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悦然,女。14岁开始在《青年思想家》、《萌芽》、《新华文摘》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2000年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3年在新加坡获第五届新加坡大专文学奖第二名。现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很多人认识张悦然都是从她的《陶之殒》开始的,而事实上张悦然最早的小说叫《诺言角落》,发表在一本叫《青年思想家》的学术性刊物上。之后她还发表过一篇叫《残食》的文章。14岁就在国家级的学术性刊物上发表小说,张悦然的笔可谓觉醒得很早。早慧的作者并不少见,但像张悦然一样坚持着自己的路,不张扬也不低调的,却极为难得。在《萌…  相似文献   

2.
2003年,一本《葵花走失在1890》让张悦然一举成名,这位善于咀嚼和体会生活的“才女”从此更为广大青少年所接受。第二年,张悦然便出版了她的长篇处女之作—《樱桃之远》,它的问世带来了20万册的斐然销售成绩。著名作家莫言和郭敬明欣然为本书写序,并对张悦然的创作予以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茧》是知名八零后作家张悦然的新作,她直面文革,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书写了受到了该历史事件影响的三家、三代人的爱恨纠葛,将个性化的成长书写带入其中。本文由"茧"字出发,分析了张悦然所描述的被"茧"所包裹的三代人的故事,这部转型之作亦是她的破"茧"之尝试,通过首次尝试将写作视野拓宽到历史叙事,仍保留有她的个人特色,突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青春书写,以隔代人的视角体现了自己对历史的探索与合理地呈现。  相似文献   

4.
我看张悦然     
最初认识张悦然,还是十六岁的时候,那时的她不被人熟知,只是在《萌芽》杂志上发表过几篇文章,可就是在韩寒、安妮宝贝等这些文坛响当当的人物发光发热时,她的文字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其实我一直都没有什么特别欣赏的作家。在我看来,看书重在那个阅读过程,所以不太去关心书以外的东西,例如作者。但是我发现张悦然的文字里透出的气息,对我有一种强烈的吸引,我几乎是急不可待地想要去解读她的文字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一个名叫张悦然的女孩,在文坛上轻轻跃起,并且迅速取代了郭敬明、韩寒,成为新生代作家的领军人物.著名作家莫言为她的小说作序,各大文学出版社争先恐后和她签约,评论界更是不吝笔墨,赞许她为"最富才情的青年女作家"……而在大小书店里,张悦然作品的销售,远远超过了这个炎热夏天的温度.张悦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她的作品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张悦然批判: 张悦然,生于1982年,山东济南人。山 东大学毕业,现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有 "最富才情的女作家"青春派玉女掌门人" 等称号,曾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 等奖,首届《上海文学》"全国文学新人大 赛"短篇小说二等奖。主要作品:《葵花走失 在1890》《樱桃之远》《十爱》。  相似文献   

7.
倘若说,在当今的文学创作领域内,我们的小说叙 事要领依然还保留着"龙头、猪肚,凤尾"这三大传统要素的话,那么面对张悦然的诸多小说、小小说、小说断片乃至纯粹小说,我是无法拿这样古老而毫无现实意义的艺术教条去衡量的。更加让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是,在她的小说里,几乎没有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叙述。她只是一位辞藻诡异的年轻堆砌者,而不是现实生活的冷静再现者。 其实很多时候,我宁愿把张悦然还有安妮宝贝这类  相似文献   

8.
(一) 叙事的虚弱无力和深层思考的缺乏,正是张悦然作品的两大病症。而所谓实力派与偶像派之争,则更证明了张的尴尬:她有华丽流畅的文字,却内容匮乏;她出书如出唱片,却没有一本能给人留下深刻一点的印象。 和春树不同的是,张悦然写的文字在中国大把大把地有,随便在街上抓一个时尚少女教点基础的文法,也不会输给她;而春树的价值在于她所写的是如此真实和大胆,没有矫揉做作的成分,她展现给我们看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性世界。 张悦然的文字其实正是网络文学的典范,而且文字非常个人化,很多《萌芽》的写手也具备同样的素质去成为一个又一个张悦然。他们之所以很少出现在媒  相似文献   

9.
近日,由国内多家文学网站推选的"中国十大‘80后’作家主编"榜单出炉,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等"写而优则编"的文坛80后旗帜人物纷纷入榜,然而,独占榜首的却是一位来自陕西、此前名不见经传的"80后"作家主编——马慧聪。据悉,中国十大"80后"作家主编名单公布如下:马慧聪:《草原·绿色文学》(现为《延河·绿色文学》),春树:《缪斯超市》,张悦然:《鲤》,孙睿:《逗》,郭妮:  相似文献   

10.
以JAY之乐     
在一个《晴天》里,我《星睛》(心情)不错,带上了我的《印弟安老斑鸠》。准备去《伊斯坦堡》观看《斗牛》。路上,听到了一曲《东风破》。我闻声而望,原来是一个《米兰的小铁匠》在弹奏。他弹得可真奇怪,都是《同一种调调》。于是,我吐着《烟圈》继续走。路过《威廉古堡》时,我看见了一个《可爱的人>,我叫了声:"《娘子》",她愣住了,不好意思地垂下眼帘,《她的睫毛》很好看。她告诉我她是《三年二班》的。正当我们谈得起劲时,出现了一个《半兽人》,但《可爱女人》却不见了。《半兽人》开口说话了:"她是我的,你凭什么跟她交  相似文献   

