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教世界》2011,(3):48-4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诗人借寂静的月夜表达了思乡之情。可是诗歌中的“床”宁,却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躺在床上怎么可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  相似文献   

2.
李白乐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谓家喻户晓,远离故乡的人们,在这月白如昼的夜晚,望着明月,无不引起思乡之情。许多人都会以为,诗人是躺在  相似文献   

3.
10月4日 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首歌呤明月思乡的诗,在中秋节时,在家家户户的人们不禁想起。因为它正是中秋月景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诗人借寂静的月夜表达了思乡之情。可是诗歌中的“床’’字,却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躺在床上怎么可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  相似文献   

5.
王彩霞 《快乐阅读》2011,(15):124-125
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  相似文献   

6.
月亮作为一种自然景物,常常被我国古代诗人当做寄情之物。小学语文课本里编选的古诗,有不少描写月亮。诗人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一、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井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此处离我故乡钟山很近了,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呵,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去呢?诗人王…  相似文献   

7.
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诗千载流传,可谓妇孺皆知,明白如话。然而,历代注者译者,皆以诗中之“床”为“卧室之床”,谓诗人是在“旅舍”望月思乡,此解实为大错。试  相似文献   

8.
是好诗,都有不同的好法。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以眼前景而写思乡之情,景浅近,意深远,读来亲切感人。像"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写的是一种未  相似文献   

9.
月亮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多少年来,给人们带来多彩多姿的幻想、憧憬和各种情感,例如借月思乡就是。自古至今,人们总是以月为载体,表达对故乡的思恋之情。李白思乡,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在安史之乱流亡颠沛之时,  相似文献   

1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流传最广的唐诗。一般的解释说,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李白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地上的月光,产生思乡之情。收藏家马未都认为此解中有一大谬:诗中的“床”不是我们理解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  相似文献   

11.
据新浪网报道,日本的语文资料显示,脍炙人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应该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诵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13.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14.
<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短短的20个字,语言平实明白,意境清冷优美,表达了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小时候,诵读这首诗,认为"床"是我们生活中睡觉用的床。现在教学《静夜思》,仔细研读教材,觉得"床"作  相似文献   

15.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柴立青 !唐@李白  相似文献   

16.
<正>"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刘长卿《余干旅舍》)霜本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的一种凝华现象,在古典诗歌中却是一种常见的意象。我国古代诗人喜欢以霜为载体,抒发各种复杂的情感。霜形成于寒冷季节。此时凄寒的环境容易勾起游子的思乡情绪,因而古代诗人常常用霜来传达思乡之情。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白  相似文献   

1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短短的20个字,语言平实明白,意境清冷优美,表达了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小时候,诵读这首诗,认为床是我们生活中睡觉用的床。现在教学《静夜思》,仔细研读教材,觉得床作  相似文献   

1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天晚上的月亮让我想起李白的这首《静夜思》。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吃完了月饼。可是我怎么也睡不着觉,坐在窗  相似文献   

19.
母语的魅力     
许铿博 《初中生》2007,(7):84-85
我还在牙牙学语时,就接触到一首唐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20.
说文化乡愁     
人在外地,一说家乡,很容易动起乡愁。 李白的千古名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