、契约的书面规范等都有细致的规定。这些契约规范也和其民族立法精神、治吏思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强烈的"公法"色彩。  相似文献   

3.
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是在罗马法特定的法律环境下产生的。近现代大陆法系国家对其的继承,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的沿袭而非理性的逻辑建构。买卖契约法律结构的改变、善意取得制度及物权公示原则的确立,造成了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在近现代买卖法体系中的尴尬地位。权利瑕疵担保制度在现代买卖法体系中已经丧失了独立性,我国合同法并没有确立也不宜引进权利瑕疵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4.
唐律严禁民间随意买卖土地。文章通过对敦煌吐鲁番出土契约的考察,发现唐前期民间存在变相买卖和地下买卖两种隐秘的土地买卖方式,表明官府严格执行土地买卖禁令,禁令存在一定的实际效力;中唐以后,民间土地买卖频繁发生,表明禁令的实效逐渐消失,不过民间仍对禁令心存顾虑,往往在土地买卖契约中设置反恩赦条款加以预防。官府对土地买卖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与民间正当的买卖需求难以抑制是禁令实效消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契约文书在我国民间流传数千年,随着殷墟甲骨、秦汉简帛、敦煌吐鲁番文书、明清档案和徽州文书的发现,它的研究价值愈来愈为学者所重视。民国契约文书因存世量大,变化剧烈,正在成为新的学术热点。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存有大量华北地区晚清民国契约文书,其中民国邢台县王氏家族契约时间从民国七年(1918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内容包括买卖田房契、典当田房契、分单契和完粮纳税单等,共23件。王氏家族契约文书,作为珍贵的地方文献,反映了民国时期邢台县王氏家族的兴衰,对于研究民国契约制度、华北乡村经济生活状况以及民间田房买卖、典当、分家析产、完粮纳税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回鹘文买卖契约的意项分析及其与现代经济文书的比较李经纬一、回鹘文买卖契约文书资料买卖契约文书是回鹘文法律文献中最常见的契约文书之一。目前所见、经有关专家研究刊布的买卖契约文书约30件,是我们此项研究所依据的基本资料,它们是:序号文书原编号拟名1TⅢM...  相似文献   

7.
唐代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不少关于土地买卖的内容,为研究唐代敦煌吐鲁番地区土地买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唐代土地买卖与发展,是唐代近三百年始终存在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与唐代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和军事制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对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土地制度与以前的土地制度相比有所变化,在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保护私人对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宋代土地私有制下的财产流转加快,土地可卖、可典、可租,形成错综复杂、交织重叠的多方面的法律关系。宋代政府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土地交易的法律法规。宋代土地制度的突出表现就是宋代土地契约制度的完善,包括土地流转中的形式,绝卖、典卖、租佃契约的法律规定,还有田宅买卖契约制度中的亲邻优先权制度、官版契纸、印契、契税、过割、离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阿狄赫达干卖地契》内容,浅析买卖契约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法律史和经济史的角度对敦煌出土吐蕃文契约文书的资料价值作了言简意赅的分析,以期引起学界之关注。  相似文献   

11.
防范合同法律风险是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签约阶段的风险是合同法律风险的起点和根源。鉴于高校签约阶段的风险特点,应当从完善制度、规范文本、加强签约主体及签约代表审查入手,从根源上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合同法律风险,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合同的效力为已经依法成立的合同所具有的当事人所必须承受的法律后果。合同的效力状态既包括完全符合生效条件的确定生效状态,及因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而使合同归于自始无效的相对有效状态;也包括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确定无效状态及主体资格存在缺陷可能转化为有效的相对无效状态。所谓的未生效,也是相对无效,可因批准、登记手续的补正转化为有效。应修正合同效力仅指生效合同法律后果的单一理解,以及传统的对于有效、无效的绝对、僵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按揭购房是以房屋本身设立抵押权为保证的。按揭包含房屋买卖和借款两个合同,有三方当事人。在解决按揭纠纷时,应考虑解决好三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相继刊布,史学界对唐代雇佣问题的关注开始增多,学术界开始借助于大量的社会文书和契约深入探讨唐代雇佣关系,成为敦煌学和吐鲁番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唐代雇佣的社会性质、雇佣契约、雇佣双方地位身份、雇价以及对雇佣类型等方面的研究,简要做一回顾和梳理,以祈为今后敦煌学、吐鲁番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家(法律)去干预当事人之间已经成立的合同,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该类合同危害到国家利益或国家某些领域的秩序;二是该类合同危害到合同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的利益;因此国家通过立法将具有以上两种情形的合同归为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可变更合同和效力待定的合同;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以上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壁画的发展历史研究离不开对敦煌壁画的研究,而敦煌壁画的现存遗迹中,几乎所有的布局样式与技巧都可以在唐代的壁画中找到源渊。因此唐代敦煌壁画的研究对于整个中国壁画史的发展起着前瞻后续的作用。本文试图就壁画的布局与构图方面对唐代敦煌壁画作以浅析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张议潮收复敦煌,委派沙州都法律洪辩的弟子悟真入朝。悟真在长安游览佛寺,与京城高僧大德见面,吟诗赞诵,极一时之盛。敦煌遗书中有若干史料记述此事。本文对相关写卷进行了叙录,对涉及的佛寺、僧人及有关诗文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8.
敦煌本《捉季布传文》的故事原型来自《史记》、《汉书》中的季布故事,其情节更加完善,人物更加丰满,不仅一改汉代史传文学简略质朴的叙事风格,而且整体变化尤为明显。文章通过探讨《捉季布传文》对《史记》中季布故事的拓展,探究了唐代俗文学的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19.
从集体合同的履行及其监督检查来看 ,我国制定《集体合同法》时应明确规定集体合同的履行原则 ,并确认集体合同双方联合监督检查制度和劳动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履行的监督检查权。从集体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来看 ,我国制定《集体合同法》时应分别规定集体合同的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从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来看 ,我国制定《集体合同法》时应对企业和工会一视同仁 ,不应对工会搞特殊化  相似文献   

20.
在法律上将婚姻视为契约是可能的。因为现代婚姻具有契约最本质的两大要素:合意和交换。而将婚姻视为契约又是必要的、有意义的。以“婚姻的法律性质是一种民事契约”为原点的婚姻法,能使婚姻关系当事人在契约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由,而法律又能进行适当地控制。其制度价值在于在契约范围内,让婚姻的社会性和个体性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