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世界历史下册第七编第二章"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是比较复杂的一章.在这一章以前,提到德意志的地方很少,学生对德意志的印象不深.讲授这样比较复杂的一章,可能也会特别增加一些困难.仅就这一章的课文内容来看,似乎在于要求说明怎样由十六世纪初期德意志的经济状况和政治上的分裂所形成的阶级矛盾,引起了以宗教形式出现的阶级斗争——宗教改革,并由于宗教改革不能符合主要是广大被压迫农民的利益,发展成为巨大的农民战争.因此,应该扼要分析德意志在错复杂的阶级关系中所以首先发生宗教改革的原因和这个改革的实质,并指明德意志农民是一切阶层进行压迫、搾取的对象,是遭受苦难最深的一个阶级,从以说明由宗教改革发展成为农民战争的必然.农民战争的失败,是封建诸侯的胜利,结果: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和教会的反动,严重阻滞了德意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欧诸国的宗教改革各异,教材只是作了一些史实性的概述,本文拟从特点的角度将此加以提炼概括,以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识记、比较和理解。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①德意志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它是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为严重的地区,有“教皇的乳牛”之称,社会危机最为深  相似文献   

3.
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的产生有着极其深刻的背景。民族的分裂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外国文化的入侵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的重要外部因素,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促进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试论马丁·路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最先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成为欧洲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恩格斯认为德意志和欧洲其它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三次大的决战中的第一次。宗教改革运动是以市民阶级为领导的,以农民和城市平民为主力,在宗教外壳下所进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改革运动。由于马丁·路德代表的是市民阶级和刚产生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以在宗教改革的斗争过程中,随着运  相似文献   

5.
马丁·路德领导的德意志宗教改革,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人们心灵的至高无上的统治.他所提出的"因信称义"说,指出教徒获救的唯一途径就是对上帝的信仰,客观上促进了西欧中世纪社会的世俗化进程,大大削弱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具有紧密的历史联系。作为文艺复兴主题的人文主义,传统理解是其在输入德意志之后便背离原来发展方向,宗教改革爆发之后更是很快在德意志销声匿迹。事实上,人文主义并没有湮灭于宗教改革之中,只是在德意志被本土化之后,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色彩而已。本文力图勾勒出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人文主义的独特演进轨迹,以期对其进行更加公允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第二课时的基本思路: 本课时重点讲述“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一目内容,然后简介“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开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先进行复习提问:“德意志国家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其政治上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基督教何时产生的?11世纪分裂为哪些教派?”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指出:16世纪初,在政治上长期分裂的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引起了基督教的又一次大分裂。三、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板书) 这一目设计分为四个小标题。  相似文献   

8.
<正> 由马丁·路德发端的宗教改革,在其早期之所以很快成为席卷整个民族的运动,与德意志民族特定的历史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宗教改革前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思潮为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深厚的往会基础。本文拟对此作一简略探讨,以求正于同仁。一德意志民族主义一开始就把主要矛头指向罗马教皇。最早明确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一批宗教人士。他们要求:教皇应停止对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教会与世俗事务的千涉。班贝克的  相似文献   

9.
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的年代是欧洲资产阶级力量上升的时期,它的发展对西欧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引发了思想观念的变革,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根本上说,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护下,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艳娟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1):94-96,11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西欧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向近代的两场伟大的运动.在德国,人们往往注重的是宗教改革,而忽视文艺复兴的存在;或者承认其存在,但把其看成是宗教改革的前奏.文章认为德国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始终重叠在一起,并从四个方面就二者混缠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十六世纪初,西欧已进入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经济日渐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作为封建制度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亦由此而日益腐朽和反动。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德意志爆发了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和伟大的农民战争。恩格斯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称之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本文试就此提出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1517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首先在德意志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对德意志有全方位的影响。在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的史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有鲜明的特色,诸如注重对中世纪传统的继承、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宗教实用主义色彩等。在此期间,一些伟大的历史学家也应运而生,诸如弗拉齐乌斯.马蒂亚斯、约翰.斯来丹等,这些历史学家的著作和思想对于近代史学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大学深陷困境。无休无止的宗教纷争使得德意志大学精疲力竭;世俗权力的过度干涉限制了大学的发展;这引发了德意志大学在此过渡转型期间举步维艰。虽然近期的研究在很多方面扭转了大于此时大学衰落的负面印象,但是此时德意志大学陷入危机是毫无疑问的。  相似文献   

