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结合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遥感图像处理与解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重点对启发式教学方式以及教与学协同教学模式展开研究与实践,有机融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科研成果等多元教学模式,综合课程实例更新、交互性提升、过程管理等因素,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与工程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2.
遥感地学分析是遥感与地学各学科应用之间的一个接口,该课程的学习是对遥感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应用,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别于《遥感概论》等课程,本文即根据《遥感地学分析》的课程特点,从基础理论教学、遥感地学分析方法及应用、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遥感处理类课程的特点和我校研究生教学的实际需求,本文基于我校研究生《SAR图像处理与解译》课程建设开展改革探索,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资源优化等方面出发,有机融合课堂研讨式教学、实践开发式教学、教学资源优化、科研成果分享等多元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充分满足遥感技术的发展及研究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张敏 《家教世界》2012,(14):94-95
广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子系统、遥感图像解译知识获取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三部分组成。重点介绍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的运行机理。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包括遥感图像数据库、解译知识库、推理机和解释器。这四部分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共同运作完成遥感图像的自动化解译。  相似文献   

5.
遥感地质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遥感图像的基本特征和遥感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并运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解译和地学分析,但目前遥感地质学教学体系不能完全满足石油类高校石油特色专业对油气勘探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结合多年来对遥感地质学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对石油特色专业的遥感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予以分析,认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除了完成遥感地质学的基本教学任务外,应大力加强与油气勘探相关的遥感勘探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重点讲授,并在计算机网络平台基础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大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将遥感地质学课程教学与油气勘探人才培养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最终达到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油气勘探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遥感物理基础》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对未来众多定量遥感方向课程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然而目前众多《遥感物理基础》课程设计均参考《遥感原理》,对于其中"物理"原理介绍不足。基于此,充分调研了各个大学的《遥感物理基础》课程设计,并参考了地理学、大气物理学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在考虑本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新的课程体系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实践教学中的一系列难点,并提出了教学方案供广大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7.
遥感地质学课程有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对实际应用问题接触较少,没有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实践经验的问题。本论文重点阐述在课程教学中紧密结合地质填图实习的内容,让学生利用相对熟悉的地质填图实习野外实践来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做到对遥感地质学中岩性、构造、地貌等地质解译的重点内容更加深入、清晰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已有课程实践知识和新内容融会贯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遥感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遥感概论》是遥感技术的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加强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遥感概论》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本文根据课程特点和实践经验,提出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专题讲座相结合、开展遥感实验课程与第二课堂体验等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与内容,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遥感应用需求的牵引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遥感原理与应用》的课程开设与教学改革在各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备受关注和重视。本科测绘专业要结合教学实践、教学内容、理论等环节来确立教学改革方案。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组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微波遥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面向遥感专业学生不同层次能力的需求,通过重构课程的知识模块,设计课程的学生学习成果,并针对性地选择合适学生的教学手段,对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遥感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一种小波域K-Means遥感图像分类标注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遥感)的相干斑噪声数据丰富,导致传统的遥感图像分割方法分割效果不佳,采用学习理论和神经网络改善图像处理性能。根据图像统计特征,采取神经网络语义提出一种高效的图像纹理特征分割方法。首先,利用K-means聚类提取遥感图像的纹理特征,然后根据遥感图像在小波域中的分布特征对其进行滤波,最后利用语义对滤波后的遥感图像纹理特征和灰度组成的矢量进行分割归类,在遥感图像分割中快速标注分类以便于视觉分析。利用区域一致性分割分类,由聚类样本特征匹配进行图像分类标注,对变化检测进行统计分析,过分割或欠分割误差聚类样本不做标注,选取最佳样本聚类k值标注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12.
遥感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由于遥感课的实践性较强,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文章对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展开研究,确定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对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本科生综合实践技能为建设目标,依托于野外教学实习基地,构建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处理数据信息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建设内容为利用遥感技术、现代测绘科学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多时相遥感影像,设计分层分类遥感信息提取方法,获取调查区多时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数据,依据时空变化特征,提取土地利用变化敏感区,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影像敏感区动态监测,并综合研究土地利用敏感区的生态环境演化及社会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遥感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结合遥感课程教学的实际,从教材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性教学以及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以期为相关院校的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融合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及分形纹理提取方法在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面的优势,提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小波域分形纹理特征计算方法,以获取地物多尺度分形纹理属性,为遥感影像地类识别提供更好的标识。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小波多尺度分解,进而基于DBC、多重分形纹理计算方法在各个分解层上提取地物纹理特征,通过比较分析,从中选取更为有效的小波域分形纹理特征。基于该方法,利用福州市高空间分辨率QuickBird遥感影像进行试验,并对QuickBird影像进行三级小波分解及纹理提取,结果表明:小波第一、第二分解层粗影像(CA1、 CA2)及三方向平均细节影像(L1、 L2)的DBC空隙特征及多重分形分维数结果作为最终甄选的小波域分形纹理特征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资源遥感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文章针对资源遥感传统授课方式存在的问题,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该课程的讲授方式进行了探索,重点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准备、授课内容设计和问题反馈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实施,将课前自主学习(预习)、课程配套资源学习、课堂面授学习和课后总结提升4个环节运用到教学中,使得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者,以期为同类研究者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地域广袤,地形破碎,暴雨集中,地质灾害频发,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困难.遥感作为一个先进技术已在区域地质灾害宏观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能快速、准确的分辨和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及危害对象,对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以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数据为例,分析了对黄土滑坡灾害遥感解译标志与信息提取,为黄土高原地区的遥感解译地质灾害提供示例.  相似文献   

18.
高师地理专业遥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决定遥感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单纯强调遥感相关软件的培训,忽略了创新能力培养,并最终导致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本文在分析当前遥感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构建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高师院校地理专业遥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线性构造是指遥感图像上直线状或者曲线状的地表线性影像,为了对线性构造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结果进行比较,基于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进行 RGB 彩色合成和低通滤波处理,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并分别采用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方法提取线性构造信息,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作相应的雷达图和密度图,并进行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雷达图所体现的线性构造的最优选方位均为50°;密度图高值区均呈现 NE-SW 两向延长分布;非参数检验的显著性值为 0.843;Pearson 相关系数为 0.552。研究表明,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结果一致性较好,并具有较强的内在相关性,因此在线性构造研究中,计算机自动解译可作为对传统人工目视解译的一种辅助和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基于波谱特征曲线法的遥感图像海岸线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遥感图像的反射波谱信息,提出了海岸线提取的一种方法。首先,根据遥感图像中水体独特的反射波谱特征,提出了以特征曲线法来进行水陆分离,其核心是基于地物波谱的相似度,以水体反射波谱曲线作为中心判据,当目标像元的特征曲线符合中心判据时,将目标像元分类为水体,反之为非水体,从而实现水陆分离。中心判据由水体波谱在遥感图像各波段的分布特征来确定。然后利用形态学方法,对水陆分离后的图像进行海岸线提取。本文以Quick Bird图像和IKONOS图像为例,利用ENVI软件编程,实现了对归一化后的遥感图像的海岸线提取。结果表明所获取的海岸线连续性好、信噪比高,算法简单且适用性强。进一步研究自适应获取中心判据的方法,可使该算法用于工程化运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