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拓同志是位卓越的新闻评论家,在评论写作和报纸评论工作方面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报纸评论理论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任何一篇社论都应该有的放矢。它必须针对全体读者或一部分读者的需要,向他们不仅说明某一问题的迫切重要意义,而且解决某一问题的全部或一部。这就决不是漫谈或泛论所能够代替的。”(《关于报纸的社论》)邓拓依据社论不同的内容,把社论分为三种,一是解释性的评论,二是对各项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邓拓同志是位卓越的新闻评论家,在评论写作和报纸评论工作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报纸评论理论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任何一篇社论都应该有的放矢。它必须针对全体读者或一部分读者的需要,向他们不仅说明某一问题的迫切重要意义,而且解决某一问题的全部或一部。这就决不是漫谈或泛论所能够代替的。”(《关于报纸的社论》)邓拓依据社论不同的内容,把社论分为三种,一是解释性的评论,二是对各项实际问题和部门问题的评论,三是一般政治宣传、节日、人物、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新闻评论成败的关键。邓拓同志讲:“社论的选题计划乃是所有选题计划中最重要的,它的完善与否将影响整个报纸宣传的政治效果。”不仅社论的选题如此,一般小言论的选题也是如此。1988年7月,一位朋友说起他邻居家的一件事:哥仨因放黄色  相似文献   

4.
跟报纸的评论打了两年的交道,感到写好评论颇不容易。时间总是那样紧迫,水平低,想来个“慢工出细活”,多数場合又办不到。新闻总是有时间性的,到时候就要拿出来。在大跃进的年代,需要报纸“说话”的事情是太多了,想少发点评论,主观上不愿意,客观形势也不允许。同全国省报比起来,我们贵州日报的评论是不算多的,可是每月平均也有社论二十篇,在数量上还是可观的。在这些社论中,大致有三种情形:一种是对于一个时期或某个方面的重大问题的评论,它带有关系全省工作的全局的性质;第二种是属于一个工作业务范围的社论,对具体工作发表意见;第三种是配合一件新闻发表的社论,属于“即席发言”的性质。第一种社论在数量上较少,第二种是多数,第三种也不少。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在媒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西方传媒界,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作"报纸的心脏",这一比喻集中代表了他们对评论在媒体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邓拓曾从政治上强调评论对于报纸的重要性.他以社论作比说:社论是表明报纸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富晓 《新闻窗》2013,(1):29-30
新闻评论,是决定主流媒体竞争力高低,社会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也是平面媒体最宝贵的优势所在。《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政论家邓拓1954年在《怎么改进报纸工作》一文中指出:“报纸的评论特别是社论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一篇社论是报纸的旗帜;其他形式的评论文章也都代表报纸的政治见解。”由此可见,通过撰发评论,使媒体发出上符合政策、下贴近基层的声音,可以大大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更好地起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指导具体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怎样深化党报新闻评论,使报纸的旗帜更鲜明,导向更准确? 一、在对党报尤其是地方党报新闻评论的认识上实现突破。 有些同志认为,报纸就应该让新闻唱主角,评论只能是配角,只具有“补空”作用,特别是地市一级党报,因为中央大报的重要社论已经转载的不少了,没有必要再费功夫去摘自己的评论,从而认为地市报新闻评论可有可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共中央1954年7月作出的《关于改进报纸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各地方报纸除了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外,也应该逐步做到对于当地实际生活和地方工作中的各种重要问题经常发表正确的评论。”地方党报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这是一条重要的新闻宣传纪律。但是并不等于说地方党报在新闻评论上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因为从广义上说,评论也是新闻,它是对新闻的深化和拔高,新闻旨在表现“是什么”,重在反映客观事实;评论则主要从“为什么”“怎么办”入手,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明方向。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问题和矛盾也不尽相同,人民日报的社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到了一个省一个地区还需要具体化、当地化,需要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从这个角度说,地方党报担负着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新闻宣传的任务,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新闻评论是目前党报中的一个弱项的话,那么“社论”在地市报中就是“弱项”的弱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操作上有偏颇,社论的主导地位没有体现出来;二是地方特色不浓,社论未跳出“大报缩写式”的窠臼。一、目前地市报评论的基本格局最近,本社资料员对1990年近300家地市报的报纸作过一次采样率为5‰的抽样调查。以各种言论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来说,资料显示:作为评论品种中最重要、最权威的社论,在地市报中出现的频率最低,仅为3.54%,平均每100期才有1—2  相似文献   

