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语:育婴堂是收养弃婴的育婴组织,明末开始出现。清初,民间溺婴问题渐趋严重,朝廷和地方士绅更加重视建立育婴场所。康熙元年(1662年),于京师广渠门内建立育婴堂,收养遗弃病废之婴儿。雍正二年(1724年)颁布上谕,行文各省督抚仿照京师推行育婴堂。此后,各府州县皆设置育婴堂,许多州县官员和地方士绅或拨给公田、公费,或捐钱、捐田,供育婴堂所需。清政府对育婴堂的设立和管理政策也进行过调整。清代育  相似文献   

2.
朱湘丽 《大观周刊》2012,(47):32-33
明清时期存在着严重的弃婴及溺女陋习,政府和民间为了拯救幼婴设立了各种育婴组织,推动了明清育婴慈善事业的发展。育婴堂作为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在清代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影响深远。本文对育婴堂的概况、管理运作、资金来源、收养对象及形式、儿童出路、救济效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江波 《兰台世界》2011,(12):63-64
清代育婴堂在广东各地兴起,但由于育婴堂本身的制度和中国社会的局限性,在婴孩的去处问题上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因为受外国慈善机构的影响,广东育婴堂落后的养育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从而作出了一些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4.
清代育婴堂在广东各地兴起,但由于育婴堂本身的制度和中国社会的局限性,在婴孩的去处问题上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因为受外国慈善机构的影响,广东育婴堂落后的养育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从而作出了一些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5.
一、调解主体民间化调解制度根据调解主体不同分为民间调解和官方调解。民间调解指调解人为非官方人员的调解方式。官方调解指司法机关的官吏在审理案件时,对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解决纠纷。此外,清代还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调解方式,即"官批民调",是指州县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如认为纠纷事由主要涉及  相似文献   

6.
开明士绅,是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属于中间势力的一部分。过去,我们大多从政治方面讲其作用,很少再加以深化,这使我们对开明士绅的理解只局限于一个方面。实际上,开明士绅在根据地的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及社会救济等活动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根据地建设和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他们的这些功绩,不能抹煞。本文拟就华北抗日根据地开明士绅的贡献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卢宥玮 《兰台世界》2024,(1):132-135
清代士绅作为官与民之间的中介力量,在承担大量社会职责的同时满足了官与民的实际需求。由于清代社会结构等级分明,官与民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沟通与联系,士绅通过参与地方各项事务紧密联系、积极接触了官与民,不仅维持了官与民之间关系的稳定,还将存在“隔阂”的两个阶层紧紧“联接”在了一起。士绅之所以能够在官与民之间发挥“联接”作用,一方面与士绅的数量、分布、特权、收入有关,另一方面清代县级以下存在行政真空且地方官员“量少力微”,为士绅提供了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8.
朱萍 《兰台世界》2013,(19):152-153
<正>《清史稿》是二十五史中唯一的一部拥有《灾异志》的"正史"。《灾异志》分"灾"和"异"两大部分。"灾"就是自然灾害,"异"是指自然异常,它集中收录了清代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自然异常事件。《灾异志》以时间为序,将清代大量灾害史资料集于一目,可谓清代官方最完备的灾害档案,其灾害史和灾害学方面的研究价值自不待言。除此之外,它对其他诸多学科比如地质学的研究,也具  相似文献   

9.
四、公司创设 在争矿过程中,山西爱国士绅充分认识到,山西矿产如不自己开采、挖掘,终将为外人所掠.为了"树自办之基,而示争矿之决心",爱国士绅们积极筹划,准备创建以开采全省煤矿为主的近代民族企业.  相似文献   

10.
地方士绅所著的风俗类作品记述了传统乡土社会中幽微曲折的历史"真实",为历史民俗学、地方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乡园忆旧录》是清代淄川地方士绅王培荀回忆记录家乡风俗的随笔之作,书中记述了大量有关淄川乃至山东地区的传说、建筑、物产、人物掌故、地方史实等事象,具有一定的地方民俗志色彩,是了解清晚期淄川乡土真实风貌的重要地方史料文献。从著作者王培荀的个人生活世界切入,通过对《乡园忆旧录》的解读,可以发现王氏在看似朴实客观的叙述中呈现出自己的书写策略与民俗观念,即鉴赏雅玩的著述观、眼光向下的取材观、寄情于俗的书写观以及辨风正俗的教化观。  相似文献   

