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宣传时事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半月谈》系列刊物,1992年订阅数突破700万份,比1991年净增82万份,在全国报刊中发行量居首位。包括汉文版、维吾尔文版、朝鲜文版等版本的《半月谈》系  相似文献   

2.
从1985年起,半月谈杂志社出版的系列刊物,其发行量之大一直居于全国各报刊的首位。今年则更为引人注目。目前在许多报刊征订不怎么景气的情况下,《半月谈》、《半月谈内部版》、《时事报告》却异军突起,总发行量在年初增加到525万份,比上年初一下子多出了112万份。去年8月制订发行工作计划时,我们曾提出了一个今年增长10%的目标,结果出乎意料地翻了番,增幅高达27%。由于《半月谈内部版》的期发数由去年同期的86万份增加到110多万份,这样在中央一级发行量超百万的3个刊物中,  相似文献   

3.
六百万份里其实没藏多少故事。新年伊始,新华社大院里贴出喜报一张:《半月谈》系列刊物发行量已达626万。其中《半月谈》416万,《半月谈内部版》150万,《时事报告》60万于是,好象平静的水面荡起了一阵涟漪,人们纷纷议论开来。不光新华社内,许多同行、读者、通讯员或者是与《半月谈》毫无瓜葛的人听了,也啧啧称奇。这《半月谈》嗨,这《半月谈》……  相似文献   

4.
报刊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问题在于,报刊不同于一般行业,对待机遇和挑战的对策也和许多行业不一样,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规矩。这个一样和不一样,要求从事报刊宣传工作的同志在实行市场经济中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半月谈》系列刊物从1992年下半年起经历了新形势的考验,目前的订户仍达650万之众,高居全中国、全亚洲刊物发行量第一位。同行们对“半月谈现象”再一次进行探究:它为什么能立于不败之地。做到长办常新赢得读者? 如果说有什么谜底的话,想来复杂也简单,那就是面对着迅速涌起的市场经济浪潮,我们《半月谈》杂志社确定了把握自己刊物应变的明确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可以用一副对联表示:上联是“以变随变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联是“变而有度发扬本刊好传统”,横批是“万变不离其宗”。围绕着这副对联阐释一下《半月谈》的编辑思想和一些做法,对我们的同行和刊物的读者或许不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5.
我多年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与不少刊物打过交道,但象《半月谈》编辑部这样重视通讯工作,十分认真地组织通讯队伍,切实把通讯员作为编辑部与各地党委、广大读者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且收效这样显著的,却不多见。《半月谈》从1980年5月创刊至今,已经7年多了。刊物发行量从最初的29万份增长到现在的514万份,并在全国“最佳刊物大家评”活动中,被广大读者评为时事政治类杂志的最佳刊物,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家蒋子龙赞誉《半月谈》系列刊物《资料卡片杂志》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大字”。我觉得这一评价确有道理,它前些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文摘期刊”,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7.
在报刊如林的我国舆论界,刊龄只有十年的《半月谈》是一个谜一样的刊物。在北京各邮局“花团锦簇”的橱窗里、期刊架上,难得发现它的存在,即使有时摆上一两本,也难得引人注目。然而,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机关报新闻出版报头版头条位置,却刊登出介绍《半月谈》魅力的文章;在全国新闻界有影响的杂志《中国记者》上,有人专文谈论“半月谈现象”;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  相似文献   

8.
“亿万”即一亿个万,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亿也可读作“万万”,即一万个万。一亿个万和一万个万,差距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可是,我们很多报道中,却把“亿万”当“万万”(亿)使用,造成不应有的谬误。其实这个问题,报刊载文作过说明,可没引起有些作者和编者的重视。前几年,《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做《在南方,有个亿万富翁》,作者是名家,文章也挺感人,可是错把“亿万”当“亿元”了。1994年第11期《半月谈》杂志里面竟有两处这样的错误:一是《“抠门”的亿万富翁》,二是《从亿万富翁到总理》。这两位“富翁”一个只有6.5亿,一个只有15亿。换算成万的话,一个是6.5万个万,一个是15万个万,离亿个万差得远。著名作家和《人民日报》、《半月谈》这样高档次报刊用错这个“概念”实在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记者》报道:国家邮政局报刊发行局在1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邮政工作会议上透露,2001年中国有11家邮发报刊发行量超百万份。这11家中有6家报纸,包括《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等;另5家刊物,包括《半月谈》。《故事会》和《知音》等。目前,中国正式发行的报刊1万余种,其中交邮政发行的有7100余和,占70%。  相似文献   