14.
宗教改革之前,教会在英国的权势始终没有达到象西欧大陆那样君临一切的主宰地步.教会对思想的压制,也从未达到象西欧大陆那样骇人听闻的地步.这一时期英国少有异端,教会及社会对异端的态度一般都不极端.在不同程度上,社会对信仰宽容的默许和容忍,是宗教改革前英国宗教和社会的基本状况,也构成了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背景.  相似文献   

15.
说明:1.天主教、新教、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在宗教改革以前,基督教在欧洲已经广泛流传.东正教流行于东南欧和俄国一带,天主教流行于欧洲其他地区.2.在天主教会内部,马丁·路德于1517年在德意志首倡宗教改革运动.脱离罗马教皇管辖的路德教派建立起来.该教派后来从德意志传到丹麦、挪威、瑞典等地.十六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瑞典、丹麦(当时辖有挪威)国王先后发动宗教改革,宣布路德教派为国教,建立起由国王控制的路德派教会.十六世纪中期,法国宗教改革倡导者卡尔文在瑞士建立卡尔文教派.该教派流传到荷兰等许多欧洲国家.这些教  相似文献   

16.
英国国教是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中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摆脱罗马教皇的统治和打击天主教会的势力,在英国推行宗教改革后形成的英国国教会。它是否属于新教教派?课本第一章第三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即第17~19页的文字中没有明确的说明,但在第19页的《宗教改革后新旧教的并立》插图中把英国国教列为“新教区”。可是在课后的练习题3中问道:在西欧的宗教改革中,产生了哪些主要的新教教派?《教学参考书》第43页提供的参考答案却是:路德教派和加尔文教派。很显然,在这里,课本与教参对宗教改革运动中出现的英国国教是否属于新教教派界定不一…  相似文献   

17.
乌利希·茨温利(1485—1531年)是瑞士杰出的宗教改革家和政治活动家。作为西欧的第一代宗教改革家,他与当时德国的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齐名。但人们总是将路德与加尔文作为新教的两面旗帜,而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加尔文之所以在日内瓦取得宗教改革的成功,正是茨温利所奠定的基础。可以说,他是加尔文的直接先驱。与路德相比较,他的神学思想更多的具有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点;在实践方面,其革除教会弊端的措施更坚决彻底,并更注重社会政治方面的改革。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对茨温利与路德的宗教改革进行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一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出现,都是具体的、特定时代的产物。人类历史上海一项重大的变革,都有其必然的文化背景。宗教改革运动发生在16世纪,是我们称之为文艺复兴的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政治哲学思想方面都鲜明地反映出新的时代精神:即高度的个人主义,包括享乐主义、理想主义;理性至上,反对盲目服从权威;积极进取,勇于创造等等,这就是所谓的西方近代精神。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就是在这种精神的土壤上成长壮大的。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对宗教改革运动的文化背景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思想史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难点之一。涉及宗教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也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如何深入浅出地将宗教改革前后西欧社会的变化讲清楚?如何将对宗教改革背景和影响的宏观描述与对"因  相似文献   

20.
宗教改革前期,中世纪那种狭隘而不顾民众需要的大学教育招致了民众的普遍反感,建立务实、适合民众需要的大学教育应时而生,并获得了新教改革家和民众的广泛支持。作为新教运动中心的维滕贝格大学率先开始了近代医学教育的尝试,通过病理学和解剖学的教学,为谋求新型的大学教育提供了经验和样板。从维滕贝格大学医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来看,不仅为近代医学教育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还实现了大学的自我调整,使其逐步适应乃至融入社会和民众的需要。"崇尚科学和为民服务"为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增添了浓艳的一笔,而在宗教改革时期出现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成了德意志教育史上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