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近来一直在读历史书籍,目前手上的是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年初则一直在读日本史学家司马辽太郎写的《项羽与刘邦》。 后来与张纪中老师相识,他因明年要开拍“三国”,我自愿替他带书。书买了共七十七本,离交给他的时间还有些时候,心想不读白不读,先阅为快,于是开始昏天暗地地读“三国”系列。  相似文献   

2.
初读余秋雨的作品,觉得他的话题太沉重。可是很快,我就被他的执着与坦诚所打动。随即,在学习高中第三册课文时,又和同学们一块重新研读了他的《道士塔》;不久,又在初中新教材上看到了他的《信客》,在高中新教材上看到他的《都江堰》;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时,在复习材料中,毫不费力地就又找到了他的《远征》《永恒的坐标》《石筑的易经》《书海茫茫》《夜雨诗意》等。我惊奇地发现,文化文学界人士已经在引领青少年,让他们通过余秋雨的作品来回视中国的历史,回看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尘衣 《初中生》2007,(4):4-8
我惊讶于他的山水画。我看到他的第一幅山水画是《黄山图》。当时,我讶异半天,想,山居然可以这样画——几笔疯狂的粗墨,山的旷达悠远就尽显其中,而那细致入微的迎客松,又为此画增添了如许逼真的细节——真是让人叹服。后来印象深的还有《千里江陵》《上善若水》等,《离骚》更是极致。这是我对他画作简单的理解。再后来,他的散文让我对他的好感又增加许多。正如他自己愿意听到的:他的散文比他的画更好。我就这么喜欢上了他,这个多么可爱的老人——黄永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高中时,初读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就成了他的书迷。秋雨老师擅长以灵动的散文书写厚重的历史文明,从《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历史的脸谱》到《中华文化的四十七堂课》等,廿载光阴转瞬而逝.秋雨老师从不惑之年而过甲子,他的历史散文早已成为了经典。  相似文献   

5.
蒲松的《聊斋志异》时常给我们透露有趣信息的,往往不是那些歌颂“爱情自由”的名篇,如《金陵女子》便是,我们知道王渔阳只给《聊斋》少数篇目加了批注,他偏偏就注意到了这短而不起眼的一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还是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就课外读完了《水浒传》和《西游记》。读书伊始,难免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读得多了,慢慢地也就看得懂了。如此,我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我“目睹”江姐、许云峰等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的岩石(《红岩》)。经过一场《暴风骤雨》的洗礼,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来,我“结识”了八路军侦察员肖飞(《烈火金刚》中的人物),和他一起“深入”敌后(《敌后武工队》),过了一把“打”日本,“除”汉奸的瘾。  相似文献   

7.
章士钊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他在长达七八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主要从事逻辑研究,柳宗元研究和《论衡》研究,本文介绍了章著《逻辑指要》和《柳文指要》的学术价值。章士钊未完成《论衡指要》就离世,本文旁搜远绍,钩稽其阶段性的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孔子作为中国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几乎是大家所一致公认的,他“博于诗书,察以礼乐,详于万物”,以自己渊源的知识,整理了不少中国古代文献,并同时向弟子们传授。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无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光《论语》提到的就有《易》,《诗》,《书》等典籍,在这里,我只就孔子思想对《周易》大传的影响和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访茅盾故里     
冬枫 《现代语文》2001,(10):14-15
朋友,我想你一定读过名《蚀》、《春蚕》,一定看过影片《子夜》、《林家铺子》,那么你再出差、旅游来北京的话,希望你一定要到东城交道口附近的后园恩寺胡同13号看看。那是个普普通通的四合小院,在北京几乎到处可见,我国学巨匠茅盾,就在这里度过了他最后的六个春秋!  相似文献   

10.
文品与人品     
作为文化人和作家,其成就首先得有独具价值的论著作品面世,这就是文品。比如一提到钱钟书,就会想到他那些壁立干仞的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篇》和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围城》;提到冰心,就会想到她所写的“问题小说”,小诗《繁星》、《春水》,以及《寄小读者》等具有开创性的新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学界多认为刘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对《辨骚》一篇的认识有较大分歧,有人认为是完全肯定,有人认为是否定更多。实际上刘勰对《楚辞》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他理想的文学创作模式是兼具《诗》《骚》二者之长。  相似文献   

12.
1917年10月,胡适把他一年来写作的白话诗编成《尝试集》,给钱玄同看,并请他作序。钱玄同和胡适还没见面时,1917年7月,他就对胡适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些新诗提出过意见,说胡适的“白话诗”“犹未能脱尽言的窠臼”。胡适看了钱玄同的批评,给钱玄同复信里说:“此等诤言,最不易得……”所以胡适后来在北京所写的白话诗。就都不用言了。  相似文献   

13.
叶楠  李云峰 《学语文》2006,(2):14-14
19世纪未俄罗斯政治黑暗,民生凋敝。民众反抗沙皇残酷统治的斗争时有发生。作为深受民粹主义影响,有着深刻入世情结的俄国文学家高举批判现实主义的大旗。对现实的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革命者进行热烈的歌颂,一时间俄罗斯文坛群星闪耀。屠格涅夫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他的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对进步贵族知识分子、没落贵族、“多余人”、民主主义者、革命者等各种社会角色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不朽的声誉。  相似文献   

14.
欧洋 《教师博览》2008,(1):51-51
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是名震天下泽被后世的一代文豪。著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等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可他竟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也因此,他的作品遭到质疑,有观点认为以“莎士比亚”署名的剧作.其作者另有其人。不过,其身世的隐秘也确实给后人留下了猜想空间.就如同其碑文一样充满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5.
提起郭沫若,人们往往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凤凰涅檗》、《雷电颂》等作品。其实,他的小品文也写得清纯自然,别有情趣。其中,散文诗《白鹭》可以视为他的代表作。《白鹭》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  相似文献   

16.
作为类象思维的产物,相术对较近时间的前景可以部分测知,而对几百年远的情景则难以预见。但这种技术进入《左传》、《国语》等典籍之后,作者必然进行改造,以服务于他的写作目的,于是就与本来意义的神秘技术有了差异。  相似文献   

17.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读了柳永的《雨霖铃》后,再也不能轻易去问什么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走进他的《踏莎行》,就再也不敢倚上危栏去登高临远。总想对他进行丝丝入扣的解读,可最终发现这样只会陷入格格不入的结局。终于当我们在距离中去憧憬,在憧憬中去感受时,我们才发现了他,发现了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节选)一文,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叙述了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了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他“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  相似文献   

19.
赵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赵武,其身世之谜历来众说纷纭。针对赵武的生卒疑团,根据《左传》、《国语》、《春秋》等现有材料,采取排列推理的方法,考辨了他的生平活动,进而推论出了他的生年。  相似文献   

20.
陕西师大教授、名学霍松林先生在接受记采访时曾深情地回忆说,3岁时他便跟父亲学习识字、读书。尽管那时的教科书诸如《三字经》《诗经》《论语》等等很难理解,但却给他留下了先入为主的直接印象。原始知识的大量储存,是他一生中取之不尽的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