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 《今传媒》2009,(6):7-9
数字出版是指以互联网、手机及专属阅读器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其中由内容提供商、数字出版商、技术提供商、通讯渠道商及读者构成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主体.数字出版内容涵盖互联网出版、跨媒体出版、按需出版、数据库出版、电子出版、网络游戏动漫出版、艺术典藏数字出版、在线出版、手机出版和音像制品出版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出版大国而非出版强国.由出版大国变为出版强国面临诸多挑战,也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对走向出版强国极为重要.出版强国的主要内涵包括文化影响力、思想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实施出版强国战略要回归出版本质属性,突出创新性,提升出版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人才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出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工具,也是党的宣传思想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出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红色出版教育,对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文化高度自信的出版传媒人才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深入挖掘红色出版资源、梳理红色出版发展脉络、凝练红色出版精神、传承红色出版基因.  相似文献   

4.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图书出版是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集根据地各界之力,逐步发展起来的.出版机构从无到有,构建起机关单位、群众团体、报社、出版社、书店五个体系.出版活动形成四个特点,如出版选题与时俱进,出版思想党性强,出版发行依靠群众,出版内容革命性突出.同时,此时期的图书出版对抗战胜利、之后图书出版发展及民族精神的丰富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蔡翔 《现代传播》2007,(4):33-39
大学出版作为出版事业或出版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观在性质和方向上归属于出版价值观体系.现代出版的基本价值观是现代企业价值观,其核心价值观是出版精神.大学出版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出版价值观还应内含大学精神.大学出版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大学出版必须以服务大学、繁荣学术、弘扬大学精神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际惯例,出版分为专业出版、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服务于社会精英阶层的学术出版是人类出版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属于专业出版的范畴.中国的学术出版创造过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及至近代,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出版迎来了新的美好时代:全社会的知识需求旺盛,学术产品供应与学术产品消费双向增长;学术产品的消费占比将持续增加;当代中国研究引发热潮;中国学术出版能力快速提升.学术出版机构只有恪守用心、专业、创新、共享的理念,才能真正拥抱学术出版的明天,真正拥抱学术出版的美好时代.  相似文献   

7.
论数字出版泛化的出版概念对出版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数字出版相对于传统出版是一个被泛化的出版概念.数字出版改变了出版理念,拓宽了出版领域,丰富了出版物态,打通了出版环节.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概念的泛化对于出版产业的发展有利有弊,总体分析是利大于弊,长期从事传统出版的业内人士必须在理念、意识等方面认识数字出版,从长远规划到出版项目计划,要趋利去弊,适应数字出版及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出版品牌是一种口碑与荣誉,反映着出版物或者出版机构在读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代表着其优秀的出版品质与广泛的出版号召力;出版品牌也是一种出版生产力,是作者选择出版机构、读者选购出版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出版同质化现象严重、出版市场竞争已然白热化的今天,出版品牌的生产力特征无疑更加凸显.可以说,未来的出版竞争就是出版品牌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网络出版面临的问题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新洲 《传媒》2005,(7):9-11
网络出版(NetworkPublishing),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利用网络媒体直接进行组稿、编辑、出版、制作以及销售等信息发布和在线交易活动的一种新型出版形式.网络出版是数字出版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出版也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与传统出版相比,网络出版具有价位低、出版周期短、时效性强、内容广泛、无纸印刷、多媒体表现形式、检索快速方便、可与读者互动等特点.由于具有这些优势,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造成不小的冲击,同时也在出版界和网络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民间出版基金助力学术文化出版,已有先例.在上海,我国首家民间出资、媒体主办、专业评审的出版基金——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的评选招募.然而,在出版界似乎至今还是一枝独秀,热心者不多.关于民间出版基金的研究,也是凤毛麟角.反观国外出版强国,民间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活动则是屡见不鲜的常态.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民间出版基金的先例似乎还是个孤例,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