9.
一、评论的组织与策划是充分发挥评论旗帜作用的重要途径评论是党报的优势之一.要发挥好评论的优势,离不开必要的组织与策划.邓小平同志1950年5月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报纸要实现领导的任务.在突出的方面要集中力量,有的时候用整版来登,用一个月时间,发一连串的评论、社论来宣传和贯彻.这样人们就注重了.有没有力量,不仅是质,也有量的问题.质是要准确性,量也要加大.各方面围绕于此,才有力量.”所谓“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发一连串的评论、社论”,在今天都属于组织、策划的范围.在邓小平同志看来,把评论策划好,是党报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也是各级党委利用报纸实现领导任务的基本手段之一.在这里,他不仅强调了评论策划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策划的含义及特点:一、时间集中.对某一内容,在一个阶段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突出宣传.二、在形式上,策划的评论表现为“一连串”,即成为一个系列,或意义上并列,分别阐述一个问题、一项工作的若干个方面,或意义上递进,不断深化人们的认识,把人们的思想引向报纸所要引导的方向上去.  相似文献   

10.
怎样写好地区报纸评论?这几年来,我们湖北孝感报在探索报纸通俗化的同时,对评论改革也下了一番功夫。孝感地区离武汉市很近,湖北日报当天就来了,中央报刊隔天也能见到。小报自己写社论,抄抄转转当“文抄公”,不免隔靴搔痒,没人看;另外,写社论一般与读者见面慢,是“水落三秋”,不应急。这就逼着我们快上马,下决心改革评论工作,以适应当地读者接受水平,适合自己目前办报的水平。我们在1978年11月1日见报的第一篇“百字文”,是不拘一格发议论来代替社论和短评等形式的小文章,严格地说,不怎么象一篇评论。  相似文献   

11.
西方资产阶级报刊、广播、电视运用的新闻手段主要是新闻与评论。美国早期新闻学者约斯特说:“新闻是报纸的生命,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新闻与评论在资产阶级报刊、广播、电视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期的资产阶级报纸上完全是新闻,以后才有了评论(主要是读者来信和评论),再后才有了社论。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对于新闻手段的具体运用、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政论家,在他光辉的一生中,十分重视运用报纸社论阐述党的理论、政策、路线和革命思想,以指导革命实践和各项工作。他不仅亲自审阅党报的社论,而且在百忙之中坚持为党中央领导的延安解放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撰写一些重要的社论。他还指示地方党委,要加强党报社论工作。1958年1月12日,在给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政负责人的信中,他明确指出:“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你们自己、宣传部长、秘书长、报社总编辑,要共同研究。第一书记挂帅,动手修改一些最重要的社论,是必要的。”在毛泽东的直接参与和积极指导下,党报社论的写作质量逐步达到了历史的高水平,社论的地位也随之而大为提高了。毛泽东无愧为我国新闻评论史上一位精心写作社论的典范。那么,毛泽东是怎样精心写作社论的,我们应当从他的光辉经验中汲取哪些营养以推进当今党报社论工作呢?  相似文献   

13.
八月十八日中国青年报一版,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评论:《扫除青少年吸烟的坏习惯》。编者在评论中独具匠心地插入了三幅漫画,形象而又幽默地点出了这篇评论的主旨,一扫此类评论常有的那种“沉闷”气。这种文图并茂的评论,在报纸宣传形式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称赞的突破。多年来,我们的报纸上似乎通行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文图并茂与评论无缘,评论只能“严肃”。所以在读者的印象中,报纸的社论、评论天生是“板着面孔”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评论文章是报纸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固然要庄重,在理论上要严肃负责,一  相似文献   

