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用预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近年来语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出发,通过搜集、整理、分析一些经典的喜剧小品,发现语用预设策略在小品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且能提升小品的幽默效果。语用预设的策略与特征密切相关。语用策略的运用对于提高喜剧小品的创作水平和人们的欣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娣 《海外英语》2014,(3):228-229
该文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对小品《想跳就跳》中的幽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分析时所基于的理论基础是语用预设具有共知性,合适性,可取消性和主观性等特点,可以用来恰如其分地分析幽默,同时可以提高对小品幽默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小品,就是小的艺术品。随着小品的兴起,对于小品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四个小品——《卖拐》、《昨天,今天,明天》和《不差钱》进行转写,并对这三部作品中幽默语言背后的预设进行分析,考察语用预设在喜剧小品中的运用。这四部作品都是受到大家喜欢的喜剧小品,语言特点突出,幽默效果明显。二、语用预设理论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前提","先设",这一  相似文献   

4.
幽默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面部表情,身体移动等多种形式都能制造幽默。但最常见的的表现形式则是言语幽默。喜剧小品就是一种借助语言表达幽默的艺术形式。许多语言学家从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视角研究过小品中的言语幽默,但是以语用预设为理论框架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孙茂玲在《近十年语用预设研究综述》中归纳的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为理论框架,从共知性、合适性、主观性和单向性四个方面对小品"今天的幸福"中的言语幽默进行研究,发现语用预设可以对中国喜剧小品中的幽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赵本山的小品《就差钱》为例,从语用预设特点的角度分析幽默语言的形成机制,探寻语用预设理论在幽默语篇中的作用,浅析赵氏幽默形成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语用预设是喜剧、小品、相声等艺术形式制造幽默的重要方式。以网络喜剧《屌丝男士》第一季中的幽默语言为语料,结合语用预设的特点来解析其幽默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金楠 《现代语文》2010,(5):77-80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预设的起源和定义;第二部分概述了语义预设、语用预设以及语用预设的几大特征;第三部分将语用预设理论同汉英广告实例相结合分析,说明了语用预设是广告中常见的策略手段。  相似文献   

8.
洪秋春 《海外英语》2014,(15):221-222
语用预设是广泛运用于广告语中的一种语用手段,它的使用使广告准确简洁,极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究其根源,是因为广告语是一种劝说性语言,而语用预设自身的特点与广告语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成为广告商实现其劝说目的重要策略之一。该文将对不同类型的语用预设在英文广告中的应用进行实例分析,并尝试性地揭示了语用预设在英文广告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幽默对白的运用对于表现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合作原则、语用预设和礼貌原则出发,对小品《婚姻介绍所》的对白进行了语用学层面的剖析,并分析在语用学观照下小品个性化对白的幽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衔接是语篇建构的必然手段,它主要通过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来实现.语用预设与语篇信息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语用预设在语篇组织中的作用,尤其是在语篇衔接中的不同表现模式,对语用预设在语篇衔接和语言交际中的功能作初步的探讨,揭示了语篇信息流的运作机制及语篇组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节目以其风趣的语言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关联理论对话语交际具有很强的阐释力。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原理,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明示推理模式和认知语境这三个方面对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些小品的片段进行分析,探索小品喜剧效果产生的语言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廖联思 《高教论坛》2008,(1):158-160,F0003
本文试图以经典唱段《智斗》为例,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它的语用预设的运用,从而更好的揭示在这场敌我双方的较量中,领略一位老练的地下工作者在对敌斗争中睿智的表现,也从中看到语用预设在这场斗争中发挥的精妙性和独特性,这也为我们推广《语用学》和利用《语用学》为交流服务作出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合作原则与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是赵本山喜剧小品的灵魂。运用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部分对话进行语用分析,可以见出赵本山喜剧小品会话中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效果。同时,违反合作原则也是形成幽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前提,也称作"预设""先设",对它的研究起源于哲学界,在语言学界,它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于1892年在其著作《意义与所指》中提出来的,用来解释一些语义现象。20世纪70年代,基南等语言学家发现前提与语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把前提这个概念引入到语用学界。因此,前提就分成语义前提和语用前提两大类。旨在讨论语义前提和语用前提的关系,以及语用前提和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预设的翻译     
预设属于语用学范畴,但它原本起源于哲学领域。自被提出之日起,预设就引发了学者们热烈的讨论。从最早的指称预设到语义预设,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被普遍接受的语用预设,预设与语境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彼得.福西特第一次将预设理论引入翻译领域,强调预设语用预设对翻译的指导性。指出文本预设的文化背景,是译者不应忽视的问题。文章就茅国权和珍妮.凯利翻译的《围城》为例,分析原文与译文的预设对等以及这种对等对译文可读性和忠实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闻标题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预设在新闻标题的编辑中有着广泛地应用。语料分析表明,预设机制的策略性使用在新闻标题中至少可以发挥五种语用功能:预设具有过程关联的功能;预设具有过程选择的功能;预设具有语境动态过程的功能;预设具有在语言成分和语境间动态互顺的功能;预设具有元语用意识功能。从语用角度考察新闻标题中的预设现象,不仅可以补充语用预设研究的理论解释力,而且可以增加新闻标题的编辑效果以及对新闻内容的预测力。这些功能通过不同类型的预设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用前提和信息结构、指示语和照应、会话分析和语体结构等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都关心的几个语言学方面进行具体比较,探讨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哪些方面有联系且具有互补性,从而为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其理解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本文旨在分析语用预设的共知性和合适性两大特点,并重点讨论语用预设和语境的关系以及如何恰当表达和正确理解话语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虽然获得了2009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等奖,但对于其格调问题的评价褒贬不一。本文运用语用学领域的会话含义理论对该小品的语言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小品中的人物性格及其主题是如何得到展示的,并为客观评价该小品提供一个科学的平台。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将语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应用于作品分析可以为文学批评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为传统的文学批评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是近十年语用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理论,拥有巨大的研究潜力.模因的特点是复制和传播,这一特点更好地阐释了语言文化的发展规律,为语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喜剧小品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当代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博得各阶层大众的喜爱.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喜剧小品语言具有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形象生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