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昀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S):147-147,102
中国传统空间讲求塑造意境,而塑造意境的方法很多,既可靠实物映衬,也可靠诗词点醒。而不同的营造和理景空间往往也依其需要创设不同的意境。中国传统空间意境的创造和产生,深究一下,则要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水墨创作的思维方式偏重于经验性和直觉感悟,经验性即对直观经验的确认和概括,而不去追求现象背后的本质,直觉感悟是通过心里体验,不离开直观经验而达到对于事物的理解。而中国传统空间营造的思维方式也是如此,设计是通过在基地上做确实地或想象地漫步中产生的。不进行任何理性的平面构图,对于内部的记忆也没有一个单一形象,甚至没有建筑物的形象;记得起来的是重重叠叠的空间。这与现代西方景观设计讲求的空间行为叙事有些相似。 任何文化都承受不住现代文化思潮的渗入,融合甚至破坏,在现代西方设计思维方式和方法泛滥的中国,如何追逆传统,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著作颇丰,他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女性,家庭恶毒女性形象和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新式女性。生活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变时期的老舍,既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又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并受西方文化的洗礼。所以在老舍作品中特别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出深层的文化心理倾向——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怀疑和排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朱宝军 《科学中国人》2014,(3S):230-230
一、反复吟咏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和现代西方医学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围绕人体生理、病理的解释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上各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也各有自己的优长和短处。西医能够通过解剖和分析检测手段对人体组织、器官及生命系统作出准确细致的描述,但却无法解释人体作为活生生的整体所表现的经络气血现象。中医直觉思维的经验性观察只能对人体生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论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手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中营造视觉艺术效果,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意境内涵。植物造景意境的发展也不能仅仅停留过去,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6.
论文探讨了东西方传统文化优势互补的可能性、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以及互补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东西方传统文化在自然观、科技现、思维方式及心理特征方面优势互补的逻辑必然性来自于科技创造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对立到协调,创造思维中直觉与逻辑的均衡,创造心理特征的两极张力。  相似文献   

7.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影响,客观上存在差异。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曾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曾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本文试分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走出管理理论的丛林——基于管理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学家孔茨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了"管理理论丛林"的问题,然而到现在人们都无法走出这个丛林,管理理论的这种乱局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通过对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哲学规律的梳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中国系统思维方式来进行管理理论创新的方法,探索走出管理理论丛林的有效途径,也从理论上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传统思维方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试图通过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其特征的分析,结合近现代科技革命与其发生的影响,说明中国人思维方式在其变革过程中所作出的调整和呈现的特点。借此寻求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即缺乏科学的理性和信仰。这应该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业已出现的各种经济、政治和教育等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提出中国传统思维变革的有效路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母体而以近现代西方科学精神为其内容的现代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彭政 《科教文汇》2008,(32):262-262
本土动画形象的塑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层次:借鉴基本的民俗民族符号元素,学习西方先进设计理念、设计思维,传承民族优良文化基因。吸取民族本土文化的优良基因。反对“本土文化过时论”、“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观念,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产业之路。  相似文献   

11.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设计相结合,已成为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而被称为"国剧"并成为时尚的中国京剧中的脸谱与作为现代设计基础的三大构成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内容和题材。在对传统京剧脸谱图形与构成方法进行创编再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西方现代构成设计抱着去粗取精、兼收并蓄的态度,同时吸收利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结合西方现代设计中优秀的积极的元素,这样做既可以使新的艺术作品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品质,又富有新的时代精神,给人们带来崭新的艺术感受与新的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12.
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组织形式最重要的空间原型。通过庭院空间起源、特征和发展及其影响它的文化因素进行研究,从多角度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这些相关因素的作用方式。进而分析传统庭院空间形态。进一步了解西方的庭院建筑起源和发展,对各个时期进行了解后把传统居住庭院空间和西方传统庭院进行比较,找到中西方庭院的融合与差异。再把传统庭院与现代庭院进行比较,浅析现代庭院对于传统庭院文化与手法的继承。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油画是在中西方文化相互影响的作用下经过多年的探索,表达自我思想和意识的一种方式。"表现性"是现代中国油画的一种重要研究命题,该词语最早来源于西方表现主义美学。而表现性在中国油画中的具体阐述为受西方表现主义和中国古典美学的双重影响,和对意境的追求。文章首先阐述现代中国油画的审美表现,其次说明中西方对中国油画表现性的影响,旨在加强中国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意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钢琴曲《禅云—罄音》是现代钢琴作品,模仿古曲旋律调式的写作手法,采用了中国作品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方式,营造了极富禅意的音乐意境。依据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禅宗法器罄的声音,且借用钢琴演奏丰富的技术表达和欧洲器乐多纵向层次的泛音效果将此曲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审美意趣。因此,音乐的意境也构成该钢琴曲所独有的艺术美,本文将从该曲标题和全曲各段落的音乐效果来系统全面的进行探索其曲子的意境之美,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凸显艺术审美和宗教音乐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步行商业街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集中地体现出整个城市的社会文化象征,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既标志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又反映城市的形象特征、城市的人文历史风貌,甚至城市的社会观念。它在带动地区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17)
传统文化中的水墨元素彰显并传承华夏民族的哲学思想与文化韵味,本文主要结合国产动画《白蛇·缘起》影视创作为例,论述传统水墨元素在塑造动画意境表现出的传承与创新,也为促进现代语境下国产影视动画创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思维与科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中西方传统思维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虽有其弱点,但不能以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为标准去评判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不能完全将中西方科学上的差异的恶果归于思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顾莉莉 《科教文汇》2014,(35):143-144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图书馆作为校园地标性的单体建筑越来越受到广大建筑设计师的重视,良好的图书馆空间情境塑造已成为校园文化精神塑造和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场地。而如何选择人文与体验的情境营造作为现代高校图书馆人文情境的塑造,也给当下图书馆空间设计带来新的视野和活力。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实地考察,试图发现高校图书馆空间人文情境营造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图书馆人文情境营造的设计要点,从而分析如何与人文相对应来营造高校师生所需的图书馆情感空间。  相似文献   

19.
邹丽 《大众科技》2011,(4):193-193,184
中国音乐常常讲求与文学绘画的结合,中国民族音乐注重情趣和意境,而中国现代钢琴音乐的创作与改编很好的继承了一这传统,在借鉴和吸收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充分发挥钢琴独有的音色构造与演奏手法的同时又与中国传统音乐中诗情画意的特点相结合,对乐曲的内涵做了全新的创作与演绎,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20.
作为乾嘉考据学代表人物之一的戴震,在思维方式上经历了从注重直观体验的经学考据传统向注重逻辑的近代考据学演变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他借鉴了来自西方的科学思想方法,主要是归纳法、公理化方法和科学的数学化观念,提出了"论据互证""心通理义""由数入理"的新思路,将其融入当时的经学研究中去,在清代学术发展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戴震的思维方式演变由于经学传统和直观体验思维的局限而具有不彻底性,没有形成彻底的对象化研究,对西方科学思想方法的借鉴更多停留在"术"的层面上,因而未能转化成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至今仍有一定程度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