11.
得益于广东士绅与山中道士的合作,罗浮山"旅游资源"在清代嘉道年间得到充分开发,尤其是浮山成为一条新的热门路线,众多粤籍文士入山旅游。本文以谢兰生《游罗浮日记》为中心,探讨嘉道年间广东籍文人书画家谢兰生的罗浮山旅行及其相关创作问题。具体而言,通过考证谢兰生罗浮之行的交通工具、路线及旅伴的选择,结合他在看山、观瀑、赏石、寻芳、访胜、品珍、思古等方面对山水的品味,总结山水对清代文人诗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仕女画,也叫"士女画",中国古代仕女画从产生到发展,既有所继承,又各有特色,清代的仕女画总体上呈现的是"纤瘦柔媚,风露清愁"的特点.康雍乾时期,宫廷画家焦秉贞受西学影响,开清代宫廷画院中西融合之新风;嘉道时,职业画家改琦所绘仕女纤弱秀雅,创清代后期仕女典型形象.通过对清代宫廷画家焦秉贞和职业画家改琦的艺术人生、仕女画的特征和题材分析其差异,旨在为研究焦、改提供新视角,为今后仕女画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很难想象,100多年前的中国慈善事业是怎样的?而当你走近档案的时候,答案就会逐渐清晰起来.宁海县档案馆特藏室保存的30余卷清朝同治至宣统年间的县育婴堂原始档案资料,为世人揭开了清代慈善事业的一角面纱.孟子曰:“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由于饥荒、战争、贫穷、无节制的生育和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弃婴现象十分普遍.为此,各朝代均设有收养弃婴的场所——育婴堂.其多为公办民助性质,也有私人独家创办的.  相似文献   

14.
得益于广东士绅与山中道士的合作,罗浮山"旅游资源"在清代嘉道年间得到充分开发,尤其是浮山成为一条新的热门路线,众多粤籍文士入山旅游。本文以谢兰生《游罗浮日记》为中心,探讨嘉道年间广东籍文人书画家谢兰生的罗浮山旅行及其相关创作问题。具体而言,通过考证谢兰生罗浮之行的交通工具、路线及旅伴的选择,结合他在看山、观瀑、赏石、寻芳、访胜、品珍、思古等方面对山水的品味,总结山水对清代文人诗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按语:清代官方档案文献中,称台湾原住民为"番民"。"番民"有"熟番"、"生番"之分,其在平原地带居住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的,称"熟番";分散居住在高山的,称"生番"。番民的生活区域称为"番地"。康熙朝收复台湾后,如何对待和管理原住民问题,成为清政府治台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劝垦番地到移民入台,从开山抚番到开禁招垦,清政府对台湾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治理,逐步开发"番地",客观上推动了台湾原住民生产和生  相似文献   

16.
清代官修书籍编刊始盛于康熙朝。康熙皇帝执政施行“文治”策略,具体表现为尊儒崇道、振兴文教、编修群籍。其中,官方编修刊印书籍既是康熙“文治”策略的表现方式与借助手段,同时也是“文治”直观呈现出的文化成果。康熙朝施行的“文治”策略是官方大量结集编刊书籍,提供文化导向、人才储备、文献积累以及完善出版的根本保证。此举奠定了清代官方书籍编修格局及模式,肇启中国官修书籍史的清代兴盛气象。  相似文献   

17.
吴丽平 《历史档案》2012,(1):112-119
清代北京铺面房在买卖租赁过程中,由铺面产权分化产生出一种称为"铺底"的特殊产权。民国时期,从大理院设定的判例确定其物权性质,到京师商事公断处"拍卖铺底房东接租六条",以及随后铺底转移税的制定和修订,官方以成文法规方式将铺底习惯行为加以细化和规范。铺底法规,从根本上说保障和扩大了铺底主的利益,但却压缩了房主权益,遂导致房东铺东纠纷不断。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发展,为整个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与优势。然而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信息传播中,自媒体平台往往受限于对事件本身信息内容缺乏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的保障,导致了各种版本信息满天飞,这对于官方媒体的报道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突发事件中,官方媒体应该积极做好引导"身份",积极引导和回应社会舆论热点,切实履行官方媒体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任雅萱 《文化遗产》2017,(3):99-106
明清两代朝廷为补给大运河的水源,在鲁中山区州县实行"引泉济运"的水利工程,以保证漕运的顺利进行.除设置有专门的管泉职官之外,清代地方官员还通过对"龙王"的祭拜来实现对泉源的控制.与此同时,泉源流域的民间社会也建立自己的雨神庙宇,有些是与官方保持一致的"龙王庙",但另一些则是"志公庙".居住在同一水源系统的居民,往往透过将家族故事与神明显灵相结合的方式叙述雨神传说,并且通过祈雨仪式结成超越姓氏的关系,从而在不同村落之间形成了界限分明的"泉域社会".  相似文献   

20.
路海洋 《兰台世界》2013,(29):151-152
李兆洛《骈体文钞》与姚燮《皇朝骈文类苑》是影响颇为广泛的两部清代骈文选本。从编选体例上看,后者对前者既有继承,又有"变通",这是姚燮基于清代骈文发展实际,实事求是类分选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