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书是书院的三大活动之一。宋元时期书院藏书主要包括经史子集四大类。书院书籍主要来源于朝廷赐书、官府和私人捐赠以及书院的购买、抄写和自刻。宋元书院的书籍管理开始走向规范化,表现为书院已开始对书籍进行有序编排;设专门人员对藏书进行管理和定期审核;书籍开始重视开放阅读。  相似文献   

2.
书院藏书与官府、私人、寺观藏书一起,并称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的四大支柱,但世人对其了解甚少,本文介绍湖南几个书院的藏书目录,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誉,藏书之风更由来已久。综观浙江古代藏书史,私家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都可说各领风骚,唯官府藏书最为薄弱。但浙江的官府藏书并非空白一片,也不乏值得搜寻一记之处。本文按时代的脉络对浙江的官府藏书略作考证。  相似文献   

4.
邓洪波 《图书馆》1998,(4):76-77
书院藏书与官府、私人、寺观藏书一起,并称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的四大支柱,但世人对其了解甚少,本文介绍湖南几个书院的藏书目录,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藏书系统可分为官府、私家、寺观和书院藏书四大部分,多年来藏书文化研究以私家藏书居多,其余三大体系的有关论著则少得多。而关于宋代藏书文化,虽有多篇相关论文,涉及官府、私人、寺观和书院藏书多方面,但并无内容方面的专著。方建新教授的《南宋藏书史》全面展现了南宋的藏书文化,真实反映了南宋文化的繁荣多彩。该书史料丰富详实,对于寺观与书院藏书也发掘了不少新资料,填补了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官府聚书、书院藏书、私人藏书、藏经目录四个方面对元代藏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古代书院的藏书事业及其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读书人围绕着书开展文化教育和学术活动的场所,藏书是书院与生俱来的一种追求。书院的藏书目的是为院内师生及其相关学者服务,所以藏以致用,在从唐至清末千余年的历史中独树一帜,形成了与官府、私人、寺院藏书有所区别的一个体系。书院的藏书事业在保存社会文化遗产、培养学术人才和推动学术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在官府,最早的是玄宗开元年间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据《唐六典》记载,这都是“掌刊辑古今往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即收藏整理书籍之所在。在民间,书院则又多为士子读书治学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宋代书院藏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书院及其藏书事业的兴起、宋代藏书事业的发展、藏书楼纪略、藏书特点等四部分,全面论述了宋代书院的藏书事业。提出公开性、公共性是其区别于官府、私家、寺观藏书的最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院史》,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选题,内容叙述中国古代以来书院的创立、制度与发展。该书由李国钧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全书篇幅巨大,近100万字。书院起源于唐代,使用书院之名,是唐代官府,始于玄宗开元年间。到北宋时,新建的书院大约有140余所。到南宋时,书院有很大的发展,有书院近500所。到了明代,就有1500所,书院最多的省,第一为江西,第二为浙江,第三为广东。到了清代,清帝提倡办书院,书院达1800所。藏书和刻书是古代书院的重要特征。书院为供学子钻研,大量搜集书籍版本,加以珍藏。书  相似文献   

11.
<庄子-天道篇>日:"孔子西藏书于周室",中国古代私家藏书便可追溯到孔子的春秋时期,从此私家藏书便开始了漫漫两千年的发展之路.在中国确立了私家藏书、寺院藏书、官府藏书与书院藏书为一体的藏书系统.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誉,藏书之风更由来已久.综观浙江古代藏书史,私家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都可说各领风骚,唯官府藏书最为薄弱.  相似文献   

13.
官府藏书楼、私家藏书楼、寺观藏书楼和书院藏书楼是我国古代藏书楼的四大类型,文章从藏书楼选址、藏书楼功能、藏书楼环境等方面对它们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王发社 《图书馆》2012,(3):24-26
系统梳理了影响我国古代藏书发展的几种价值观,如经学优先、尊崇宗教、科举入仕、书院教育、百家争鸣等价值观以及藏书学问家的藏书思想,会对官府藏书、寺院藏书、私人藏书、书院藏书带来哪些影响。简述了非主流价值观的书籍命运,认为价值观与藏书建设的关系是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如果士子中举,就会失去原本官学学生的资格,但是举人仍然需要读书应试。于是,至清代中后期,各个地方由官府创办的专课举人书院就应运而生,专收举人来进行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6.
程晓红 《兰台世界》2013,(11):102-103
在清代,如果士子中举,就会失去原本官学学生的资格,但是举人仍然需要读书应试.于是,至清代中后期,各个地方由官府创办的专课举人书院就应运而生,专收举人表进行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藏书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寺院藏书与官府藏书、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共同组成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它的出现、发展到自成体系,有其独特的内外部因素,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佛教寺院藏书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我国藏书文化源远流长,从我国的藏书文化中可以寻找到有益于当今农家书屋发展的启示。提出了农家书屋发展中凸显的问题,论述了我国古代官府藏书、书院藏书、私家藏书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分析了藏书文化给农家书屋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书院与书有着一种血缘亲情,它既是雕版印刷尤其是活字印刷技术发明推广的产物,又是中国土人围绕着书开展教学接受、学术研究等活动的重要的文化组织。自唐代以来,历经千余年发展,书院藏书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现藏书一起,成为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的四大支柱。近年笔者因得主持《中国书院史资料》编纂之便,收集了部分有价值的史料,兹将宋代部分整理成文,祈请专家指正。宋代是中国书院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印刷技术出规划时代革新的时期,因而书院的藏书事业继承唐代之基,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繁荣昌盛之势。首先…  相似文献   

20.
黄丽香 《兰台世界》2019,(z2):38-39
<正>书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中国的文化特色。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中国士人的文化组织,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的教育、学术、藏书、出版、建筑等文化事业的发展,曾起过巨大的推进作用,对人才的培养、民俗风情的培植、思维习惯及伦常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过重大贡献。如今保存下来的书院已成为著名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