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竹 《北京档案》2021,(12):46-48
碑刻是镌刻在地面立石上的文字或图画,也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史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碑刻的内容涉及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将法律法规、讼案事例及契约凭证等刻于碑石亦成为碑刻的重要分类.法律碑刻指经过一定程序,刻载内容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和约束力的碑刻[1].这些碑刻,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法律的法条、内容、实施及其效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有为数不少的法律碑刻流传至今,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2.
《敕存汤王行庙之记》刊刻于宋开宝三年(970),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舞亭碑刻,其"凸"字形的舞亭形制,对于探讨中国早期神庙剧场形制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碑文表明山西阳城的商汤信仰早在唐五代时期即已萌芽,至宋初继续发展并日趋繁盛。碑文中描述了宋初民间祠庙的建筑形制,对于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碑刻记载了民间祠庙祭祀用乐为胡部乐,此乐由唐至宋,经由乐户的传承而兴盛。碑刻显示宋初神庙祭祀贡品包括象牙、麒麟等域外宝物,这类物品在宋初民间祭祀仪式上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唐宋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六朝碑刻语料数量极多,且时代特色鲜明,是语言研究尤其是中古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本文选取六朝碑刻语料的若干词条进行考释,希望能对前贤的成说及辞书的缺漏和错误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4.
王文兵 《兰台世界》2015,(4):126-127
恩施州现存碑刻古籍资源以摩崖题刻和碑刻为主,内容涉及农业、教育、姓氏族源、宗教信仰、制度公约、道路交通、称颂表彰、农民起义与战争、界碑、风景名胜、建筑等,集史料价值、艺术价值、语料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福建各地民俗活动频繁,城乡演剧之兴盛,已成为民众文化生活之大事。故福建地方文献中就有了戏曲活动的记载,戏曲碑刻即其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戏班、戏神、演剧、罚戏、习俗等,折射出民间演剧之缩影。碑刻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记事方式,福建各地宫庙林立,庙多立碑石记述其历史、祀神或重建修缮事宜,随着戏曲的形成与发展,碑刻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碑刻是记录戏曲信息的载体,属于戏曲文物型文献,其碑文少则十几字,多则数百字,甚至达千余言。福建传世的戏曲碑刻多见于明清,包括庙碑、护林碑、墓碑等,其中  相似文献   

7.
唐代德政类碑刻牵动各方,从民间社会到王朝国家,各个阶层都关涉其中。利用德政类碑刻,民间社会与地方官相互配合,作出符合国家政治风向的迅捷行动。“吏民”作为“配角”,常见于德政类碑刻史料中,关于他们的描述和赞誉并非是无意义的虚辞,而是具有迎合并利用相关国家制度的意义。德政类碑刻史料中保留这样一些痕迹:唐代民间社会主动利用舆论参与政治评价,主动利用国家制度权力表达诉求。虽吉光片羽,但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8.
云南少数民族碑刻档案是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其利用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已被人们认识。本文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碑刻档案的征集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征集对策,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统一的领导协调征集机制。对保护与抢救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雪春 《图书与情报》2022,(6):134-141+2+145
敦煌石窟壁画、彩塑和藏经洞出土绢纸绘画中所存与写本书籍阅读活动密切相关的艺术呈现,是中古时期僧俗士人或学子读书活动的生动再现。其中,敦煌壁画所存“体罚学郎图”以艺术视角生动勾勒出中古时期学堂教育的历史场景,是中古社会生活史的真实投射。结合传世和出土文献中相关教育史资料,从知识传播和接受的角度出发,文章着重对学郎读书场所、阅读书目和传授者身份等问题进行了考论,同时还关注到中古敦煌地区学郎所读书卷的尺幅和装帧形态等细节问题。综合考察学郎所读书卷和“教与罚”在古代社会生活史中的价值,对于了解中国古代书籍史发展的具体形态,以及古代教育史资源的当代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碑刻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弥补了其他档案材料和史书记载的不足,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档案。常熟碑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它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是常熟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之一,在传承文明发展、见证历史演变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因此,保护和利用好  相似文献   

11.
商丘碑刻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碑刻的管理、保护和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也面临许多问题。文章简述了商丘碑刻文化遗产的存世情况,分析了商丘碑刻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政策、文化联盟、监督、激励和考核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保障商丘碑刻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馆藏地方碑刻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碑刻蕴籍宏富,是反映一地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社会生活的实录.鉴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尚未被视作地方文献中的一个重要品种而列入收集范围.笔者结合杭州图书馆地方碑刻拓片的整理实践,阐述地方碑刻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旨在开阔地方文献工作的视野并拓展地方史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我国OA出版模式落后于国际形势的现状,从我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情况出发,具体分析了汉唐宋时期碑刻和题壁文化中所蕴含的OA要素及其深刻影响,指出古代的碑刻和题壁文化与最新出版模式OA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都包含资源共享、免费获取、可复制和长久保持(存)等特点.中国古代碑刻和题壁文化大体相当于目前的OA出版模式.OA在中国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是非常适合OA生存的土壤,OA定会在中国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的经济思想更加重视农业、农民和土地私有等方面,并体现在相关论述中。王夫之经济思想的形成是当时社会背景和个人情况共同影响的结果,认识王夫之的经济思想,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思想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志红 《兰台世界》2017,(1):115-118
碑刻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载。涉林碑刻记载了我国林史上的各种涉林行为,从犯罪学的视野对搜集到的涉林碑刻史料在分析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状况及特点的基础上,解读了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碑刻史料中提到的保护森林资源的对策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于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碑刻史料进行考量和分析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涉林行为。  相似文献   

16.
蒙古文碑刻文献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具有数量可观、分布地区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等特点,其文字形式及内容方面区别于其他文种或载体的文献,显示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与地方特点,是了解元以来蒙古民族及北方民族经济文化生活和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7.
景爱霞  王文兵 《兰台世界》2017,(12):124-126
碑刻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生活的特点和历史变迁。笔者以明清时期100例土家族人物碑刻为例,研究了土家族人物碑刻的特点,历史价值以及保存的方法。希望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广州历史悠久,戏曲碑刻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歌舞演剧、戏场、演剧组织、社会评论、粤剧戏神华光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颇具地方特色,是戏曲研究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9.
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清代云南彝族地区森林生态保护碑刻档案是清代彝族地区森林生态保护历史状况的真实反映 ,说明了彝族人民爱护森林 ,保护生态的优良传统。这些碑刻档案在封山育林方面的规定细致、精确、具体、完整 ,且操作性强 ,对我国今天的森林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邢薇薇 《兰台世界》2016,(23):144-146
通过明代嘉靖四十四年的《福赞》碑刻,考证了碑刻所蕴含的深刻历史意义,论述了儒家文化关于"福"的智慧和对文人的道德教化作用,并对撰写人张大猷生平进行了研究和剖析,为研究中国福字文化和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