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慧 《兰台世界》2016,(11):35-36
Web2.0时代,社交媒体作为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和空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档案馆作为信息源之一,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公众获取信息的平台,积极融入社交媒体的世界中。本文笔者主要从档案馆、社交媒体、公众三个角度阐述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传播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了目前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档案信息的不足,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档案社交媒体作为宣传档案工作、传播档案知识、提升档案馆形象以及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其运营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从印象管理视角,对省级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账号运营状况进行调研,探讨当前档案社交媒体运营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明晰档案社交媒体功能定位、完善档案社交媒体信息服务、构建与用户交流互动的反馈机制和完善档案社交媒体运营机制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档案馆形象塑造现状的调查,分析档案馆形象塑造的问题,提出档案馆形象的塑造策略,即从形象定位、设计、传播、管理来全面塑造和提升档案馆的形象,为档案馆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档案馆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是传播档案信息资源的良好平台,它能够拓宽档案宣传渠道,提升档案馆形象和公众参与度。本文依据档案机构社交媒体的应用现状,提出档案机构的社交媒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举玺  高上 《传媒》2023,(2):65-68
媒体是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支点。本文基于对俄传播的必要性和意义,观察俄文杂志《中国》在俄罗斯社交媒体平台VK上开设的账号“中国”,分析其塑造中国形象的优势,从主题倾向、信息发布形式、受众反馈等方面研究其对俄传播现状以及对中国形象呈现特点,考察其对俄传播中国形象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网络的普及,社交媒体逐渐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其自身的交互性、自主性、即时性、社区性等特征,对档案的信息传播和公共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档案馆服务中合理运用社交媒体工具,不仅是对新时代基本需求的适应,也是档案馆传承历史文化、成为公众服务平台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普及度最高社交媒体———微博、微信平台上的档案馆服务实践,总结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为档案馆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服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赵洁 《现代传播》2023,(3):84-92
在社交媒体中,普通个体开始作为传播主体,不仅拥有便捷的传播渠道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而且是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信息生产、传播与增值均发生于个体互动之中。这使得社交媒体中逐渐形成一套由个体传播为主导,以个性化、感性化、碎片化、裂变式和聚变式为特征的传播逻辑。个体传播可以扩大国家形象塑造信息的辐射范围,增加讨论热度,提升接受程度,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微观的个人主义书写与宏大的国家形象塑造之间也存在冲突的可能性,影响国家形象塑造的规划性、规范性、理性和完整性。科学把握并运用社交媒体中个体传播逻辑的规律和特质,充分发挥个体表达的独特优势,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8.
媒体微博传播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微博客对网络信息传播及整个传媒格局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时,专业媒体必须主动出击,其中,将微博作为媒体的一个新的营销和传播平台,是媒体机构利用微博的一种主要方式. 媒体微博有三个主要功能,即形象塑造、关系建设和公共信息服务.实现这三个目标,可在以下策略中进行相应选择与组合: 形象塑造策略 微博所营造的是一种社交性信息传播,社交活动与信息传播活动紧密结合,甚至彼此融合.但在很大程度上,社交是信息传播的前提,如果没有好的关系,再好的信息都不能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全媒体传播、全球化传播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当下媒体紧迫的现实需求。面对港澳地区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作为国家对港澳广播的主流媒体,中央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依托华夏之声、香港之声两套频率,不断探索中央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优势与规律,坚持"一点两翼"的国家形象塑造策略,即以"核心价值观传播"为中心点,注重"精品节目的精准传播"和"多种平台的有效推广",使国家形象传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承载文化身份,搭建中外文明对话的桥梁,是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主体.本研究基于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探讨面对当前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战略定位,博物馆独特的国际传播价值,并结合中国博物馆国际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现状,从整合差异化资源、搭建多维故事体系、整合国际传播路径、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提升国家级博物馆全球意识五个维度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