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定比分析法对中国共产党非自觉状态的媒介素养教育加以考察,认为:由于历史条件等的限制,中国共产党的非自觉状态的媒介素养教育与当今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质内涵相比存在许多的不足.但瑕不掩瑜,其中最大的启发在于:中国当今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应在借鉴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我国的国情,形成中国本土化的、独具特色的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2.
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媒介素养教育已历时四分之三世纪,由于各地状况不一,关于媒介教育的理解及实践却不尽相同.媒介教育教什么?本文以此为线索,对西方媒介教育及其研究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其重点和理念的变迁,认为西方媒介教育观念始终是以"公民"为起点,延续的是西方启蒙运动以来那种理性、自主的传统.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念与实践,与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媒介、教育的传统密切相关,这是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在向西方的学习与借鉴中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百年理论难题的破解与完善刘诚、徐之顺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百年理论难题的破解与完善》(以下简称《百年》),不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纵向维度,而且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横向维度,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发展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是近年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又一新收获。  相似文献   

4.
胡正强 《青年记者》2012,(11):16-18
媒介批评的欲望、动机虽然往往是因传播实践而激起,但支撑在其背后的则是人类传播活动漫长历史的整个过程.媒介批评作为一种精神性活动,其思维方式与新闻传播显然有所区别,透辟的理性解析和文化阐释无疑是其话语实践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20世纪90年代媒介批评学从西方引进大陆,中国媒介批评史的研究也渐渐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中国媒介批评的发生和开端自然也就成为其中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冠华 《传媒》2021,(2):91-93
在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及大量其他诸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媒介的具体表现与思维方式变化,能够洞见如今的媒介正沿着"低维度→高维度→更多维"的方向逐步发展.该趋势不仅表现出视觉时空维度的升维,还伴随着其他感知维度不断叠加和维度感知明显向内增强的趋向,且这一系列变化还同时反作用于受众的思维维度,也表现出类似维度提升的倾向,综合佐证了当代媒介发展中存在的升维趋势.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坚持版权法治实践是党的百年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版权事业大门的钥匙.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版权保护,创新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版权法治道路,为我国版权从无到有、从版权大国走向版权强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指引.本文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历史阶段党的版权法治实践进行梳理,客观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版权发展成就,探索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版权法治实践道路上的思考与智慧.  相似文献   

7.
季为民  李斌 《当代传播》2021,(4):27-33,38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在启蒙救亡、革命建设的民族民主革命实践中孕育发展,历经萌芽探索、实践成熟、曲折前行、改革发展,当前进入新时代理论创新的新阶段.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实践中探索积累、发展升华,每一阶段都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成果,彰显了中国特色新闻学术的魅力和优势,蕴含着理论传承和创新的历史逻辑.本文在梳理每个阶段的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理论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1,(8):28-37
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实况转播是一次具有节点意义的中国新闻宣传实践,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媒介仪式。以戴扬与卡茨的"媒介事件"理论关照"开国大典",可以发现"开国大典"尽管呈现出戴扬与卡茨式"媒介事件"的若干特征,但作为承载着深厚中共传统和典型本土要素的症候式传播实践,其独特面向需要放置在中国/中共新闻实践中予以考察。研究认为,中国/中共新闻宣传史脉络中的"开国大典"溢出了"媒介事件"理论的视野,塑造了中国式的媒介仪式典范,并为"媒介事件"这一西方概念提供了中国语境的实践检验与更为丰富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发挥传媒的作用.新闻评论作为表达观点的新闻体裁,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百年来受到党报的高度重视.党通过在各级机关报上发表评论,传递党的理论、思想、路线、方针、政策,进而实现政治意图.百年来,传媒系统与政治系统、社会系统相互交流,促使党报新闻评论的表征与建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党报新闻评论的主导功能体现为"革命宣传的报刊武器""政治动员的话语建构""执政主张的言论阐释""真理探讨的言说回归""市场经济的舆论助推""政党观点的多维表达"等方面.党报新闻评论功能的嬗变充分表明,党报评论是党形塑媒介武器、提升政治稳定度、为党的政治活动提供强大媒介保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雅安市档案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重要指示,积极参与"印记100"建党百年档案宣传系列活动,开展全市档案系统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档案文化活动,尤其是提前谋划出版《百年雅安档案珍赏》,旨在系统梳理百年来镌刻的不朽记忆和家国情怀,用档案呈现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的初心和使命,用档案见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献礼建党百年华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镜式、灯式、神话式等三种传播研究方式,认为我国传播学研究存在三种态势,建议我国的传播学研究走“学术趣味”+“现实关怀”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蒋锐 《新闻界》2009,(1):18-20,23
本文将“分众”与“聚众”作为两个独立传播形态来探讨,侧重研究在传播过程中如何把控好分众传播与聚众传播的取舍,厘清两者的范围关系,警示当前过分强调受众“碎片化”趋势的现状,避免走入盲目分众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国际传播问题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仙 《新闻界》2009,(1):15-17
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探讨了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国际传播问题,主要从传播技术、传播业务、传播信息量、传播内容、传播资源、传播形态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Communication Teacher》2013,27(1):30-34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activity is to help students evaluate practical advice about communication with 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

