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魏晋南朝时期,文学理论著作层出,文学理论有了长足发展。意象理论在此时也渐趋成熟,陆机《文赋》与刘勰《文心雕龙》两部著作对意象理论影响最大。本文在分析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基础上,着重梳理诗经楚辞传统及汉赋影响下魏晋南朝意象理论的发展情况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刘勰写《文心雕龙》,是根据儒家传统的文学观来阐明他的许多理论的。但是魏晋以来的“文学自觉”,往往与老庄思想的流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形成系统的文学理论的作者刘勰,不能不受到对文学创作很有影响的老庄思想的濡染,在《文心雕龙》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窥见老庄思想影响的痕迹,在一些问题上,刘勰选取了老庄论述中的观点和材料,加以改造,赋予新的思想,作为自己文论的组成部分和进行战斗的思想武器。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通变是刘勰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命题。刘勰在《通变》篇中首先强调继承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通则可久",同时又指出了革新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变则不乏"。刘勰的通变论主要受到《周易·系辞》的影响。以往学者们大多认为通变论侧重的是"通"而非"变",更多关注于"通"即继承问题的研究,而对于"变"即革新问题关注不够。探究刘勰的通变论,对当今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勰《文心雕龙》的《通变》篇阐述了文学创作中的"会通适变"问题,首创了文论领域的"通变"说。在这一学说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下,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实践在"会通"与"适变"的矛盾冲突过程中发展前进。直至叶燮《原诗》问世,才重新调和"会通"与"适变"的矛盾冲突,再次回归刘勰"通变"说的正轨。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中,对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文心雕龙》进行现代意义的阐释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本论文即从比较诗学视域,来谈谈对《文心雕龙》进行影响研究的理论现实意义、接受佛学思想影响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刘勰怎样创造性地借鉴佛学思想,创造出独步前人、有巨大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6.
《隐秀》是《文心雕龙》中的一篇残文,关于现存版本是原文还是后人填补问题,历来存有争议,且尚难以定论。但作为刘勰论文学创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思想,它反映了刘勰对文学创作的一种美学要求,且对后世文论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隐秀"及其包含的美学意蕴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刘勰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情"本论是《文心雕龙》文论的重要内容,贯穿全书之始终。"不离辞情"、"文辞尽情"的"情"本论不仅来自于对文学本源问题的深刻认识,也是对情感与文学构思、文学风格、文学风骨和文学发展等文学创作问题的关键论断。刘勰从文学构思、文学风格、文学风骨等多维度出发,形成了《文心雕龙》"情"本创作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是《文心雕龙》研究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是理解刘勰文学理论思想及其美学思想的关键入口。刘勰对言意内涵的考察着眼于文学创造的特殊规律,立足于文学活动的特殊语境,应将《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置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四个环节:艺术准备、艺术构思、艺术传达及艺术鉴赏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概论,它集先秦两汉至齐梁时代文论之大成,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特点。然而,该书中有不少问题,仍须继续探讨,对其中刘勰的宗经主张如何评价,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宗经思想贯穿整部《文心雕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在评论这一思想时,有人认为是保守的、落后的,还有人根据这点而判断《文心雕龙》是唯心主义的文学理论,从而贬低了这部著作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然"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存在着一种以"自然"为核心的文学观,系统体现在魏晋六朝《文心雕龙》、《诗品》两部鸿篇巨制中。刘勰以"自然之道"为基础,以"自然"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发生、文学创作以及文学风格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钟嵘《诗品》则在诗歌理论上确立了"自然英旨"的审美标准,提倡"即是即目"的"直寻"创作方法,进一步促进了"自然"论文学观的确立,并对后世文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养气》篇的主旨是针对为文伤命的现象,讨论如何在文学创作中保养生命的方法。刘勰从古今文学的演变、年龄、器用、实例等多个角度论证了为文伤命的客观存在,从文学创作的本质特征论述这种现象的不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养气的具体方法。刘勰的养气方法重在"节宣",使心情保持舒畅的状态,而不使其壅滞;劳逸结合,张弛适度,使笔锋常利,而不对身心造成伤害。郭晋稀等怀疑《养气》在《文心雕龙》的篇次位置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刘勰的养气论表征着中国古人对为文伤命现象的深刻体认,并且开始自觉地探讨解决之道,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意象"由意和象组成,立象以尽意。意象作为一个文学理论术语,第一次提出来的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意象",指的是一切悟彻人生的艺术家能运用笔墨描写想象中的景象。"孩童"作为人物意象也常常出现在很多诗人的作品中,因为其纯洁无暇、天真烂漫、悠游自在,可以让诗人感受到宁静平和、返璞归真的象外之趣。  相似文献   

13.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是在我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史上,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造革新的第一个专篇,对于文学创作发展的理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刘勰的这一重要理论贡献,近代研究《文心雕龙》成就卓著的专家们已有许多阐发与评论。但仔细研读原著,我感到尚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这里仅就其“通变”的主要涵义以及对通变说的不同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对刘勰的定位问题,这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大事,因为刘勰的文名实在太大了,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着刘勰研究者。它既涉及对《文心雕龙》性质的认识,也涉及对刘勰著作《刘子》一书的认证上。文论界定为文学理论批评家,哲学界定为自然主义哲学家。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思想家兼文学家是常有的事,何以在刘勰身上出现如此大的分歧呢?这当如胡道静说的"人们的头脑多框框,看问题就僵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创作理论的专著,内容博大精深,体系完整而严密。刘勰在继承前人理论遗产的基础上,总结了创作经验,并提出了自己很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理论。刘勰在文学理论的不少问题上,为我们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是刘勰历时十余载精力写就的一部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著作。他对作诗论文进行了总结 ,注重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从《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中 ,我们可以看见孟子的文学理论观“知人论世”对刘勰的影响。刘勰博览群书 ,杂观百家对各种文学体裁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刘勰既通历史又晓人情 ,进而以窥文情。整个《文心雕龙》的创作就是一次“知人论世”观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刘勰因对齐梁时期浮靡轻艳的讹滥文风深感不满而苦心孤诣地写出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阐述他的文论观,并期望改变当时文风。《文心雕龙》的博大内涵历久弥新,通过梳理、总结刘勰《文心雕龙》文术论的内涵,再以《文心雕龙》文术论为例浅谈对中国古代文论现代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出现在我国齐梁时代的一部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它从探索我国古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发展历史的客观规律的高度,对我国先秦、两汉、魏、晋、宋、齐各朝的文学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和总结,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部巨著不失为我国古代文论宝库中的一颗珍珠,给予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以很大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比兴"是中国传统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对"比兴"修辞有着详尽的论述。《比兴》篇不仅创造性地总结了前人对"比兴"辞格的界定,而且还规定了"比兴"修辞在文章写作中的一些方法和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奇正"观是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理论。刘勰能够清醒地看待文学的新变,提出"执正以驭奇"的折中主义文学观。同时,"奇正"观有丰富的内涵,这使刘勰在对待"奇"的问题上有了两种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