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在构建全新的美学体系的过程中,对音乐表演艺术及形式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强调了现代音乐表演是"创造性"与"再现性"的艺术,它参与音乐艺术的意义生成,能够丰富和填补音乐的内涵,赋予作品全新的生命.因此表演者必须拥有较高的现代视界和历史视界,通过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意义,将现代人的艺术感受、审美体...  相似文献   

2.
语用功能等值翻译是让译文读者最大程度地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理解和感受。除了受作品内容的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更是由语用含义的再现和社交语用的等值决定的。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与语用功能等值翻译有对应关系:交际翻译强调理论交际效果和交际功能,这与实现语用含义对等翻译的目的不谋而合;以读者的理解和感受为中心,可以实现社交语用等值翻译。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有利于实现语用功能等值翻译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德亚 《职大学报》2008,(4):132-134
音乐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目的主要是传授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审美对于音乐这样以感性为主的审美教学,自然要注重趣味性和形象性然然而我们也看到,音乐是一种人类表达对美的感受的独特方式,这种独特表达方式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涵,这些知识内涵直接影响着人们对音乐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音乐是抽象的表现艺术,其抽象性直接导致其内涵的丰富性、不确定性和多解性.……  相似文献   

4.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钢琴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因为音乐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及要通过感受来认知的特点,使这种即便只是口传心授的教学也存在一定难度。多年来,如何增加乐曲弹奏的表现力,如何让学生清楚明白教师的意图并完整、准确地表现,一直是无数音乐大师和教师探讨的主题。在钢琴教学中融汇美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可以使钢琴音乐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雅歌》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两部在主旨、文体、色彩、人物形象、最初出现的时间、空间等方面迥异的作品,但两部作品具有一个共性,即音乐性。两者都撷取音乐形象和风格特征,使之与作品特定的情景、氛围形成共鸣,利用音乐听觉感受来增强作品的叙事效果。从七个层面来分析两部作品的音乐性,可以从中解读两部作品创作手法、思想内容的迥...  相似文献   

7.
勃拉姆斯是音乐王国里虔诚地为艺术奉献自己一生的伟大艺术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他的伟大是平凡的自然升华。他对音乐的贡献是伟大的,古典音乐与浪漫主义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作品中。他的性格敏感又冲动、腼腆而温柔、坚毅而执着,我们能够从他的作品中领悟出其追求崇高精神的意境,对生命认真负责的感动。下面我们来阅历伟人一生对音乐事业不懈追求的过程,体验其钢琴作品中的美和感动。这个阶段的勃拉姆斯具有典型的双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一次动画音乐补充音乐欣赏教学的个案分析,通过个案引起笔者对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启示,尝试动漫作品同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作与音乐学科综合等问题,旨在与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共同研讨有效的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节奏感是从事音乐活动所必须的一种能力,是使音乐富有生命力。准确把握音乐节奏是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可促进音乐感受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从节奏入手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幼儿音乐活动包括歌唱、韵律、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等. 其中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享受参与欣赏音乐活动的快乐;发展幼儿运用各种媒介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培养幼儿倾听和感受音乐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应该做幼儿欣赏音乐平台的搭建者,幼儿欣赏音乐的引导者、拓宽者.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形成一种标准教学模式:首先介绍作者生平,作品时代背景,然后初听作品,介绍作品结构,最后完整欣赏全曲。于是,一切都是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重复体验他人的体验,音乐欣赏课成了导听文本的“复读”。其实,人对音乐,往往会因生活经历等等方面的不同,在体验和感受上会有差异,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我们不妨将音乐欣赏的程式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同其他艺术教育一样 ,主要功能是审美教育。在教学中 ,应充分调动听、唱、奏、思等多种手段展开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下感受音乐 ,并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最感染人心灵的内容 ,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带领学生细致入微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心与音乐产生共鸣 ,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动心、动情的感受能力。如何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我认为需要抓住下列几点。1 .捕捉音乐形象 ,激起情感涟漪要让音乐感染学生 ,首先要帮助学生听懂音乐。而捕捉音乐形象是听懂音乐的重要前提 ,特别是器乐曲欣赏 ,在分析作品时要帮助学生捕捉音乐形象 …  相似文献   

13.
要想演奏好一首钢琴作品不是简单地把音符弹奏出来就万事大吉,如不理解乐曲内容和音乐表现方面的具体要求,就很难把乐曲的意境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演奏者认真研究作品的内容与音乐表现,并与熟练的演奏技巧紧密结合,从而获得理想的演奏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诗歌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中的基本活动形式。诗歌中蕴含着多元化的审美价值,如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和结构美等,诗歌的学习能促进孩子想像力、创造力以及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艺术手段的教育活动,它是以儿童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音乐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教育实践。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自身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好可以抒发儿童的内心感受。学前音乐教育要遵守以"美"为核心的审美原则,感性教育的原则,音乐性、知识性和技术性统一的原则,尊重个人与面向整体相结合的开放式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是通过感受美、鉴赏美、理解美来达到素质教育目的的。具体表现在音乐能提高学生的才华、心理、科学、道德、审美、劳动、文化等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蕴涵了丰富的中华文明,学习文言文是高中生提升语言水平、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样,文言文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加强诵读,追求"读"领风骚的文言教学课堂;挖掘作品生命力,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最后通过练习文言写作,激发学生再创作热情,以此追求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音乐和舞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两种艺术形式。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讲,上好音乐欣赏课,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内涵,无论是在舞蹈课堂上,还是在舞台上,乃至在今后的演出及教学工作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上好音乐欣赏课,本文结合课堂实践阐述了通过影片视频诠释音乐、通过故事传说理解音乐、通过水墨山水体味音乐、通过动物植物感受音乐等几种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欣赏同一音乐作品会因人而异获得不同感受,强迫所有人都以一种感觉去理解同一音乐作品是不科学的,文章从欣赏者的主观性以及音乐自身具有的特性方面来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20.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凝聚了门德尔松多年的心血,该作品是门德尔松音乐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门德尔松的生平简介以及作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赏析,全面分析了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创作风格,系统探讨了门德尔松协奏曲的演奏技巧,表明了他在音乐中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为深层次的理解门德尔松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