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探讨1998~2008年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响应之间的关系。分析显示:重庆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升级,发展态势良好;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城市发展速度落后于产业结构演变速度,但二者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响应程度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是互为因果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导致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反作用于产业结构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文中以山东省为例,定量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及两者的关系,就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其中,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发展给城市化以后续动力。本文在分析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演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提出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西的三次产业结构在“九五”期间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结构不合理和结构低质化仍很突出,存在着优化和调整的必要性。就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当前广西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目标取向应是进一步提高“二、三、一”格局的质量,不宜急于向“三、二、一”格局冒进。与此相适应,广西要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增加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的速度、质量和效率,加快第一产业的综合发展,提高其综合质量;继续加快发展第二产业,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本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重点和中心。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化、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具体分析,城市化包涵两层含义:其一,城市化是一个人口集中的过程,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致使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密度加大,每个城镇的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是城市化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其二,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的建设用地扩展,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很大变化。除此之外,中图版、湘教版的教材中也把产业结构的转变,即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看作是城市化的另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与现实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及内部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其变动趋势基本上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然而,通过对产业结构演变特征的分析,发现现阶段河南省产业结构仍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低下、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的能源效益差,发展模式粗放等问题.未来河南省应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使农业在保持基础地位的同时比重继续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遵循全国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第一产业人口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人口比重提高。其中,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上升幅度不断加快。人口结构类型由正三角型,经过鼓型过渡型,向倒三角型转变。与人口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农业职集团人口比重有所下降,服务职集团人口比重显著上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过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导致城市化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城市化的动因,城市化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根本标志。本文通过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城市化现状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关和回归分析,得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形成原因.两者之问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并提出两者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南京为例,从综合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产业结构变动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测算了结构变动在综合要素生产率中的贡献份额,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动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人民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的推动下,广西的农业产业结构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了调整,牧业、渔业的产值比重增大,产业地位提高;种植农业内部,经济作物的比重提高.这一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的调整,所形成的产业结构不能适应现在我国人民对多样化高质量农产品的要求,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调整.本文对深化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城市化动力及其机制问题更是一个研究的重要领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指影响城市化发生和发展的诸动力要素的综合及互动过程。城市化的速度快慢、质量高低、可持续性强弱等,都与城市化动力及其机制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对目前学术界城市化动力机制的观点进行了搜集与整理。  相似文献   

12.
1.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综合城市化水平还包括经济、社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在阐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系统的评价模型。对福建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已经进入良性协调发展阶段,但在时间、结构、功能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调;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应是今后促进协调发展的主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过程是个客观的历史过程 ,也是生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城市数目增多 ,各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加大 ,从而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比重的大小正是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程度的最重要指标。发达国家比重一般达到 60 %~ 80 % ,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却超过发达国家 ,但许多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主要不是随国内农业和工业生产的持续上升提高的 ,而是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以及人口增长过快 ,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的。近几十年来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 ,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工业化进程中,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1978年以前偏离了一般规律,1978年以后偏差得以迅速纠正,并沿着与一般规律相一致的方向发展,这种不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各个产业及其就业结构会呈现这样的趋势: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就业人数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在GDP中会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但就业比重不会有太大变化;第三产业将有很大发展,就业比重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6.
30多年来,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实现了优化,但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选择浙江省1978-2009年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数据计算其产业结构变动K值与Moore结构变动值,衡量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有利于考察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进程;运用计量分析法建立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发现,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少,第三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安徽省1978-2015年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数据与三次产业的就业量比重数据,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出变动两层因素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影响的模型,结论表明:(1)安徽省第一产业内部存在隐性失业,而且二、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足;(2)总产值的增加对就业增长有正向效应,但在加入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后这种效应开始减弱;(3)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产值增长的交叉作用对就业量有负向效应。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安徽省未来在产业调整上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任务;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8.
应用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广西的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进行分析表明,广西第一产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产业并不是主要发展动力,第三产业超前发展,使得经济出现"虚拟"高级化;与广东相比,广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还有待优化;与全国相比,广西的第一产业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广西应实施重点扶持第二产业,加快第一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全面发展,注意提高第三产业的现代化水平等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9.
Grange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西北三省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长期因果关系,但无明显的中短期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产业部门分解模型实证证明了该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因此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第三产业产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引导西北三省经济快速且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20.
工业结构变化是影响区域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从轻、重工业及分行业变动角度,运用AWD因素分解法对广西工业结构变化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化工业比例变化是导致广西工业能源强度变动的主要因素,而轻工业结构变化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冶金工业、电力工业是制约广西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行业;各工业部门能源强度效应,是近几年广西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主导因素,而结构效应对广西工业能源强度的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