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
  蔡和森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人。1920年7月,他在法国蒙达尼会议上阐明了关于组织共产党的主张,同年8月、9月给毛泽东的两封信和1921年2月给陈独秀的信中,对此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并根据列宁的建党思想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经验,总结各国建党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是9月给毛泽东“共产党之重要讨论”信中正式提出的。早于同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制定的《中国共产主义宣言》。毛泽东在回信中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蔡和森的远见卓识和二人的息息相通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凌军 《湖南档案》2013,(9):26-27
一、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 蔡和森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人。1920年7月,他在法国蒙达尼会议上阐明了关于组织共产党的主张,同年8月、9月给毛泽东的两封信和1921年2月给陈独秀的信中,对此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并根据列宁的建党思想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经验,总结各国建党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张渝 《兰台世界》2013,(22):138-139
<正>一、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1.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者。蔡和森具有留法经历,在法国期间他阅读、翻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蔡和森潜心研读了《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数量超过百余部。他悉心研读、翻译了列宁、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的精彩片断与关键性章节。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宣言>经陈望道翻译进入中国后,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然而<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本在中国大地却迟迟没有找到,周恩来总理生前不无遗憾地说:"这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直到1986年这第一个中文版译本才在山东省广饶县刘集村被发现并公诸于世.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陈列柜里,摆放着现存最早的两本《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其中,1920年9月版《共产党宣言》封面上,"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几个字格外引人注目.北京中央档案馆里,摆放着中共二大唯一存世的首部党章——《中国共产党章程》,文件上亦赫然印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字样.正是由于张人亚的努力和坚守,这份记载着中国共产党起点的珍贵火种才得以穿过百年历史烟云,呈现于我们眼前.张人亚的守护,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向我们诉说着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信仰.  相似文献   

6.
《兰台世界》2014,(Z4):159-160
<正>革命历史档案是党和国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真实记录和历史见证,档案事业是一项很重要很崇高的事业。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档案历史,人们知道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直接从事过档案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从而加深了档案工作人员肩负"为党管党,为国守史"这一职责的光荣感和使命感。1923年6月,中共三大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罗章龙五人组成中央局,并选出陈独  相似文献   

7.
"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革命精神文化。烈士事迹的宣传是学习、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重要方面。在南京雨花台牺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有1519人,然而很多烈士的生平与革命事迹不详。和记洋行共产党员邓定海是1930年南京"四·三惨案"的重要历史人物。文章充分利用了历史档案、党史文献、口述历史以及新闻史料等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8.
《新青年》、《共产党》月刊、《向导》周报这三份刊物是中国共产党伟大进程中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刊物。1920年改组的《新青年》完成了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化转型;1920年创刊的《共产党》月刊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革命主张;1922年创刊的《向导》周报对推动当时国民革命运动和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深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三份刊物承前启后,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一 蔡和森(1895-1931)同志是湖南双峰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先后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书记、中央机关报编辑委员会主任等重要职务,对中共早期新闻事业和新闻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对蔡和森建党思想的梳理,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视角,也是评价其历史地位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正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曾取得过令全世界瞩目的辉煌成果,涌现了多位杰出的外交家。曾参与中印谈判、日内瓦会议,并率先提出中国12海里领海主权的章汉夫就是其中之一。章汉夫(1905—1972),江苏武进人。1927年加入美国共产党,后即转人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是少见的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学生,在校期间组织和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四和五卅革命运动。毕业后,章  相似文献   

12.
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伊始的机关刊物。同年11月,作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理论性刊物的《共产党》月刊问世,李达同志任主编。《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基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刊的直接前身。不久,作为中共中央时事政治机关刊物的《向导》周刊,于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等同志主编;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疯狂迫害共产党人,1927年7月18日,《向导》周刊被迫在武汉停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中央通讯》和《中央政治通讯》。为  相似文献   

13.
马宁 《出版发行研究》2017,(10):106-108
创刊于1920年11月的《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刊,主要内容是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俄国革命的经验,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共产党》月刊的出版发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4.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反腐败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反对贪污腐化的文件.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之前,中共一直处于秘密状态,全国只有党员432名,组织发展较慢.1924年1月,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党"从小团体过渡到集中的群众政党",大量吸收工人、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入党.到1925年10月,党员已达3000多人,党员人数大量增加,党员成分具有多元性.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中共党组织发展进入快车道,到1926年9月中共党员已达1.3万余人,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开时,中共党员已达5.7万余人.但是,在中共党员人数急剧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投机分子乘机以革命之名混入党内,发生侵吞公款、化公为私等贪污行为,损害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时期,我国第一批无产阶级报刊相继诞生。在这些报刊上涌现了大量通讯作品。读过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理论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一九二○年十一月七日创刊,现在仅能看到第一至第六期,由李达主编)、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一九二二年九月十三日创刊,一九二七年七月十八日由于国民党叛变革命而被迫停刊,由蔡和森主编)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一九二五年六月四日创刊,六月二十七日被迫停刊,由瞿秋白主编)上所刊登的通讯,使人感到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这期间的报刊领导者,把通讯体裁当作唤起民众觉醒,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出版发行的繁盛时期出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战期间,当时革命根据地"红色图书"的发行不但为毛泽东的著作及共产党的抉择、方针政策提供了有力的宣传,也为与国民党在前线的思想抗争取得成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研究探寻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红色图书"的出版发行,对现今社会的图书发行事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蔡和森(1895-193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在五四运动前,"在湖南一般先进的青年中就盛称毛蔡之名,而奉之为表率".作为党的杰出的理论家、宣传家,蔡和森理论宣传的重大贡献在于他当年所任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向导>.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是军阀统治的时代,抵制军阀专制,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人民面临的任务。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指出:“最受压迫而最有集合力的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会上瞿秋白当选为中央委员,与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彭述之组成中央局,并与蔡和森一起担任宣传委员,负责主编《向导》。  相似文献   

19.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80周年华诞之际,回顾党的历史,人们不会忘记一个人,他是第一代中共党员,共青团的开拓者,山西党团组织的缔造者,在早期党的理论建设中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就是被称作"中国青年革命的健将"的高君宇同志.  相似文献   

20.
阎鸣 《湖北档案》2001,(7):43-46
编者按:项英同志是中国革命进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一个时期他的名字被人们遗忘.今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展览中,恢复了项英的历史地位.本刊发表这篇文章,以纪念这位从湖北走出去的革命先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