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董红果 《新闻传播》2012,(6):145-147
本文选取大型电视纪录片《敦煌》为研究案例,以视觉符号重塑历史信息为切入点,对视觉符号在时空中的运动进行分析,以此阐明视觉符号于意义重构的过程中带来的图像转向与观看隐喻问题。论文包括绪论、研究方法与设计、《敦煌》视觉符号分布与分析、研究解读以及结语。从视觉符号的历史性与空间性着手,关注视觉符号与历史叙事、视觉符号与文化交流的逻辑关联,探讨视觉符号的"相似性"、"拟像性",以此明确视觉符号与物理世界、视觉符号与文化空间的共生关系,由此构建观者与图像符号的时空存在。  相似文献   

2.
高飞 《出版广角》2014,(4):68-70
文章从思维与传达的角度对广告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广告设计中隐喻思维的方式及过程,并从图像表现、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以及画面氛围营造等方面,阐述了隐喻思维在广告中传达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2019年短视频继续呈增长态势,流量仍然是"兵家必争"。作为图像传播,短视频呈现出从内容到平台,再到用户,直到形成市场影响力的生态链发展模式。在这个商业化的生态系统中,存在于一切使用视觉形象的人造媒介中的视觉隐喻,成为一套激发洞察力的策略,也是用户思考的工具,对短视频的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选取快手平台"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为研究对象,在视觉隐喻的理论视域下,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考察隐喻机制的生成规律和表现特征,为短视频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视觉文化与消费主义的融合,短视频成为了影响女性身体审美标准的重要工具,而关键意见领袖在构建女性身体消费的视觉隐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存在于一切使用视觉形象的媒介中的视觉隐喻,源于其认知性,表现为视听修辞形式,间接地传达隐喻使用者的真实意图,以期实现隐喻生产者与用户的共鸣。本文选取了四位顶级关键意见领袖,在视觉隐喻的理论视域下,考察隐喻机制的生成规律和表现特征,为女性身体消费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探索插图的伦理问题,以期助力儿童读物的良性发展。通过梳理外文文献,结合国内儿童读物插图现状,探寻插图伦理边界把控的治理观念。研究发现,插图伦理主要体现为“过程伦理”和“意义伦理”两大范畴,插图伦理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图像操作、道德性、审美性、身体认知、信息适恰问题,这五个方面极易引发插图伦理风险。儿童读物中插图的伦理边界把控,应坚持构建插图美育准绳、营建图像观看结构之善、筑牢主流一元主导地位的治理观,规避图像之“恶”,维护儿童读物秀美悦目的视觉环境。同时应加强对插图的相关研究,并提升儿童的视觉素养。  相似文献   

6.
莫漠 《视听》2023,(9):49-52
视觉修辞关注图像的意义体系,强调对符号信息意指形式的挖掘。导演程耳利用极具个人化风格的量子纠缠式叙事,引出空间隐喻的社会表达、生态表达以及精神表达。在视觉修辞视域下,《无名》通过土地、领带、楼梯等意象的表意性、多面性和象征性展现了文化衍义的层次感,使得影片具有修辞性意义与视觉文化意涵,从而实现悬疑历史电影文化认同的符号建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现代隐喻理论,分析广告中常用的三大隐喻功能,即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和社会功能,旨在帮助广告商分析和运用隐喻功能、增加广告的创新性和说服力。通过对梅花电视库2003-2006年1月洗化类、食品饮料类、酒类、家用电器、家具用品类的广告分析以及网络广告的剖析,本文发现隐喻功能,特别是视听隐喻表达是广告传达的策略途径。这些功能的恰当运用可以有效地增加广告的经济与形象效益。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9,(9):82-89
语图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哲学、图像学、符号学、文学等学科领域中,语图关系都是研究的重点。在新闻传播领域内,语图关系的研究重点关注具体的文本中语言以及图像所达到传播效果,注重传播实践。而随着视觉修辞领域的兴起,语图之间如何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更好的修辞效果,成为视觉修辞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视觉修辞中语图关系有必要立足于哲学脉络中两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弄清语言和图像发展的哲学脉络。本文从哲学视角试图勾勒出语图关系的发展史,弄清其学理脉络,并对视觉修辞领域中语图关系的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域,为语图关系研究提供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澄清麦克卢汉所提出的空间形态,并获得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新理解,本文重新梳理了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的形成过程。首先,将麦克卢汉对空间问题的关注追溯至其青年阶段所进行的文学环境研究。同时还指出在英尼斯等人的影响之下,麦克卢汉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研究空间问题,并提出了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还逐步衍生出其它空间形态。直至暮年,他还坚持对上述空间进行细分和完善,并试图探寻它们的作用机制和演变规律,最终实现了对媒介的理解。此外,本文又进一步阐述了其媒介思想所依赖的知识传统,并指出其源于中世纪三学科中的语法所延续发展而来的知识传统。因此,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是基于经验类比而形成的隐喻概念。  相似文献   

10.
李虹 《编辑之友》2022,(9):82-86
在一本儿童图画书中,既有文图关系也有图文关系,文先图后还是图先文后有赖于创作者的设计思路和表达诉求。一般来说,文字遵循讲述系统,以故事化叙事营造文学氛围;图像遵循绘画系统,以视觉化叙事描绘故事发生的背景。文字与图像表达方式不同,互为他者,存在着竞争和压制的关系,但在为图画书服务的目的上文图一体,相互影响,彼此成全,赋予对方以活力,共同完成图画书的叙事功能,有效避免了文图“互为翻译”,达成文字与图像叙事的视觉化表达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