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北京档案史料》2005,(1):46-82
根据1948年6月北平市地政局统计旧表,北平市面积包括内7外5郊8,计20个行政区的范围,直至1948年底。自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到1966年,北京市行政区划曾作过9次较大的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央警卫团派出7个连共800多人,以"北平市公安总队"番号进入北平,一方面了解北平的各种情况,为党中央、毛主席驻北平的警卫工作作准备,另一方面担负以彭真为首的中共北平市委、以叶剑英为首的军管会,以及部分先期人城的中共中央机关、各主要民主人士、国民党和谈代表的警卫。以此为开端,拉开了创建新中国开国时期警卫工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孙国 《湖北档案》2005,(2):76-79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央警卫团派出7个连共800多人,以“北平市公安总队“番号进入北平,一方面了解北平的各种情况,为党中央、毛主席驻北平的警卫工作作准备,另一方面担负以彭真为首的中共北平市委、以叶剑英为首的军管会,以及部分先期入城的中共中央机关、各主要民主人士、国民党和谈代表的警卫.以此为开端,拉开了创建新中国开国时期警卫工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机关“不声不响”进驻北平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央警卫团派出7个连共800多人,以“北平市公安总队”的番号进入北平。虽然部队进驻北平,但大家的心里却始终悬着,此时的北平并不太平。  相似文献   

5.
孙国 《湖北档案》2005,(1):76-79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央警卫团派出7个连共800多人,以“北平市公安总队”番号进入北平,一方面了解北平的各种情况,为党中风,毛主席驻北平的警卫工作作准备,另一方面担负以彭真为首的中共北平市委,以叶剑英为首的军管会,以及部分先期入城的中共中央机关,各主要民主人士,国民党和谈代表的警卫。以此为开端,拉开了创建新中国开国时期警卫工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北京动物园每天都接待着国内外的众多游客.喜欢书法的游客会发现,在北京动物园的正门、西南门、西北门和北京海洋馆的入口处,虽然都挂着"北京动物园"的牌匾,但字体却有两种,一种是毛体(毛泽东),一种是郭体(郭沫若).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得从北京动物园的历史说起.1949年3月,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财经资产处理委员会将原北平农林实验所移交北平市人民政府建设局.  相似文献   

7.
1933年,袁良任北平市长,励精图治,制定了三年市政发展计划,开始了北京历史上一个市政发展较快的时期。城市行道树在美化市容、调节气候以及供市民休憩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市政事业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也被纳入了市政发展的计划之中。本组史料主要包括三个主要内容:一是市政府技士孙葆琦奉命拟定的《北平市行道树计划书》,对北平栽植行道树的意义、难点及进行之方法、步骤作了详细的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一年,也是我踏上记者岗位的第一年。50年过去了,1949年依旧深深刻印在我脑际,有多少难忘的人和事在我心底翻滚,使我情不自禁,写下记忆深处那些鲜明的印象和镜头…… 当时平津战役已经打响,由彭真任书记的北平市委和由叶剑英任主任的北平市军管会在良乡正式成立。接管北平急需大批干部,我们这批从北平、天津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就成为合适的人选。经市委组织部分配决定,我去人民日报社兼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记者。我和北大的陈迹、陈骥,燕京的陈泓一起,向负责北平新闻工作的范长江同志报到,他对我们这几个“新兵”表示热烈欢迎。 我的记者生涯从此开始了,那时我20岁,是人民日报社最年轻的记者。  相似文献   

9.
正五月,是劳动的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因战乱而民生凋敝、百废待兴。那时全民性劳动的重要内容,就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初的北平,满目疮痍,宛若巨型垃圾场。几个月后,这里将成为新生共和国首都,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万众瞩目的开国大典。所以,市容改观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宣布全国兵役缓征一年,于1946年10月颁布新的兵役法,采用征兵制度.南京国防部电令北平市政府自"双十节"恢复征兵工作,北平市作为北平团管区下辖的特别市,积极配合南京国防部的征兵动员令.由于战争形势和战时财政的紧张,加之民众入伍意愿不强等诸多原因,导致征兵工作遇到极大困难,国民政府采取强制、逼迫等手段引起北平民众怨气激增,并最终导致国民党在北平失去民心,为北平和平解放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
正1949年,农历己丑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这一年具有翻天覆地的里程碑意义: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东方屹立;历经磨难的千年古都,被确定为国都,完成了从北平恢复为北京的华丽转身。翻开尘封70年的档案,这一年古都的错综复杂与波澜壮阔历历在目。和平解放北方的冬晨,朔风凛凛,似乎整个世界都被刺骨寒气裹挟。1949年1月1日清晨,古都北平刚刚苏醒,有早起的市民打开房门,看到墙上多了两张新贴的布告:《北平市军  相似文献   

