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年浩劫”使北京晚报、《燕山夜话》和邓拓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北京晚报复刊。人们自然地联想到《燕山夜话》及它的作者邓拓同志。这种联想的感情色彩是强烈的,复杂的,一言难尽的。然而,北京晚报可以复刊,《燕山夜话》的栏目名称可以沿用,它的主人却永远不能复生了。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议出个《百家言》的栏目,仍然发表近似《燕山夜话》的知识性杂文,不同的是,将由大家来写。正如廖沫沙同志在北京晚报编辑部所编《百家言》一书的序中所说:“这是地地道道的群众论坛,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一句话:做到了杂。从文、史、哲、经,直到天文地理、山川人物,可以说包罗万象。自然它们也从不同的侧面接触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杂文。论作者,听说也来自四面八方,真是七嘴八舌,议论风生。”从1980年2月复刊起截止到今年7月,《百家言》栏共发表杂文近千篇,稿件来自除台湾省以外的祖国各地,仅发表过作品的作者计有六七百人,远非百家了。《百家言》栏的短文,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漫谈,它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古今中外,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均有所涉及。而在给人以知识的同时,又不同程  相似文献   

2.
“十年浩劫”使北京晚报、《燕山夜话》和邓拓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北京晚报复刊,人们自然地联想到《燕山夜话》及它的作者邓拓同志。这种联想的感情色彩是强烈的,复杂的,一言难尽的。然而,北京晚报可以复刊,《燕山夜话》的栏目名称可以沿用,它的主人却永  相似文献   

3.
邓拓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燕山夜话》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特有的文采赢得了群众的喜爱。本文从选题、内容、行文等角度分析《燕山夜话》的特色,及其对现代报纸副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洁 《青年记者》2009,(22):89-90
邓拓(1912年~1966年)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在主持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期间,他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上开设杂文专栏《燕山夜话》。  相似文献   

5.
《燕山夜话》是邓拓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开设的一个杂文专栏。该专栏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大多数为号召群众读书、学习的知识性杂文,并广涉医学、教育、历史、文化等领域,为群众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科学的建议。《燕山夜话》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今天的副刊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暄 《新闻世界》2011,(5):140-141
邓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无产阶级报人,主编过《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前线》等报刊,提出过很多有价值的新闻思想。《燕山夜话》是他应《北京晚报》之邀开设的知识性杂文专栏,后汇编成册。它虽不是新闻,但却体现着邓拓先生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即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联系群众和用丰富的知识去办报。  相似文献   

7.
杂感式专栏言论是专栏言论中又一种重要形式。它属于务虚型富有文艺色彩的轻型的言论文体。它的名目繁多,散见各报刊的辟有随笔、随感、漫笔、杂谈、漫谈、札记、时评等等专栏,似可统称为杂感式专栏言论。从广义上说,都可称之为杂文。在我国,这类言论专栏较早见诸报刊且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有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面世的《新青年》“随感录”、“湘江评论”“放言”、《政治周报》“反攻”、《向导》“寸铁”,以及于三十年代初期业经改革后的上海《申报》《自由谈》和由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的“漫笔”专栏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来,办得较有影响的杂感式言论专栏,有作家个人主持的专栏,如邓拓于1961年3月19日《北京晚报》开设的“燕山夜话”、林放(即赵超构)于上海《新民晚报》长期开设的“未晚谈”等;有  相似文献   

8.
邓拓(1912年~1966年)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在主持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期间,他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上开设杂文专栏<燕山夜话>.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通过对邓拓本人的研究及对《燕山夜话》的研读,论述邓拓和《燕山夜话》诠释的副刊理念,提出“副刊是新闻与文学的结合”这一观点,并通过引证对这一观点进行基本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从1958年报纸创刊时起,副刊便一直是北京晚报的一面旗帜和一块金字招牌。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副刊历经50载春秋,始终与时代和民众同呼吸、共患难,其间的影响与功绩,以《燕山夜话》为最。从1961年3月19日开始,以马南邨为笔名,邓拓的《燕山夜  相似文献   

