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通讯工具,它成为了人们生活、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此同时,高校学生手机成瘾现象也日显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从学生"手机控"现象出现的原因、大学生"手机控"症状的主要表现和应对措施的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高校管理者的管理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智能手机丰富的应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目前,高校对手机依赖症给大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已达共识,而对校园"低头族"管理少有长效的方法。本文从人本理念出发,在尊重和理解当代大学生的诉求下,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进行深入思考,根据高校"低头族"的思想和心理对"症"下药,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信息时代赋予的红利。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较为普遍,已给大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处于网络时代的今天,需加强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的引导。面对"堵"难行的局面,通过从心理、行为和管理三个方面给予疏导式教育,用"三疏"法解决他们因网络成瘾而影响学业和生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它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伴随着劣势的一面。本研究旨在考察手机成瘾大学生与冲动性行为特别是冲动性决策之间的联系。我们使用了手机成瘾量表与延迟折扣任务程序,研究了988位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状况以及其中的70位被试的延迟折扣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手机成瘾程度的高低与反应时并无明显相关,但是无论延迟时间的长短,低成瘾性被试的延迟选项选择百分比远远高于高成瘾性被试。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率的增高,由手机引发的手机成瘾问题日益严重,明显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研究通过对2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具手机成瘾倾向的发生率是4.37%。男女生之间手机成瘾倾向的差异有显著性。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危害,并提出了戒除手机成瘾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对手机的使用出现了类似于成瘾的心理行为特点,其中不乏高校大学生.借助于手机成瘾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陕西省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孤独感虽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并不显著,但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大学生因社交抚慰而造成手机成瘾有显著影响.同时,大学生手机成瘾又反之对其孤独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手机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拍照、摄像、录音、上网、看小说、游戏……它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智能化,娱乐性和趣味性也越来越强。而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和成熟的阶段,思想最活跃,最易接受新事物。在大学校园里基本人手一部手机,并且随身携带。他们往往在出门忘带手机时魂不守舍,经常产生自己手机响了的幻觉,由于过于关注手机,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对手机依赖越来越强。大学生是新时期整个国家的希望,是国家未来人才资源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着眼于研究和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有关的心理因素,并针对这些心理因素,从社会支持、大学生自我管理、校园管理等多个方面寻找对策,帮助大学生克服手机依赖症,养成优秀的意志和品质,从而实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琳娜 《成才之路》2023,(14):61-64
“手机依赖症”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层面、心理层面、生活层面与学习层面,对学生自身发展与学校管理均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症”心理成因主要为心理诉求的需要、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成瘾心理的驱使。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快速融入群体,提升学生自控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营造减少手机依赖的外部环境、转移学生注意力,以此多维度有效干预“手机依赖症”,帮助学生尽快回归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9.
智能手机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发展,使其成为最大的网络使用终端,而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简要分析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机制,并论述学生手机成瘾的主要危害及教育策略,旨在有效解决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智能手机使用理念。  相似文献   

10.
随着通信制造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日益精进,手机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大学生是使用手机的主力军,由于过度或不恰当地使用手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湎于虚拟的手机世界,从而引发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对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对引发大学生手机成瘾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探析,并从大学生、学校、政府三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手机的广泛使用对现代人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进行随机抽样测量,试图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的一般特点,及自我控制对手机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有手机成瘾的倾向性,在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及心境改变四个维度上均差异显著;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别。对自我控制聚类分析后,自我控制各分组在性别、年级上都有显著的差异,其对手机成瘾也有影响,尤其是自我控制的冲动性维度和自我中心性维度对手机成瘾有明显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智能手机的诞生将传统手机仅有的通话和短信功能拓展到通过移动网络了解新闻时事、导航、交友、购物、阅读电子书、看视频等,手机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与此同时,一些人也越来越不能脱离手机,沦为"低头族",成为了手机依赖症患者,初中生便是其中一个群体.本文就初中生手机依赖症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干预手机依赖症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智能手机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许多大学生沉迷于手机之中无法自拔,逐渐沦为名副其实的"手机控"。文章分析了"手机控"的危害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是近些年来社会及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在校期间不正当使用手机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健康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正当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及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手机成瘾倾向的发生源于多方面因素。本文就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改变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学校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及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上网的日益普及,手机上网成瘾成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新动向.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经济承受力等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亟须建立国家、网络、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有机结合的立体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上网观,远离手机上网成瘾.  相似文献   

16.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36-140
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大学生"手机控"现象表现为:使用手机的时间长、进行手机娱乐的频次高、对手机的关注度高等。造成大学生"手机控"的原因有个体心理、个体对于手机技术的错误认识以及教育管控缺失等,可以通过社会政策干预、学校教育的良性引导及理性的自我管理来缓解此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张瑜 《铜仁学院学报》2013,15(3):111-113
手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手机上网可以获取所需资源;另一方面,手机上网容易成瘾,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干预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由此引发了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现象,甚至出现手机成瘾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笔者以上海电力学院为例,探讨了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和危害,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量表分析的方法,为大家指明对待手机的正确态度,帮助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减轻其对手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研究手机成瘾问题,本研究运用科学的心理测量方法编制了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并对随机选取的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主要表现为手机关系成瘾、手机娱乐成瘾和手机信息搜集成瘾。初步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88与0.921之间,分半信度在0.541与0.854之间,重测信度在0.469与0.759之间。初步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具有满意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手机成瘾现象在大学生中十分普遍,本研究分析大学生成瘾现象的成因,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从社会、学校、心理、大学生自身四方面提出解决对策,最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使用手机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