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边主义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和中国正在更深入地融入世界,国际环境对中国内部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增大,同时中国外交对世界形势的影响力也在加强,因此,国际问题和中国外交研究在中国越来越受关注。但是,过去我们的学术力量分布偏于分散,在学术交流上我们亟需一个平台,既可以集合国内的国际问题专家一起探讨国际形势和政策问题,也可以在此平台上与国际上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沟通,使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走向世界。有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国内其他13家国际问题研究单位联合发起了国内首家一年一度、机制化的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05年首届论坛的主题是:“多边主义与中国外交”。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多边主义,积极推进多边合作,多边外交成为21世纪初期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此次论坛上,学者们探讨了多边主义的学理基础和实践意义、多边主义与中国、中国的战略选择等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并取得了某些共识。在此,我们摘登部分学者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并期望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发言摘要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翟东升博士整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学与研究》主编李景治教授对论坛发言作了点评。  相似文献   

2.
"多边舞台"是中国外交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国外交而言,中国外交理念的演进、中国国家身份的嬗变是战略性多边主义的研究重点;中国与区域及全球制度的关系,以及国际制度对国家的影响是制度性多边主义的研究重点.中国的多边外交历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60年中先后经历了复杂多边外交、有限多边外交、建设性多边外交等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教学与研究》2005,(8):10-13
梅兆荣(国务院发展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所长): 首先,在建国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多边在中国外交意识中不是很强,我们参与多边外交的手段是很有限的,在一些重要的有影响的国际机制中我们参与不多,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的也不多.但是近年来,多边主义在中国外交中的意义越来越大.去年提出的我们的外交方针"大国是重点,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舞台",把多边外交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实际上,我们这几年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多边外交中,现在,上海合作组织、东亚"10+3"等,以及我们现在围绕着联合国改革问题做的大量多边外交活动,多边外交在中国的外交中分量越来越重.当然,有些问题看起来是多边的,实际上还是要靠双边来解决,双边问题解决不了,马上就能在多边外交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合作成为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多边外交相对于其他外交形式来说,具有多边性、公开性、包容性和平等性等特点,决定了多边外交在促进国际合作中具有巨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受到当今国际现实的约束,多边外交局限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多边外交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受到权力因素和国家利益、数量和主权国家能力的影响,因而多边外交相对于双边外交和秘密外交而言,效率低下,执行困难并且稳定性受到影响,具有集体行动的难题.这些对中国参与多边外交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教学与研究》2005,(8):5-10
徐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关于多边主义,我想谈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多边主义的理论问题,我讲四点.第一点,多边主义应该指的是国际秩序,而不是指外交手段.因为只有作为国际秩序的多边主义我们才能控制.现在谈论的多边主义应是能够影响国家国际行为方式的一种制度,涉及国际道义问题、法律规制问题等各方面.第二点,多边主义反映了当今世界相互依存的关系,或者说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是它发展的动力.单靠个别国家或少数国家难以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由此需要多边主义这种国际秩序来应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概念界定、本质特征、现实挑战和建构路径四方面对西方多边主义研究进行述评,并将中国多边主义的研究历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初探西方概念以及中国多边外交实践(2000—2005年)、辨析美欧多边主义政策机制(2006—2012年)、服务中国多边主义外交实践(2013年至今)。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学界也存在着比较研究有待深入、研究对象稍显单一、相对重实践轻理论、相对重赞扬轻反思的不足。为了促使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形成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双重效用的研究议程,有必要从时代背景、核心要义、鲜明特征、价值取向、政策意涵、重大意义六个维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的研究议程。  相似文献   

7.
多边主义主要包括多边机制与多边外交两个层面,其形态表现为全球多边主义、地区多边主义、跨地区多边主义、同盟多边主义、大国多边主义以及货币多边主义、贸易多边主义等,现已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环境等各个领域.多边主义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极高的制度自身具有独特的组织原则,如共同利益原则、广泛遵守原则、合法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等,并且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存在着机能不良与功能不足的缺陷,已成为国际社会以及中外学术界和外交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多边主义与中国周边安全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结束后 ,随着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 ,中国采取了多边主义的周边战略。本文通过对中国参与的两个周边多边主义案例的考察 ,认为中国参与多边主义机制既是为了维护现实的国家利益 ,也是在通过参与多边主义进程 ,创设以新安全观为代表的国际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外交,并在这一重要舞台上不断取得成果,尤其是已过去的2006年,更被誉之为中国的“多边外交年“。本文重点论述了上海合作组织这一中国多边外交的成功模式,并认为随之成功发展,中国会越来越积极地发展多边外交,为保障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多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参与建立中非合作论坛。本文共分三部分:一、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背景分析;二、中非合作在战略、政治、经贸三个层面上的意义;三、从中非合作论坛看中国的多边外交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