11.
邓拓写《燕山夜话》的题外话邓拓同志离开报社到北京市委工作以后,报社编委会决定,理论部的工作还请他代管一个时期,负责审阅理论版的文章,所以我还经常到他家去,送交稿件,汇报情况,请求指示;又加我们长期相处,建立了友谊,常常想念他,我总是找机会同他去谈心。有一次他问我:“我在北京晚报上写的《燕山夜话》你看了吗?有什么意见,听到什么反映?”当时我正想请他为本报多写点理论文章,所以就借这个题目闲谈起来。老实说,他当时已发表的《燕山夜话》,我是看了些,但是兴趣不大。为什么呢?因为我当时对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接触邓拓同志生前总喜欢开玩笑地对我们说:“我给《北京晚报》写《燕山夜话》,是被你们逼着上马的。你们真有一股磨劲儿。”确实,我们当时那股磨劲儿,也真够邓拓同志受的。按我们自己的行话来说,对有的作者,就是要抓住不放。邓拓同志就是被我们抓住不放的一个。当他还在《人民日报》工作的时候,在我们组稿作者的名单上,邓拓同志的名字就列在前面。很多作者都被编辑部的同志一个个“攻”下来了,唯独邓拓同志,因为他太忙,却始终没有得到合适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邓拓是一位深受人们敬重的新闻工作者。从1930年开始,就致力于党的组织活动和宣传工作。抗日战争开始,投入新闻工作,笔走龙蛇30年,曾任过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解放后直到1958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1961年,在他任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时,应《北京晚报》之约,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副刊五色土上开辟了杂文专栏《燕山夜话》,到1962年9月,共发稿153篇。因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四人帮”的迫害,于1966年5月愤然离世。邓拓也是一位才华出众  相似文献   

14.
正迄今为止,《燕山夜话》共有四个版本,即北京出版社1963年8月初版合集本,北京出版社1979年4月新版合集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燕山夜话》并附《三家村札记》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燕山夜话》注释本。其中,初版合集本共分五集,每集收录杂文30篇,共150篇。1979年4月版的《燕山夜话》是"文革"后出版的第一个合集本,文前有邓拓1958年的留影,邓拓1963年3月为初版合集本写的自序手迹,邓拓夫人丁一岚的《不单  相似文献   

15.
程世寿 《新闻前哨》2005,(10):16-17
著名报人普利策曾经把新闻记者比作社会这艘航船的“守望人”。这个比喻道出了记者的职业特征和社会责任。楚天都市报第二版开辟的专栏言论《楚天夜话》(作者曲直吟),既为“守望人”的社会责任作了现实注释,也为提升市民类报刊专栏言论的品位引领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邓拓《燕山夜话》里论及过“带汁诸葛亮”,典出《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什么叫“带汁诸葛亮”?就是“冒充的诸葛亮”,“假装的诸葛亮”。  相似文献   

17.
何锋 《新闻前哨》2003,(10):65-65
7月18日,“荆门市象山夜话爱心扶助会”正式成立。由一个节目而成立一个有影响的民间组织,在新闻界并不多见。《象山夜话》是荆门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一个节目,它的收听率不断上升。每晚10时,听众都会准时守在收音机旁,收听或参与长达一个小时的《象山夜话》节目。《象山夜话》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延河夜话》是陕西延安人民广播电台在2005年10月开设的一档晚间谈话类栏目,每天23:00~24:00播出。《延河夜话》栏目定位为30至55岁的并具有教高文化素质的听众。正如《延河夜话》片头所说“夜深了,四周不再喧闹,遥远里河明月高照,让我们一起夜度星河,用耳倾听,用心倾诉”。《延河夜话》就是  相似文献   

19.
《票证的故事征文》的不足北京晚报今年1月在文学与社会版开辟《票证的故事征文》专栏以来,已经出了数十期。从这样一个角度,对比过去年代物资匮乏,说明今日人民生活的提高和丰裕,证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进步,以警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应该说是个较好的题材。综观这...  相似文献   

20.
邓拓写《燕山夜话》的题外话邓拓同志离开报社到北京市委工作以后,报社编委会决定,理论部的工作还请他代管一个时期,负责审阅理论版的文章,所以我还经常到他家去,送交稿件,汇报情况,请求指示;又加我们长期相处,建立了友谊,常常想念他,我总是找机会同他去谈心。有一次他问我:“我在北京晚报上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