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中五册诗经《伐檀》《硕鼠》在结构上都采用了重章叠唱、反复咏叹的形式,它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情感更加浓烈,揭露更加深刻,主题更加鲜明。“章”即现今的段;各段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换了少数词语,这就是“重章”;每章中的诗句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只是换了几个词语,这就是“叠唱”。诗经二首采用这种形式,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啰嗦,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农耕文明的角度重新审视《诗经》中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别说明并列式重章叠唱、递进式重章叠唱和叠字、双声、叠韵等在《诗经》中的运用特点,说明这一手法与劳动生活的关系,初步揭示其发生、演变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3.
重章叠沓是《诗经》重要的抒情体式之一。塑成《诗经》这一复沓艺术的质素有三,即民间性、表演性以及场合性。这三个方面不仅共同塑成了《诗经》中叠咏复沓艺术的反复使用,而且也决定了《风》诗与《小雅》重章叠沓,但《颂》诗与《大雅》中却很少运用。  相似文献   

4.
重章叠沓是《诗经》重要的抒情体式之一。塑成《诗经》这一复沓艺术的质素有三,即民间性、表演性以及场合性。这三个方面不仅共同塑成了《诗经》这一叠咏复沓艺术的反复使用,尤其是表演性与场合性决定了风诗与小雅反复叠咏。  相似文献   

5.
诗与音乐结合而为歌。《诗经》又称《乐经》,就因为它是合乐而歌的。其中的十五国风,实际上就是十五个不同地方的乐调。如《伐檀》是魏地的民歌。它通过伐木者的歌唱,尖锐地揭露了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贪婪嘴脸。不仅美视而且美听。当时诗歌的音乐色彩由此可略见一、二。一、重章叠唱,变词换韵。汉魏以后,诗乐分立。在形式方面,《诗经》保存着诗乐分离前的痕迹。最明显的就是《诗经》中具有普遍性特点的“重章叠唱”。它原是民歌在集  相似文献   

6.
《诗经》重章叠唱的抒情艺术可以从借助音乐效果,强化主题,结构和意义递进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种抒情形式的出现,既取决于《诗经》配乐歌唱的性质,同时也取决于民歌体的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7.
北熹 《师道》2011,(12):45-46
《诗经》的唱叹里,多是怨妇劳人的婉伤或微喜。生活的情愫被细细密密地布满在重章叠唱中,三百篇读下来,仿佛观得先民的生命风貌,又若一睹自己前生的哀乐,撩起心中很多的情怀。《小雅.菁菁者莪》是《诗经》中别致的一则,将其视为爱情的咏味也许更说得通.  相似文献   

8.
《就是那一只蟋蟀》的解释高中语文第四册选了当代诗人流沙河的一首新诗《就是那一只蟋蟀》,书中注释[《唐风·蟋蟀》]为:《诗经·国风》中的诗篇。其中有"蟋蟀在堂,风聿共薯。今我不乐,日月共除"。这里与原文不符。《诗经·国风》中的句子应为:"蟋蟀在堂,岁章...  相似文献   

9.
通常来讲 ,我们赏析《诗经》总是特别注意赋比兴的手法以及重章叠句 (也有叫“重章叠唱”的 )的结构方式等等。若论赋的手法 ,《诗经》中有《硕鼠》、《伐檀》之歌 ;若论比兴 ,又有《关雎》、《蒹葭》之属 ;讲到重章叠句 ,也有《黍离》、《采葛》显得更为典型。而高中语文 (试验本 )第三册选择的《〈诗经〉三首》(《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 ,其着眼点却是如同天籁一般的自然和不事雕琢。一、《卫风·氓》《卫风·氓》是一首叙事的民歌 ,它讲述了一个弃妇错误的爱情、不幸的婚姻以及她的悔恨和决绝。从正常的时间顺序来…  相似文献   

10.
程少婷 《学语文》2014,(5):26-27
一、诗歌的突出优势 首先,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产生最早也是成熟最早的文学形式,诗歌从《诗经》的重章叠唱,到建安的慷慨悲凉;从竹林七贤的潦倒酒杯,到李杜诗篇的万丈光芒;从放翁枕头的旧貂裘,到唐寅梦中的桃花庵——每个时期的诗歌都代表了当时社会意识的流变和大环境的特有风貌。  相似文献   

11.
《诗·小雅·北山》第二章前四句“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晚周的解说多异,见载于《盂子·万章上》《荀子·君子》《韩非子·忠孝》《吕氏春秋·慎人》《战国策·东周》等文籍。该章句解说之歧异成为晚周诸子《诗》说的焦点,也是比附《诗》说与本体《诗》说冲突沟合的诱因。中国诗学观念之激发,实得力于“普天之下”章句异解之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2.
善于"引用"是《世说新语》一种主要的修辞手法,其中对《诗经》的引用量大且效果极佳,通过对《世说新语》引用《诗经》的典故分析,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典与他的政治思想、身份地位和个人爱好有关。《世说新语》用各种方式引用《诗经》,使这部志人小说充满了诗意,增强了美感。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修辞方式多种多样。偏旁修辞在《诗经》中就得以大量运用,给人独特的审美体验。《诗经》里偏旁修辞的类型丰富,偏旁修辞的特征和功能在《诗经》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其大量使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诗经学经历了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各具特色的不同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由文化《诗经》到文学《诗经》的过程,即由经学语境生成文学语境的过程。本文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把《诗三百》由“经”而“诗”的现象放到文化生产场即文学场中去作整体考察和审视,以探寻经学和文学生成的过程及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汉初<诗>学的最大贡献在于"经典复原"的成功.经师们靠记忆口头传授,一人不能独尽其经,阜阳诗简之所以<稚><颂>阙如,即是证明.<毛诗>则为藏干隐密而得以幸存的<诗经>全本.在经典复原过程中,<诗>学传播呈现出了无序状态.,随着大师的出现,始有了齐、韩、鲁、赵<诗>学传播的区域性特点.政治力量的介入,使<诗>学传播由无序走向有序,逐渐形成了四家<诗>派系.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学术史上,胡适充当着开山人的角色。《诗经》研究虽不是胡适的用力所在,但他仍是现代《诗》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诗经》的看法基本代表了当时《诗》学界的观点,而其为回应整理国故运动进行的《诗经》整理,则为后来的《诗经》研究立下了一个新范式。胡适的《诗经》研究既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着种种不足,是现代《诗》学史上独特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从音乐学的角度来解读《诗经》,认为它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歌词集。在乐谱无传的情况下,通过对《诗经》文本的节奏句式、韵部转换和章节划分三个方面的考察,在杨荫浏先生的研究基础上,作了更全面细致的分析,认为同调反复的分节歌形式是《诗经》时代的基本曲式,而后代民歌与艺术歌曲的一些常见曲式,在《诗经》时代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