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19世纪诗学中的湖畔派以华兹华斯等人为代表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但华兹华斯并没有将他的诗学观点局限在浪漫派象征手法的运用上,甚至反对湖畔派其他诗人如柯尔律治的诗学观点,最终导致湖畔派内部的分道扬镳。本文试图剖析华兹华斯独特的诗学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与其他诗学理念格格不入的原因,提出浪漫派诗歌内部在图征和象征上的巨大差别,并考察图征这种古老的艺术手段对浪漫派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自然诗人,是英国浪漫诗歌理论的奠基人。在诗歌创作上,他主张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歌创作是“平静中回忆起的情感”;“沉思”是诗歌创作有理性的控制;“合情合理”是诗的最高标准。本文通过其人其诗,来阐述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虽身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其诗歌都充满着对生死问题的关注与思考,都表现出死亡之痛,这是相似之处,但二者对待死亡的态度却不相同,陶渊明借助自然来跨越生死,具有庄学之意味,达到不以生喜,不以死悲的境界;华兹华斯则通过自然—上帝的方式来跨越生死的界限,其生死观具有浓郁的基督教色彩。可以说,前者纵浪大化,后者归依上帝,究其原因,源于二者所处的相异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4.
“文学比较不等于比较文学”,但是比较文学却自始至终离不开文学比较。比较两首山水花鸟诗,可观其异同;比较李煜前后期词风,可知其变化;比较马致远与关汉卿的戏曲,可观其不同风格;唐诗似酒,宋诗如茶,也在比较中见出。比较,能洞鉴机玄,能做公允的价值判断,这自然尚属文学比较,而不是在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如果将这样的文学比较开放拓展,即“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以及跨  相似文献   

5.
约翰·罗斯金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为重要的艺术评论家,向来被视为华兹华斯的直接继承人。他的艺术评论著作中处处体现出了与华兹华斯诗作中隐含的泛神论"整体"相呼应的印记,这种呼应,是浪漫主义思潮在维多利亚时代中一支独特的回声,为新时代的美学思想注入了新气息。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七个》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该诗描述了诗人与一位8岁小姑娘的对话,通过小姑娘天真烂漫、单纯可爱的口吻,以简单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诗人所独有的洞察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纯真的向往,也很好的突出了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与童心这两大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文学比较不等于比较文学”,①但是比较文学却自始至终离不开文学比较。比较两首山水花乌诗,可观其异同;比较李煜前后期词风,可知其变化;比较马致远与关汉卿的戏曲,可观其不同风格;唐诗似酒,宋诗如茶,也在比较中见出。比较,能洞鉴机玄,能做公允的价值判断,这自然尚属文学比较,而不是在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如果将这样的文学比较开放拓展,即“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②以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三远法观点,表达了构图形式变化所表现出的不同意境;农业文明社会形态所产生的山水画,其发展变化与时代特征之间具有内在联系。通过对古今一些山水画家作品分析,证实了笔墨当随时代的画论。  相似文献   

9.
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以清新淡远、空灵流动的诗风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其诗通过空美幽寂的禅意营造了物我相融的意境和相融相谐的禅趣。王维山水田园诗有着诗中有画、幽寂静谧、禅意盎然、朴素清丽的艺术特征,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诗歌所反映的客观物象的完美统一,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从审美意境出发探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以求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西晋时期名噪一时的"金谷宴游"具有深远的审美文化意义——山水进入了士人的文化生活中。上层社会整体的享乐风气造就了西晋文化独特的审美情趣,"金谷宴游"集中体现了士人群体对山水的关注,并将愉情山水的审美情趣与对生命的感叹结合在一起,成为山水文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古代山水文学的发展作了宏观性的考察与研究.认为中国古代的山水文学经过了由文学中的山水到山水文学,再回归于文学中的山水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作为山水文学之主要写述对象的山水,其功用也由比德嬗变为感情寓托,再进而成为人物或情节之烘托和映衬.  相似文献   

12.
山水诗发展到唐代,掀起了一个高潮。以王、孟为首的诗坛大家,彼此呼应,群星闪耀,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蔚为壮观的山水田园诗派,与当时诗坛的边塞诗派形成鼎足之势,一时波澜壮阔,好不热闹。 继谢灵运之后,在唐代最杰出的山水诗人,当然首推盛唐时期被后人景仰的“诗佛”王维。他的山水诗,比之谢灵运,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向前迈进了一步。谢灵运的笔下,还只是把山水当做一个倾诉对象,而王维则把山水当成知己,俨然将山水看做是相见恨晚的朋友。当然,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王维的山水诗,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个性化的生活情趣、高妙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山水卓绝的感觉有关。  相似文献   

13.
《致杜鹃》作为华兹华斯诗歌代表作之一,承载了丰富的音韵格律之美。本文通过对音节韵步韵脚的分析体现出这一诗作的形式与内容结合之完美。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诗歌里,有两首同以水仙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一为华兹华斯的《咏水仙》,一为赫里克的《致黄水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色,但表现的主题却相去甚远。水仙在华兹华斯笔下是自然的象征,美的化身。《致黄水仙》则表达了生命短暂的哲理。以新批评派的观点评判,这两首诗构成了一个极好悖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过分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历史的育人功能,使历史教学与现实脱节。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将传统历史文化理论引入教学;突出史学的实用性、现实性;注重历史的比较方法研究;吸收其他学科的先进方法、经验。  相似文献   

16.
程多耀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4):106-107,112
在当前的美术创作与教学中存在着某些不重视写生的现象,这既不合乎绘画的艺术规律,也违背了中国绘画的历史传统.写生是山水、花鸟等以自然景物为反映对象的绘画艺术的基本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深厚的"师造化"传统,由此导致了宋、元两代写意画的出现,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推向了最高峰.写意与写生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写生对于当前的美术创作与美术教学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儒家的自然观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为"尚用",二为"比德"。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儒家伦理道德至上向自然山水的转移,山水成为君子德风的比喻和象征。汉儒"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对先秦儒学"比德"观念的继承和发扬。经过晋宋玄学对传统儒学的扬弃,儒隐者不仅比德山水,还寄情山水,以追求高洁独立的人格。唐儒高举建功立业的时代大旗,始终没有改变积极用世、匡扶天下的价值取向。即使走上隐逸之道,也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分析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流变,根据各时期的情景表现特点,可将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分为景物手段化、对象化、主体化、意理化等阶段。  相似文献   

19.
将PBL教学法引入到师范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将传统教学与PBL教学进行比较研究。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学生在知识获取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结合PBL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及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与英国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都是歌咏和描写自然的隐逸诗人.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在热爱和描写自然、具体创作和理论思想方面,既表现出不谋而合的一致性,又有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