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早年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即开始写作新诗并大力倡导和推动我国新诗歌运动。他同朱自清、刘延陵、俞平伯等创办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当时的商务印书馆曾出版了他与周作人、朱自清、俞平伯、刘延陵、郑振铎、郭绍虞、徐玉诺的新诗合辑《雪朝》(内收叶圣陶新诗15首),显示了文学研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诗》月刊面世时间虽然短暂,但它为中国传统诗歌向新诗转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参与编辑的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和俞平伯四君,皆出生成长于江苏这块文化厚土,因为相同的志趣爱好和共负的时代责任而走到一起,本质上,《诗》月刊的诞生是江苏丰富、开放、多元的文化及文学土壤催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胡适开始对新诗的尝试,新诗创作就在文学的历史舞台上拉开了它的第一幕。尔后,郭沫若、朱自清、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新文化战将们都开始了新诗的实践。在传统古体诗词的笼罩下,在众人的不理解之下,他们开始了艰难而又曲折的新诗历程的寻找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从胡适开始对新诗的尝试,新诗创作就在文学的历史舞台上拉开了它的第一幕。尔后,郭沫若、朱自清、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新文化战将们都开始了新诗的实践。在传统古体诗词的笼罩下,在众人的不理解之下,他们开始了艰难而又曲折的新诗历程的寻找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胡适、朱自清、刘延陵同时为汪静之《蕙的风》作序,是想以此为平台表达各自对新诗的意见,希望以林纾、严复为代表的守旧派顺应时代潮流,改变对新诗的敌视态度,停止对新文化运动的攻击,这几篇序言表现了新文化运动同仁对文学论争话语空间争夺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俞平伯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和郭沫若、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等一起,积极地投入了新待运动,成为我国新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他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年5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春水》.他于1922年5月出版的《冬夜》是新诗史上继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之后的第三部新诗集.此后,他于1924年、1925年又先后出版了新诗集《西还》和《忆》.他又是新诗集《雪朝》的八位作者之一.他是新潮社的发起人之一,并担任过该社第一任职员中的书记.他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俞平伯对“五四”文学革命、对现代文学的繁荣、滋长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的.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和俞平伯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们既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朱自清和俞平伯过从甚密,曾以同题散文流芳后世.我们今天对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们散文创作的贡献上了,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新诗上所做的贡献.通过对他们的诗学观作一个细致而全面的比较,从而找到他们和新诗运动初期的共同特质,由此肯定他们在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俞平伯在中国新诗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既是一位杰出的新诗理论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新诗诗人。文章从几个方面论述了俞平伯在新诗理论上的建树和创作上的贡献,指出俞平伯很早就十分重视新诗的艺术问题,提出了白话诗的三大条件和自由真实的做诗信念以及平民化理想,创作出了大批的优秀新诗。他的理论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他的新诗作品至今仍是新诗宝库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刘延陵是五四时期的著名白话诗人。在新诗创作、外国诗歌译介、新诗园地开拓、青年诗人培植诸方面均有积极贡献。五四时期和30年代的诗作,以其内容的新颖和风格的别致,在新诗坛产生过广泛影响。文章对刘延陵的新诗创作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依据信件、访问和史料对其生平作了真实记录,纠正了某些模糊不清的记述(如留学的国度、时间等),全面展现诗人在中国新诗坛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0.
王建青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4):66-67,70
朱自清作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驱,一生创作颇丰,被人提及更多的是他那至情至真的散文。而朱自清早年是以新诗闻名于文坛,并积极倡导和参与创办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专门的诗歌刊物——《诗》月刊,引导了当时新诗的发展方向。同时他还在新诗创作、新诗评论、外国诗歌的译介、扶持新诗人等方面均有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作为作家、学者,万千青年所景仰所追随的导师。他不但赶着时代向前进,也推着时代向前走,他不但同青年向前走,也领导青年向前走,他是"五四"新文化活动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在朱自清的创作中,他的散文广为人知,但新诗论者却不及散文。本文拟从创作风格、创作形式以及其新、旧诗的对比三个方面来阐述朱自清的新诗创作。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曾经有一位被朱自清称为“这一路诗的押阵大将”的诗人白采,几十年来几乎被人完全忘却。被忘却的原因多端,其中最主要一点,不是因为他新诗创作的失败,而是因为他新诗创作的成功。白采(1894—1926),原名童国华,字汉章,江西高安县人。1923年自采创作了一首长达六千言的叙事诗《羸疾者的爱》。朱自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时将它收入,并在《你我》集乙辑中立有专论《白采的诗》,对《羸疾者的爱》作了全面分析,并将它评定为“这一路”抒情诗的押阵之作。朱自清可谓独具慧眼。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和俞平伯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们都既是著名散文家、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但是后人对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了他们的散文创作上,而忽略了他们对新诗所作的贡献。本文力图通过比较他们的诗学观,试图从中找到他们和新诗运动初期的共同特质,还原他们在诗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俞樾是经学大师,其文学成就居次,因此其诗词创作也不大受人重视,历来对俞樾及其家族的诗词(俞平伯的新诗除外)缺乏系统研究.俞樾及其家族的诗词创作或抒情表意,或反映社会,均有感而发,自然真切.对此进行系统的介绍及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俞樾及其家族的诗词创作及其在湖州近代文学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是“五四”新诗开拓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长诗《毁灭》.在诗坛上发生过重大影响。一九二五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在创作上逐渐转向散文。由于他在新文学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先后写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诗歌艺术形象特征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悠长的诗史中,创造优美的意境,是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我国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不朽诗篇.二十世纪初,由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输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动荡和变革.继后,受到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暴风骤雨式的革命运动随之酝酿到来.因此而引起的激昂的思想情感,用我国旧体诗词的形式决然无法表现,于是产生了中国新诗.最早尝试新诗创作的是在《新青年》上发表新诗的胡适、刘半农和沈尹默,史称初期新诗创作“三巨头”.初期新诗创作努力摆脱旧体诗词格律形式的束缚,将崭新的内容充入韵  相似文献   

17.
提起俞平伯(1900—1990),谁都晓得,是位著名的新红学家.他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早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他就参加“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写新诗、写小说、写小品散文和杂文,成了新文坛上的一员骁将.就其创作而言,小品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无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较有影响的散文家.俞平伯的散文创作大约从1922年8月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散文《东游杂志》开始,到1933年止,历时十年之久.以后就转向红学与古典文学研究,散文写作就愈来愈少了.然而,他的散文作品数量不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认为批评是创作的领导,他的新诗理论着眼于对新诗现实创作的领导作用,时刻关注着新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新诗理论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体现出强烈的现实致用性特点;朱自清兼容并包的思想在他的新诗理论上得到了充分反映,他提出“将诗的定义放宽些”,这使得其新诗理论具有了很强的辨证性;此外,朱自清的诗人身份使他在从事新诗评论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创作室批评”特征,这一特征虽不明显,却也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诗人、散文家,一位爱国的民主战士,同时也是一位严肃的学者,他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虽然他的学术论著不算很多,主要有《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语文零拾》、《论雅俗共赏》以及与叶圣陶合著的《精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等。这些都是论文集,算不上宏篇巨制。但每有论述,几乎都有他的独到之处。这些学术论著,没有汪洋恣肆的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二十年代,朱自清、夏尊、俞平伯、朱光潜、丰子恺等大师云集位于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朱自清在这段时期完成了《教育的信仰》等影响颇大的教育评论,朱光潜写下了他的美学开笔之作《无言之美》,丰子恺、俞平伯都留下了大量隽永清秀的作品……但这种美好的局面只持续了短短几年,大师们便离开了春晖中学,各自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