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沃土,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兴旺发达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是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和内在需求。翻译专业学生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应从认知、情感态度以及行为层面提升翻译专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要明白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是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教师要认真研读历史教材,根据每课的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历史教材中的丰富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过去、把握今天、面向未来,让学生在历史教材中体会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逐步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要依托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追根溯源,从汉字词根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丰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内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两为”原则,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显性”课堂与“隐性”课堂相结合等路径,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88):99-100
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材各个板块都设计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德育课程,须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诵读、解读、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深化学生文化认同,坚定学生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后,应能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这就要求教师应注重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具体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所指的"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与坚守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因此,应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用红色革命文化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定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基本内容。学生的文化自信源自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源自对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旺盛生命力的坚定信心。中华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采取“引领学生围绕古诗词深思细品、精思熟读以及巧思妙讲”等有效策略,认同、积淀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此助力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学科教学需要融合传统文化教育,以帮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包括:依据学情特点和教材内容,积极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境氛围;基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精心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与作业;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合理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价方案等。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力量,故而作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学生也应不断增强自身在文化认同方面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意识。这便要求广大高职院校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高职学生对璀璨绚烂、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建立强烈的家国情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并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大高职院校可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不断强化氛围营造这四种途径来加强高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意识,以使高职学生能够成为心怀爱国情和强国志,并拥有报国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唐沂  刘艳平 《海外英语》2022,(6):235-23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的育人功能。在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引导学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激励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育人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故事”形式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英语基本功的基础上自信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有其生成依据和现实逻辑,它源于对传统与当代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豪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文化时代价值和现存状况的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它蕴含的丰富内容厚植了文化自信的底蕴,它具有的时代价值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底气,它涵养的内在精神提振了文化自信的信心。坚定文化自信,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融进去""走出去",用鲜活的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之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3.
王敏香 《教师》2023,(9):33-35
古诗词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将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进而树立起文化自信心。文章将从诵读引领、合理想象、文本赏析和知人论世等角度,探索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浸润式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诗词阅读和解析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其阅读体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起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根。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共富、天人合一等养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更有深度、厚度,引导中华民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古诗词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推动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促进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一、将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一)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诗词歌曲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精髓,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将古诗词歌曲融入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张丽珍 《新教师》2023,(1):48-49
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引领学生走向文化自信,是英语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语言实践,通过“链接生活,唤醒文化体验;解读内容,理解文化内涵;比较异同,增强文化认同;拓展知识,树立文化自信”等策略,让学生在语篇学习中深入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在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在拓展文化知识中感悟文化的价值,最终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中国大学生有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自觉的传承和认同。为了解决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逻辑,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原则,打造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形象,将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环境,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效果,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文言诗文的人文教育作用如下:引导青少年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需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检验、评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成果标准在于是否满足新时代需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前提在于坚定文化自信,顺利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根本在于立足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中国人的生命底色,中小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当下,经典诵读已经成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抓住学生记忆的黄金期,带领学生诵读中华优秀经典古诗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