14.
翻开报纸,版面上的图片多、大、美,让人欣喜地看到“两翼齐飞”在报界老总中确实形成了共识。 细读图片,又常常见到平、空、假的图片,让人感到真正做到“图文并重”尚有差距。特别是在正确引导舆论方面,图片与文字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独立兵种”的新闻摄影应当更有作为。 导向,不应是文字的专利 我们讲正确的舆论导向,讲当好喉舌,工作的重点往往是抓三个方面,一是言论(包括社论、评论、述评、杂文等),二是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等),三是版面(包括稿件安排上的轻重高低)。言论是报纸的旗帜,理所当然地要讲导向。文字…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在报纸版面上,出现了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短评。作为报纸宣传的“轻武器”,它发挥了影响舆论的积极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喜爱和重视,下面,就短评的作用谈一下个人的粗浅看法。一、短评的社会作用自从产生报纸以来,评论就应运而生了。过去的评论虽不象现在分类这么细,但与刊载的新闻相比较,仍占居重要地位。“十年浩劫”中,“四人帮”的御用文人出于他们篡党夺权的需要,无视报纸工作规律,不顾读者的兴趣和情绪,连篇累牍地发表大社论、大文章,小评论寥寥无几,这是不适宜的政治气候对小评论的扼杀与窒息。  相似文献   

16.
刘金凤 《新闻三昧》2006,(11):18-19
言论作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有着极强的战斗力和舆论导向作用。言论的选题立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言论的新闻价值。为此,要想把小言论写得言简意赅,富有思想性和战斗力,言论的选题取材即找准问题至关重要.邓拓在《关于报纸的社论》中谈到:“社论的选题计划乃是所有选题计划中最重要的,它的完善与否将影响整个报纸宣传的政治效果。”邓拓同志一语道出了社论选题的重要性。同样,作为报纸评论体裁之一的小言论,它的选题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小言论作为报纸的“轻型武器”,由于它的“短小”、“战斗性强”及题材广泛、切中时弊而受到人们的…  相似文献   

17.
社论(又称社评)是代表新闻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是表明新闻媒体政治面目的旗帜。为此,革命伟人毛泽东曾经深有体会地指出:“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著名政论家胡乔木甚至断言:“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主要声音”,“没有评论就不能算是报纸”。事实表明,重视言论工作,无论在找国解放前的战斗年代还是解放后的建设时期,已经成为党中央报刊尤其是延安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的优良传统。可是,这一传统对于其它新闻媒体来说,并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新闻媒体本身的一再扩版而相应引起应有的重视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黄保才 《新闻实践》2008,(12):34-36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信息化时代,都市类报纸、网络评论大行其道,相形之下,一些城市党报评论显得有些滞后,通常停留在这样一种情形:围绕某个节日或当地重大活动,偶尔发一篇社论,或者根据当地中心工作需要间断性地发一些“本报评论员”文章。这些评论在传递政策意图,指导工作固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主题的倾向性。 新闻评论的倾向性,这是新闻评论最突出的一种特性,是一条客观规律。只不过有的公开声明自己的倾向性,如我们的党报和社会主义新闻媒介;西方半官方和经常反映官方意图的新闻媒介,则羞羞答答地表明自己的倾向性;有些声称自己是“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纯商业性报纸”,把自己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倾向包藏起来,而实际上欲盖弥彰,包是包不住的。 在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所谓“轻松社论”也是有倾向性的。西方国家很多报纸设有“社论版”,每天刊登三四篇社论,其中有一篇是篇幅较短、写法轻松的社论。有些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者说“轻松社论”只有“娱乐性”,没有倾向性。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台湾出版的钱震著《新闻论》一书中,译载了美国报纸几篇所谓“轻松社论”,让我们看看它是不是只具有“娱乐性”。 1940年2月14日《德模登录报》登的一篇,全文  相似文献   

20.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也是党报宣传报道的一大优势,是同级党委利用报纸指导方方面面工作的最得力的工具。不难想象,《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以及其它省、市、自治区党委的机关报,如果没有充足数量和较高质量的评论会是什么样子,恐怕不成其为党报了。因此,不仅仅是报社的老总和编辑,连党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委的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报纸的评论。毛主席生前不仅指示要精心写作社论,还曾多次动笔为报纸撰写社论。前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亲手写的那两百字的社论还在全国获了大奖,成为当今评论写作中不可多得的范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