12.
强光美 《北京档案》2021,(11):51-53
作为新中国的首都,自1949年1月31日和平解放以后,北京城经历了由"旧"到"新"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建设新世界"能力的重要窗口.1949年2月2日,《人民日报》(北平版)发表《为建设人民民主的新北平而奋斗》一文,宣布"我们已经推翻了一个旧北平,开始建设一个新北平."[1]随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发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2]的号召.由此,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踏上了"建设新北平"的征程.  相似文献   

13.
1935年。北平市面日见萧条,无衣无食者有增无减。生活在底层的贫民依赖慈善团体施赈救济者为数甚众。当时北平登记备案的慈善团体有20余处,但大都各自为政。平日缺乏联络,临事缺少互助,阻碍了北平市救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鉴于此,北平市社会局提出组织北平市各慈善团体联合会的动议,得到各慈善团体的响应。12月23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地点由西柏坡迂往古都北平。3月21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北平市委、市政府和北平驻军.在北京饭店召开了迎接中央进北平会议.成立了以叶剑英为首,聂荣臻、程子华、刘亚楼、李克农等五人组成的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由叶剑英主持工作。  相似文献   

15.
《北京档案史料》2010年第2辑主要刊布了以下几组史料:北平解放后首次工业登记(续二)/梅佳选编内容1949年5月至6月开展的北平市工业企业登记工作分两期进行,《北京档案史料》于2009年第4  相似文献   

16.
"一二九"运动后,我国先进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一九三六年二月一日在北平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抗日救国活动.北平市公安局奉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密令多次侦察"民先队"的活动情况,以便进行镇压.这些密探的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先队当时的活动情况.现从北京市档案馆所藏档案中选出几件予以公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着冬季的临近,劫后灾黎的救济刻不容缓。为此,国民政府社会部多次致电北平市社会局,要求北平市社会局积极推进当地善后救济事业的开展。北平市社会局据此要求,采取了扩大举办冬令救济、救助失业劳工、对原有的救济机构进行扩充改组等一系列措施。本组史料即反映了这些方面的概况,对研究北平善后救济措施及当时救济机构的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关失业劳工的救济,可参见《北京档案史料》2007年第3辑“抗战胜利后北平市救济失业工人史料”。北京市档案馆藏,档号:J2—7—592。[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工巡总局改为巡警部,内外城工巡局分别改为内外城巡警总厅,下辖分厅,分厅之下设区,即北京设区之始.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西直门入城接管防务,宣告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2月,中共北平市委派员接管旧政权,建立各区人民政府.同时,基本沿用了旧行政区划及名称,即第一区(内一区)至第七区(内七区)、第八区(外一区)至第十二区(外五区)、第十三区(郊一区)至第二十区(郊八区).  相似文献   

19.
郑慧 《北京档案》2009,(2):50-50
中医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清朝时的皇城根儿,聚集了众多老字弓药店,同仁堂、鹤年堂…….1932年的<北平市工商业概况>记载:"北平药业,自明清以来,极有声誉.其开设最早至今仍负盛名而未替者,在明有西鹤年堂,在清有同仁堂.  相似文献   

20.
李芬 《北京档案》2016,(12):39-41
"中共中央进北平"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国家记忆——新中国1949》系列节目,其中第二集即《中共中央进北平》.该集历史地再现了1949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的前前后后,但是受节目容量所限,未能展现当年中央进京的历史细节.本文对此将再作探究与考证,以充实读者对新中国"开国第一大事"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