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启发式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教师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功夫,使"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即"爱学";同时,教师的启发活动还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即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作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的.物理课堂启发式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  相似文献   

2.
“启发式综合教学”要求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综合运用各种启发方法使学生爱学、会学,从而让学生自己学会。“启发式综合教学”的启发观源于传统的启发观,又不同于传统启发观.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不是把启发式教学仅仅视为教学方法,而是看作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思想,这一教学思想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爱学、指导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3.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启发式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其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会学”、“爱学”、“好学”。下面结合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敖艳 《职教论坛》2004,(23):26-26
“启发“就是激励引导,目的在于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求,自觉地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不仅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极大地发挥,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而且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之在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质疑,自己获取知识,实现由学会向“会学“、“善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启发式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其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会学”、“爱学”、“好学”。下面结合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浅谈启发式教学□郭变鱼启发式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它的实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去掌握知识。恰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下面,就启发式教学在政治课中的应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做为引导者,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学,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有很多,启发式教学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把阅读课文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心智,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教学的本意在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电工实训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具有获得知识技能的强烈要求和独立发展自己意识的迫切愿望,但同时要避免为启发而启发进入误区。  相似文献   

10.
钟常梅 《新疆教育》2013,(7):157-157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在于教会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核心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之逐渐具有自学的能力,不但能学好数学,而且会终身受益。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周为 《政治课教学》2003,(11):40-42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与学的关系是“导”与“学”的关系,教学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导”,重点在于指导,一是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智慧技能,变知识为能力;二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学会”为“会学”。在变知识为能力与变“学会”为“会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去关心…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师要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能力。简言之,就是采取任务型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使学生拥有探索、发现、归纳、实践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化学教学大纲曾明确指出:“化学教学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大脑发育,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不是简单地给予学生知识,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去获得知识。在教师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客观性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如何把学生引进新知识的边缘,变学生依赖着教师学为主动地积极发现呢?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个“温、导、引、点、示、练”六环节教学法。 这种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学会”飞跃到“会学”,建构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会学观”,促进学习技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6.
白保云 《成才之路》2011,(22):22-22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让孩子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由学会到会学,显得尤为重要。“学会”与“会学”深刻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两者的区别在于:“学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一种适应性学习。而“会学”则要求学生去主动猎取,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对已学知识具备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和系统化能力,并且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本文结合自己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 吸收这一教学思想中的精华和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使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发生重大变化——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因势利导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以开发学生智力为主线,使学生通过读、思、议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我们把这种学习归为三个环节。与之相应的教学形式也称为“三环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尝试。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在此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具体做法是: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二、通过问题教学法.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四、引导学生主动设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五、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对学生是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求得知识,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爱学”,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 ,要想适应未来的社会 ,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 ,这也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受教育者不仅学到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即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 ,更要教学生“会学”。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 ,增强体质 ,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