Applicable courses: This activity can be adopted by a variety of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courses including: persuasion, interpersonal (family, gender, and/or intercultural), organizational or small-group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communication courses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mani Holocaust experiences by mapping out the silences that haunt this question. As a case study, the article uses the testimonial documentary Porraimos: Europe’s Gypsies in the Holocaust and argues that the Romani Holocaust question is entangled in a moral discourse described in Lyotard’s Le Differend. Bearing witness to the differend can give new insights in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olocaust,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Romani identity, and the framing of media witnessing.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face and its relation to witnessing arguing that the affective feel of the differend that interpellates one as a witness is delivered through the face.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时现有跨文化传播理论的思考以及对跨文化传播活动实践的审视和分析,对跨文化传播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和确认。  相似文献   

17.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VISIONS AND REALITIES edited by William H. Dutt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price not given, ISBN 0–19–877459–1 hard, 0–19–877496–6 paper, 464 pp., figures, tables, notes, bibliography, index)

ETHICAL ISSUES IN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by J. Vernon Jensen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1997—$49.95/ 27.50, ISBN 0–8058–2035–3 hard, 0–8058–2036–1 paper, 236 pp., notes, bibliography, index)

TEX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METHODS FOR DRAWING STATISTICAL INFERENCES. FROM TEXTS AND TRANSCRIPTS edited by Carl W. Robert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1997—$74.50/ 34.95, ISBN 0–8058–1734–4 hard, 0–8058–1735–2 paper, 316 pp., charts, notes, references, index)

TOTAL PROPAGANDA: FROM MASS CULTURE TO POPULAR CULTURE by Alex Edelstein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1997—$79.95/29.95, ISBN 0–8058–0892–2 hard, 0–8058–0892–2 paper, 345 pp., notes, index)

RELIGION, AND CULTURE by Stewart M. Hoover and Knut Lundby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7‐$24.95, paper, ISBN 0–7619–0171‐X, 332 pp.. notes, index)  相似文献   

18.
Communication     
MEDIA ECONOMICS: THEORY AND PRACTICE edited by Alison Alexander, James Owers and Rod Carveth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1993— price not given, paper, ISBN 0–8058–1307–1, 391 pp.)

MEDIA MANAGEMENT: A CASEBOOK APPROACH by Stephen Lacy, Ardyth B. Sohn and Jan LeBlanc Wick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1993—price not given, paper, ISBN 0–8058–1308‐X, 391 pp.)

MEDIA ANTHROPOLOGY: INFORMING GLOBAL CITIZENS edited by Susan L. Allen (Westport, CT: Bergin & Garvey/Greenwood, 1994—$49.95, ISBN 0–89789–342–5, 208 pp.)  相似文献   

19.
传播学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60年代开始风靡北美和西欧而成为一门显学,许多大学纷纷创办传播学科。[2]亚洲的传播教育发展迅速,不少地区纷纷扩充和建立传播院系,购置先进的设备,招收大量的学生,传播教育工作者更是信心十足,这种状况在台湾,香港,新加坡及韩国地区尤为明显。[3]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播学在中国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大众传媒,1995年,一些高校开始招收传播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20.
郭静 《编辑之友》2016,(12):59-62
我国的传播学界习惯将凯瑞的《作为文化的传播》与戴扬和卡茨所著的《媒介事件》视为一脉相承的传播学仪式研究著作.并出现了相当一批打着“仪式观”旗号,而实际上却是秉持着“传递观”的行为研究、应用研究.笔者认为,《媒介事件》与《作为文化的传播》从“仪式”内涵到研究范式均存在很大的不同,并指出凯瑞的仪式观和我国主流的哲学观、传播价值观以及民主观均不相符.而我国学者明明秉持着“传递观”却非要戴上“仪式观”的帽子则反映出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