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常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强化记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中考复习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几乎遗忘殆尽,究其原因没有抓住两点三区间,建立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图景.如果能抓住两点三区间,把握凸透镜成像变化的转折点和变化规律,建立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图景,分析凸透镜成像,就能加深理解,形成鲜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热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判断 凸透镜成像时有两个分界点:一倍焦距是凸透镜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即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  相似文献   

3.
正苏科版《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上册中最为抽象、最难理解的环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有三部曲——实验、作图、口诀,其中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最重要的.一、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每人一个凸透镜,让他们用凸透镜看书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不断慢慢增大凸透镜与书本间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窗边的同学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地发现书本上居然出来了窗外景物倒立、缩小的像.通  相似文献   

4.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及其成像规律的应用历来是中考光学命题的重点,主要考查透镜的焦距测量及探究,实验的调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等.现以2007年中考题为例说明.一、猜想假设型例1(河南省)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  相似文献   

5.
贾丽  朱文军 《物理教师》2013,34(1):44-47
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多、成像情况复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设计中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真正的探究过程.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的思考维度,在选择实验光源时要综合考虑,处理实验数据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同学们在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时,往往由于分辨不清或记忆模糊而出现错解,为了帮助记忆,现将凸透镜成像规律概括为“三、二、一”,具体是: 三个区域: 1.当u>2f时,f相似文献   

7.
凸透镜是重要的光学仪器元件,广泛用于摄像机、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方面,在初学"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常是用如图1所示的仪器装置,来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如果你作过这个实验探究后,还可用"作图法"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这样就可加深相关印象,深刻理解相关规律,为迁移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学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很多同学容易记错物距、像距的范围及像的大小变化.为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现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热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判断凸透镜成像时有两个分界点:一倍焦距是凸透镜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即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  相似文献   

10.
解答凸透镜成像的问题时.很多同学常感到无从下手,且容易混淆物距、像距的范围及像的大小变化.要解决这些疑难.同学们需要记忆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相似文献   

11.
复习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很多同学复习物理时,会有很多困惑.书上的概念、公式、定律背了好多遍,可遇到具体问题时还是错误连连.怎样才能有效的复习呢?一、根据题目复习知识点下面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谈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复习方法.题目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凸透镜成像是初中光学中的重要内容,又是各地中考的必考内容.熟记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答问题的关键.表1是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收集到的现象.相信同学们都能熟记表格中的内容.然而,以往在学习中同学们只是对表格做诸如熟记之类的简单处理就结束了,没有对现象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所以就感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零碎难记,熟记的"规律"对有些题"不管用"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只学过凸透镜成像,没学过凹透镜成像.但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凹透镜对光线折射的作用可以总结出凹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运用到解题上就方便了许多. 凸透镜成像分三种情况: 1.在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在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前两种情况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和主光轴的两侧.第三种情况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和主光轴的一侧.我们又知道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且它的焦点又是虚焦  相似文献   

14.
八年级物理教学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不深,运用时容易出错。为有效突破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一、热点解读平面镜和凸透镜是光学中的两个重要知识点,考查的知识内容主要有:①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②平面镜成像作图;③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④利用凸透镜特殊光线进行作图;⑤凸透镜成像规律;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等。考查题目一般不难,但有时也会有少量的较难题目出现,如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线方向时平面镜转动角度大小的判断,根据不同的成像情况判定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凸透镜成像时出现的一些现象的原因分析和根据题意要求选择合适的平面镜和凸透镜等。总之,平面镜和凸透镜在中考试卷中是考查频率非常高的知识点,因此我们在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通过在全过程中的独立性、主动性,通过学生认真观察与思考,最后自己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属于"知道"的水平,要求并不高,如果学生只知道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也就达到了标准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仅仅知道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不但要在头脑中清晰的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而且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会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7.
苏科版《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上册中最为抽象、最难理解的环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有三部曲——实验、作图、口诀,其中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活动中我们按科学探究的步骤,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而笔者在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时又得到了以下新收获:  相似文献   

19.
《中学理科》2007,(9):9-15,55
三、考点分析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仍将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凹、凸透镜的判别,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运用[会作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通过光心、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并借助其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光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之一.特别是在判断凸透镜成像时像物的大小、像距物距大小、实像虚像等关系时,学生往往束手无策,胡做一起.针对这样的情形,笔者认为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作图对比的方法,在一幅图上把各种成像情况罗列出来,总结成规律,便于理解记忆.具体图示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