10.
生怕愧对读者半月谈杂志社总编辑于有海报刊社的同行这些年接触多了,朋友们常常问起我的心态。想来想去,答案大约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生怕愧对读者。半月谈杂志社诞生16年多,长进是有的。所办的《半月谈》系列刊物的发行量1985年突破500万后,连续12年位居全...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半月谈》杂志社举办了一次特别活动:邀请16位特约评刊员到北京参加评刊会议,评刊员是来自全国12个省、16个地区的普通工人、军人、干部、中小学教师和离退休人员。《半月谈》杂志社出资把这些特约评刊员请到编辑部来,奉为上宾,热情招待,从总编辑到普通编辑和负责版面设计、广告发行的人员,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听取评刊员对《半月谈》系列刊物  相似文献   

12.
王永亮  陆海燕 《今传媒》2006,(10):26-28
在政治上,《半月谈》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广大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创刊于1980年5月。自1985年起,《半月谈》的发行量和影响力一直雄踞全国时政类报刊之首,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曾誉之为“中华第一刊”。在文化上,《半月谈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报刊发行情况如何?变化原因怎样?这是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为此记者走访了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孟繁六同志回答了提出的问题。问:今年报刊发行情况怎样?与往年有何不同? 答:最新了解的数字表明,今年中央主要报刊征订数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一些专业性、文化性和省报的订数也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可以说,进入1991年,全国报刊期发总数连续几年“滑坡”的现象终于得到缓解,并出现可喜的回升趋势。今年初与去年初相比,订数增加的报刊如:《求是》杂志今年初比去年初订数增加7万册;《半月谈》系列刊  相似文献   

14.
新创     
《半月谈》推出纪念新中国60年经典系列特刊 《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特刊》,是经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主办,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年出版的重要时政期刊。  相似文献   

15.
山东《医学科普》杂志于1981年创刊,至今已15年了。到1994年共出版82期,期发数多年来稳定在30万份,成为深受读者欢迎的刊物之一。有位老读者说:“宁可不穿皮鞋、西服,不可不订《医学科普》。”《医学科普》杂志1989年、1994年两次被省委宣传部、省科委、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优秀期刊,并于1990年被全国爱卫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在众多的新闻报刊中,有一本刊物越来越受到全国地市报人及广大新闻爱好者的青睐,她就是从1994年起全国公开发行的新闻月刊——《中国地市报人》。  相似文献   

17.
王永亮  陆海燕 《今传媒》2006,(10X):26-28
在政治上,《半月谈》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广大基层读的重要党刊,创刊于1980年5月。自1985年起,《半月谈》的发行量和影响力一直雄踞全国时政类报刊之首,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曾誉之为“中华第一刊”。  相似文献   

18.
飞花拾零     
1994年六大假新闻 最近《中国报刊月报》公布了1994年的六条假新闻。 一、《山城有了读报小姐》。此消息系重庆市松藻矿务局中心小学教师张某杜撰。 二、《屠夫使尽招数肥猪自杀不死》。这是一条被重新“炒”起来的假新闻。 三、《新年交好运 喝酒喝到3万元》。此消息系编造。作者章仪瑞为当地73岁退休教师,听人酒后戏言,向报社投稿。  相似文献   

19.
办报纸、办刊物,要办出自己的特点,办出自己的优势,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有个性。不然,大家都是一个面孔,都是一个腔调,就没有味道了。 在全国的刊物中,《半月谈》发行量多年来“雄居”第一。我曾说过,《半月谈》是“中华第一刊”。要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不久以前,耀邦同志号召各部门都要总结自己的经验。《红旗》从1958年创刊到现在已有二十五年,总结经验的时机也已经成熟。今天我要讲的还不是正式总结。是我们这几年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红旗》这个中央理论工作部门具体的指导思想问题。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办好《红旗》这个中央的理论刊物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红旗》的性质。《红旗》在创刊的时候就定了是中央的一个理论刊物。就是说,它不同于过去的《学习》杂志,也不同于现在的《半月谈》。《半月谈》是一个通俗的政治读物,历史上的《学习》杂志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