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课文欣赏法”,但也与“论文写作”相关;我表达的实际意思是:让这种欣赏变为成果。  相似文献   

2.
爱的纸条     
沈洋 《新读写》2012,(3):19-19
和平日里表现母爱不同,这篇文章通过妈妈给“我”的小纸条来表现细腻实在的母爱,选材新颖,写作的方式也比较独特,将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恰到好处地传达给了读者,让人感受到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  相似文献   

3.
张海迪同志为了掌握扎针医术,先用针在自己身上试扎去体会针感。这样,她就很快学会了扎针。教学也同样,要指导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老师必须首先写好这篇文章。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就能领悟出更切合实际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就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将会遇到的问题。这样指导起来也会少走弯路,效果也会较为理想。如我让学生写“新百货大楼”,事先我写了一篇,写作中发现对典型专柜的描写不容易写具体。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我就加了这样一个提纲,哪个专柜最引人注目?为什么?所以,后来学生在写这个专柜时,就写得比较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4.
一、课题由来:这天,我正在阅读《希望月报》中“神秘的埃及”这篇文章,发现是讲金字塔的,我便想起图坦卡蒙法老的那座也很神秘的金字塔。二、写作目的:为了让大家知道不仅胡夫法老的金字塔神秘,图坦卡蒙法老的金字塔也同样神秘。  相似文献   

5.
亢睿姣 《小学生》2009,(11):34-34
人生,就像一只小船,小船不会一帆风顺,会有风雨的阻挡。小船经历了风雨以后,也就意味着小船长大了……小时候,我特别爱写作,所以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本子让我写。我写的第一篇文章叫《小猪颗颗奇遇记》。当我写好后,怀着喜悦的心情拿给妈妈看:"妈妈,这是我写的文章,您能看  相似文献   

6.
很高兴能在《读与写》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习作。这篇文章是我生平第一次在正规刊物上发表,可谓处女作。当我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得整晚都沉浸在快乐之中。非常感谢《读与写》让我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我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写作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谈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课文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技巧,通过一堂课让学生有所得。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帮助学生学会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或特色,并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知识储备广而深的学生写作动机更强,与之相反,知识储备浅且窄的学生写作动机更弱。这篇文章,我想简单阐述一下英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技巧。我将谈到的大部分方法和观点,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教学优秀的学校研究和总结出来的经验并不会有大的区别。换句话说,我也认为,不  相似文献   

9.
周国平先生有一篇文章叫《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对于如何当语文老师,他的理念是"我主要就抓这两件事。所谓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我要让学生知道,上我的语文课,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爸爸     
写作感言 爸爸爱读书报,平时我没事了也看,渐渐地就喜欢上了。上小学六年级时,一次学校举行作文竞赛,我参加了,竟荣获了第二名;我更没有想到,那篇获奖作文投给报社,还发表了。接着又投了几篇文章,都发表了,爸爸说我还真有写作天赋呢。现在我爱上了写作,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11.
诗选·印象9     
如何在针尖上舞蹈?我记得好像在一篇文章中,诗人翟永明说过,诗歌的写作更像是在针尖上的舞蹈。当时只是觉得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并没有做更多的细想。但在今天,读完这四首诗之后,脑子里却突然冒出了这句话。诗歌的写作有种种特殊的地方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事实,这  相似文献   

12.
阳光般灿烂     
王擎 《初中生》2009,(9):114-116
编辑手记:本期的两篇文章,或写同窗之情,或写父女之情,记叙的都是平常之事,却能做到平凡之中见真情,这源于作者对生活观察仔细,体验深刻。它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 《背影》,这虽是一篇传统课文,但我相信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会赋予它新的内涵。这节课利用我亲手制作的网页进行教学,不但能充实教学内容,还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新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背影》写了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切动人。本 单元都是写亲情的文章,单元的写作也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所以我用这篇文章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体验爱的真谛,表述真情。  相似文献   

14.
万爱玲 《生活教育》2008,(12):33-33
我是个喜欢读书.偶尔喜欢写一点文字的人。三年前因连续有几篇论文在市级评选中获奖.之后又有一篇文章在《师道》上发表了。同事们认为我有点写作的天赋,鼓励我多写。我自己呢.也满怀信心地准备让更多的文字变成铅字。  相似文献   

15.
那些快乐     
《新作文》2006,(Z2)
自己是比较怀旧的人,这篇文章零乱地记录着那些已逝去的日子,为了纪念我的一些朋友和一些简单的快乐。——题记授奖词《那些快乐》真是快乐啊,都快让原本沉静的我笑出声来了。这样的文本在忧伤的青春年代不可多得,在时尚化写作越来越侵蚀校园的当下不可多得,在传统的作文写作中  相似文献   

16.
骆一波 《考试周刊》2009,(28):16-16
中考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因为它本质上就是试卷上的一道题目,一道分值最大的题目。本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分数。既然是答题,作文也有答题规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2月11日晴老师,你记得吗?你表扬我的《故乡的秋》写得很好时我有多高兴吗?可你后面的半句话却让我浑身不自在呢。您说:"这也有他爸爸的一份功劳。"你不会是说我爸越俎代庖吧?那我可比窦娥还冤了。老师,我爸爸的确经常督促我作业或者指导我写作,但爸爸只是提示而已。就说《故乡的秋》这篇文章吧,爸爸当晚有课,根本没有看我  相似文献   

18.
拿到《苏州园林》这一赛课篇目的时候,我首先对课文进行了定位.我认为,如果单纯地把这篇文章作为一篇说明文来教学,一是老生常谈,缺乏新意,根本体现不出一个“异”字;二是这篇文章是叶老为摄影集写的序,文质兼美,在教学时应该体现出这一点;三是这是一篇经典的说明文,总分式结构层次清楚,是学生阅读、写作说明文的典型范例——这也应该是所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的一点.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美”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将美进行到底”,让学生在读品赏析中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样就既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又得到了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新一期校报出来了,爸爸特意挑出一篇文章让我读一读,并让我读后写一篇读后感。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为儿女发奋读书的母亲》。初读这篇文章,给我感受是这位母亲太伟大了,继而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产生很多感想。  相似文献   

20.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写的社会生活内容加上他的写作目的(意图)。老师教学,只要认真地抓住这个认识去教,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概括中心思想的规律。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我就问学生,这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又问,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样几经反复,学生就悟出了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中心内容 写作目的=中心思想”。这是否可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