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圆柱体侧面积时,先准备两个圆柱体教具:一个是硬纸板做成的短而粗的空心圆柱体,一个是用木头做的高而细的接力棒。引入新课后,教师首先介绍什么是圆柱体的侧面积,然后出示教具,引导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两个圆柱体中哪一个侧面积大?有的学生认为纸圆柱侧面积大,因为它虽然短但是它粗;有的学生认为接力棒的侧面积大,因为它较高。不管哪一种猜测,学生都意识到圆柱体的侧面积与圆柱体的粗细、长短有密切的关系。  此时,教师把纸质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写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侧面积。接着…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会学”知识。我在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教学中曾做过这方面的试验,收到一些效果。下面谈谈我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教学过程的安排。要计算圆柱体侧面积,关键是要让学生弄清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条件,宽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条件。我紧紧围绕这个关节,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去寻求算理。教学前,我要求每  相似文献   

3.
“老师,他们又乱动您的教具。”一个男孩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向他的数学老师告状。“把他们叫到我的办公室来。”正在批改作业的老师气愤地说。我顿时想起:上节课刚讲完圆柱体的认识.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圆柱体教具.可是下课时忘记把它们带回办公室了。留在教室里的教具不知怎样了?  相似文献   

4.
这堂课,张仁守老师讲“圆柱体侧面积”。他让学生在各自准备好的圆罐头筒上剪下围着的商标纸,然后引导他们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思索,教师象谈心般地点拨,整个教学过程轻松和谐。一个学生课后说,在家里,爸爸、妈妈总把我看成不懂事的孩子,让我做饭时,连放多少水也要为我准备好。来到学校就不一样了,一个公式的推导,求一道复杂应用题的解,张老师总相信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做到。有的问题我一时弄不懂,查查书本,或和同学们讨论一番,大体上能弄清楚,再经老师一指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计葬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葬方法,注意简葬,提高计葬迷度。如: 1.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钊合米,求它的狈俪积和表面积.  相似文献   

6.
数学选择题是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如何对概念性强,覆盖面宽,解法灵活,富有技巧的选择题作出正确而又迅速的结论,结合实际教学谈一些方法: 一、直接法,也称推演法。就是从已知的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推进、运算从而得出结果的方法。如,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3分米,求这个圆柱的侧面积算式是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一)认知技能 1.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学会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3.初步了解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圆柱表面积计算是小学几何形体教学上的难点之一。石老师在教这一内容时,先将自制的一个圆柱小模具让学生观察,并指出这就是一个“圆柱”。接着将它展开,让学生看到它的表面积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上下底的两个圆面积构成——这是直观。之后,教师又把一张自制的圆柱表面积示意图——一张普通白纸的挖空图贴在黑板上,白纸黑底,极为分明。教师借助这件自制的简易教具,引导学生弄懂了圆柱体的表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以及与圆的周长、半径和直径的相互关系,导出了圆柱体表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便展开了给出各种条件求表面积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十二册第22页的思考题教学设计如下: 一、以旧知识辅路第一步,根据条件回答问题: ①圆的半径是2厘米,圆面积是多少? ②圆柱体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 ②圆往体的体积是12.56立方厘米,高是2厘米,底面积是多少? ④圆往体的体积是6.28立方米,底面积是3.14平方米,高是多少? 第二步,解剖思考题: ①在半径为30厘米的圆往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求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有这样一段教学片断: (单位:分米)  相似文献   

11.
[课例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体侧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对物体表面积的含义和圆柱体的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本课的内容又和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本课宜采用“操作感知,引导发现”的方式进行导学.  相似文献   

12.
[题目]一个圆柱的高为5分米,把它的底面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扇形,切开后拼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已知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宽为2分米,求长方体与圆柱体的表面积相差多少? [一般解法]要求长方体与圆柱体的表面积相差多少,只要分别求出它们的表面积,再相减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认识圆柱,知道并记住圆柱体各部份的名称。2.认识并记住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3.认识并记住用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4.认识并记住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圆柱和圆锥”这单元对学生初步空间观念的形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圆柱、圆锥的教学提一些建议供参考。 1.这一单元的主要概念虽只有圆柱体、圆锥体,以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但与此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常规方法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下面小丁老师要介绍的是一种求圆柱体表面积的“巧”办法,大家看看,是不是算得又快又好呢?例求图1所示的圆柱体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相似文献   

16.
[教学要求]1.认识组合图形,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准备]1.教具: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长2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直角边为1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底2分米,高1分米的平行四边形;上底和高均为1分米,下底为2分米的直角梯形。②例1的放大  相似文献   

17.
教师提问要做到“四要”、“四不”。“四要”即:一要善于“引路”、“架桥”。比如教圆柱体的侧面积,要抓住它与长方形面积的本质相同这一点,把两者联系起来。可以提出如下问题:(长方形卷成)圆筒的侧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变成了圆筒的什么?宽变成了什么?圆筒的侧面积怎样计算?这样,学生很快能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二要击中要害。如  相似文献   

18.
[题目]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侧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一般解法]根据已知的圆柱侧面积可求出圆柱的高是12.56÷[3.14×(2×2)]=1(分米)。然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认识圆柱体”一课时,我操作演示:沿高把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反过来,再把长方形重新围成一个圆柱体后,我问学生:大家看,现在老师把长方形又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大家异口同声:圆柱体。只有小杰同学不同意:老师.这不是圆柱体!  相似文献   

20.
很多老师在教学圆柱体认识这一内容的时候,总是把它和讲求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堂课合在一起讲。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对圆柱的概念教学一带而过,把主要精力放在侧面积的计算上。因而造成学生对圆柱的概念模糊不清,给整个圆柱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实践告诉我们,十分认真地上好圆柱认识这堂概念教学课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谈谈我是怎样进行圆柱认识这堂课的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