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苏科版《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上册中最为抽象、最难理解的环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有三部曲——实验、作图、口诀,其中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最重要的.一、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每人一个凸透镜,让他们用凸透镜看书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不断慢慢增大凸透镜与书本间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窗边的同学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地发现书本上居然出来了窗外景物倒立、缩小的像.通  相似文献   

2.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教学重点,教材设计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实验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要得出凸透镜成像正确的规律并真正理解也不容易。教材设计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正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常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强化记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中考复习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几乎遗忘殆尽,究其原因没有抓住两点三区间,建立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图景.如果能抓住两点三区间,把握凸透镜成像变化的转折点和变化规律,建立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图景,分析凸透镜成像,就能加深理解,形成鲜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将数据代入公式,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习题,而对于无数据的实验操作、仪器调节问题学生不易解答,为了提高学生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结合图形,变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关于凸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要求定位在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苏科版物理教材把重点放在从生活经验中引入凸透镜,以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交流合作定性分析有关问题,开展针对性实践活动,力求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本文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适当运用数学不等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处理问题,且围绕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境展开.  相似文献   

6.
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热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判断凸透镜成像时有两个分界点:一倍焦距是凸透镜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即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学习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培养物理学科兴趣的关键阶段,本文从苏科版初二物理教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出发,融合生物学课程内容——解剖牛眼晶状体,设计完成了近视眼(牛眼晶状体)成像及矫正规律一课的创新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切身感受近视眼的成像及矫正过程,对凸透镜成像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热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判断 凸透镜成像时有两个分界点:一倍焦距是凸透镜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即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  相似文献   

9.
凸透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光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此外,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经历从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中,体验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避免对于规律的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非常抽象,让学生直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要求学生学会、掌握和运用该规律则更是难上加难。通过多年教学的探索,近几年来以学生实践探究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效果显著。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大小的关系为主轴,学生通过"猜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践操作、数据分析和归纳"等,让学生对实践探究产生兴趣、发现问题、小组解决问题。引入用图像和数学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光路可逆原理,无论光是发生反射还是折射都普遍遵守。若能正确地理解这一基本原理,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解决与此有关的一些复杂问题十分有用。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1)当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并结合下图,可以作这样思考:若把AB看作物体,则A'B'为它的像,这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1)u>2f的情况;若把A'B'看作物体,则AB为它的像,这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2)的情况。例1小红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且距离凸…  相似文献   

12.
凸透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光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此外,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经历从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中,体验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避免对于规律的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3.
在光学学习中,许多同学对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感到有些困惑,主要原因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不够透彻。下面通过实验及作图的方法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简便、易记、易懂的方法——五点法。  相似文献   

14.
凸透镜在生活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物理学习中,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比较重要且抽象难懂的内容。生动又直观的实验现象往往比理论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基于此,本文制作了自动化凸透镜成像演示仪,可以手动/自动控制仪器的运行,实现连续、高精度实验探究,对实验数据处理采用新方法,效果良好,有利于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相似文献   

15.
八年级物理教学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不深,运用时容易出错。为有效突破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结合初中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图文结合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轻松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相似文献   

17.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及其成像规律的应用历来是中考光学命题的重点,主要考查透镜的焦距测量及探究,实验的调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等.现以2007年中考题为例说明.一、猜想假设型例1(河南省)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  相似文献   

18.
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常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强化记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中考复习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几乎遗忘殆尽,究其原因没有抓住两点三区间,建立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图景.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内容繁多,应用相对广泛,实验难度较高。因此在新课标下,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应引起物理教师的关注。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课,探究如何上好一节物理实验课,反思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找到正确的探究方法,提升探究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中学理科》2007,(9):9-15,55
三、考点分析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仍将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凹、凸透镜的判别,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运用[会作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通过光心、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并借助其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