11.
近日,80后代表人物张悦然以我已不能让青春连着大地为意旨撰文,首次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包括她自己在内的80后一代人的反思和担心。我总有一种担心,若干年后回顾过去的时候,这些青春的记忆会否让我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5,(5)
作者张悦然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作者简介张悦然,1982年出生,被喻为80年代最具才情的女作家。"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约撰稿人。已出版小说集《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红鞋》、《十爱》和《葵花走失在1890》,以及长篇小说《樱桃之远》等。内容简介长篇小说《水仙已乘鲤鱼去》,讲述患有暴食症的女孩,历经人间最激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来自孩子的声音:"我喜欢阅读"张小倩是宁县早胜小学六年级学生,她告诉记者:"我每天都会抽时间读书,我最喜欢周末和假期,可以自由地安排阅读时间"。她已读过《白雪公主》《少女的红发卡》《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40多本课外读物。她还告诉记者,从记事时起,父母每年送给她的生日礼物都是一本书。她拿出书包里正在阅读的《格林童话》,在扉页上记者看到,这本书就是小倩过11岁生日时爸爸送给她的。同时,在书里,记者还看到她作的勾画、注音或解释。在课间活动时间,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四年级  相似文献   

14.
正【缘起】"啪!"英语老师把一摞书重重地扔在我的办公桌上。我愣住了,惊讶地看着她。她涨红了脸,指着办公桌上的一摞书气愤地说:"看看你们班的学生都干了些什么,竟然在英语课上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书!"我连忙拿起书,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书名跃入我的眼帘:《当爱已成往事》《痞子王子》《蝴蝶吻》《麻雀要革命》……天哪,我的学生竟然在读这些书!我这个语文老师却毫不知情。  相似文献   

15.
罗丝     
开学的第一天,教授作了自我介绍后,让我们试着去认识一个以前不认识的人。我站起来,四周看了看,这时一只手轻轻地碰了一下我肩膀。我转身一看,是一位脸上爬满皱纹,个子矮小的老太太。她容光焕发,对着我灿烂地微笑。她说:"你好,帅小伙。我叫罗丝,我今年87岁了。来个拥抱如何?"我笑了笑,热情地回应:"当然可以!"于是她用力地抱了我一下。"你这么年轻又纯真,怎么会来上大学的呢?"我打趣道。  相似文献   

16.
正1我在QQ里认识过一个女孩,开始的开始,我们在聊龙猫。那时候她刚刚看完宫崎骏的《龙猫》,我看见她的签名写着:"我觉得大龙猫好好啊。"我其实压根没看过《龙猫》,甚至龙猫仓鼠,傻傻分不清楚,可我还是觍着脸附和:"嘘,悄悄告诉你啊,其实我就是一只龙猫。""可是龙猫不会说话。"她说。"嘘,我修炼的。"我也说。"你真的是龙猫吗?"她小心地问。"真的啊,不信你捏捏。"我又说。"嗯。"她答应了。那一刻,我觉得她真可爱。  相似文献   

17.
我爸     
<正>十七年前,我五岁。有一天,家里来了很多客人,爸爸妈妈热情地招呼客人,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无所事事,把妈妈的毛线剪成一段一段的,看着那些一卷一卷的东西从我手里变得可长可短,我兴奋地感受到了驾驭的乐趣。忽然,妈妈看到我的所作所为,用力从我手中抢救出她的线说:"这是开司米啊!"爸爸却从她手中拿过毛线,重新递到我手中说:"慢  相似文献   

18.
说完,我用力把她拉过来,猛地把嘴唇压在了她的唇上。我清晰地听到身边一片哗然,不用看也知道每个人都睁大了眼睛。这是我的"初吻",它没有像书里写的一样让我有什么血流加速的感觉,反而让我感到冰一样的寒冷……  相似文献   

19.
留住红烧肉     
久违的雨,在窗外痛快地下着,红泥小炉,一缕岚烟.一支笔,一痕卷皱的叹息,折叠的心迹,将在滚烫的叙述中渐舒渐展. 外祖母,天堂的路好走与否? 外祖母去世差不多有四年了,可现在想起她来,眉眼清晰得依旧如同昨日才相见. 外祖母生前很爱把手重重地压在我的头上,那般用力,仿佛倾覆了全身力量.然后再用力向后"抚摩".我不知道她那样用力的动作能否称作抚摩.那般粗糙的手,全是老茧,像一块用久的干抹布,扎得我生疼,因此我心中对她不满的苗子也开始潜滋暗长.  相似文献   

20.
在翻阅《班主任之友》时,读到一篇题为"一棵歪脖子树"的文章,文中叙述了一位小男孩在"淘气"中成长的经历。读着读着,我独生女儿的形象渐渐地在我头脑中清晰起来,她不正是一棵歪脖子树吗?说她"歪"是因为她的脾气、她的性格、她的习惯、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