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邵奎 《军事记者》2011,(2):72-72
所谓新闻发现力,就是通讯员在具备新闻敏感的基础上,把他人没有发现的新闻及时准确地报道出去的一种能力。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在《记者的发现力》中提到:“新闻工作者善于发现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就是‘发现力”’。那么,通讯员应该如何培养新闻发现力呢?  相似文献   

2.
视野     
《视听界》1997,(6)
开拓记者的发现力1997·4《新闻广场》刊登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的一次谈话,认为,现在真正称得上“有所发现”的新闻作品太少,希望新闻工作者趁精力旺盛的时候,积极开发自己的“发现力”。他说,我们把新闻工作者善于发现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称作“发现力”。“发现力”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善于发现或者找到世界上迄今还没有  相似文献   

3.
“发现力”就是经过深入研究与探索,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新鲜事物、揭示前人尚未揭示的内在规律的能力。发现力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新闻敏感,它比新闻敏感又更进一步、又更高了一个层次。新闻敏感只是记者对某一事物或事件的认识程度。也就是说,面对眼前发生的事件,知道它是新闻并能采写出来,但是没有更深一步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衡量一个记好与差的一把重要标尺,就是记的“新闻发现力”。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可见,一个优秀的新闻记,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那么,新闻发现力培养的路径何在呢?  相似文献   

5.
发现力是经过深入研究与探索,敏感地寻求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新鲜事物、揭示别人没有揭示的内在意义的能力。新闻发现力并非与生俱来的,并和从事新闻工作时间的长短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的人从事新闻工作很长时间,对新闻发现的能力却不一定很强,只是敏感于显性新闻;而有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新近发达的事实的报道。那么从事实 转化为报道,首要的工作是发现。发现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才能把它采写(制)成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积极开发自己的发现力。 什么是发现?《辞海》的解释是,本有的事物  相似文献   

7.
从群众看问题的立场和视角去认识、分析事物,是新闻工作者增强群众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大局观的必要渠道,也是记者提高新闻发现力的有效途径。用群众的视角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甚至可以让记者从广告信息中也能发现新闻——立足于群众,从群众的所急、所需、所喜、所恶去想问题、做事情,可以让我们坐享许多送上门来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一名优秀的记者,一定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记者的眼睛不同于普通人的眼睛,在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新闻,但是这种新闻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的。只有主动用新闻视角去观察、评判,才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可见人们所说的“新闻眼”是一双不同寻常的眼睛。而这双不同寻常的眼睛应具备两种功力,一种是透视力,一种是前瞻力。这就是前者用独特的眼光剥去事物的外表,发现真正的新闻内涵;后者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过程和结果有较为准确的预测和估计。  相似文献   

9.
新闻在于发现,只有发现新闻才能写作新闻。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说:“‘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  相似文献   

10.
对比式新闻标题是指着眼于眼前事物的某个特性,选择使用典型的、性质截然不同的新闻事实,给读者提供认识这个事物及其发展的对立物,鲜明地表达新闻事实,揭示新闻主题,使新闻具有更强烈的点化力和感染力的制题方式。  相似文献   

11.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国名雕塑家罗丹的这一名言,其实也有适用于新闻采写的地方:要想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抓到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的稿件,就要有发现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谭炳燕 《新闻窗》2010,(2):54-54
新闻眼是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一个形象比喻,记者要有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有独特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一件别人也许感觉司空见惯的事件.记者却要善于观察思考,从中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写成稿子。  相似文献   

13.
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新闻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从来没有发现不了的新闻,只是没掌握发现新闻的方法和思路。如果说发现是看到前人没有看到过的事物、找到前人没有找到过的事物,那么,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因此,我认为影响发现新闻有五大要素:●系统思考与细节观察。系统思考与细节观察,就是要求我们要做到又见树木又见森林。观察是记者发现新事物、探索新规律的最常用的武器。发现新闻能力减弱则是观察意识的淡漠,尤其是处理不好系统思考和细节观察的关系。在采访…  相似文献   

14.
新闻发现力在新闻采写当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新闻界缺乏新闻发现力的问题,本文向社会学研究借镜,试图提出一个建基于比较视野下的新闻发现图式,并用新闻实践案例去验证其实际效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指出新闻发现力的培养应该是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编辑发现的感觉特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凌 《编辑之友》2002,(6):35-37
一、编辑发现的感觉内涵 什么是发现?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①编辑人员善于捕捉、挖掘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就是编辑的发现力.编辑的发现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发现乃新闻之母有两层意思:发现,是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新闻属于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 何谓发现?发现即所见与众不同,见出人所未见,对生活的观察独具慧眼。对事物的体认独出机杼。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认为:“发现”是一种力量,记者的生命力其实就是发现力。优秀新闻作品大多始于记者的发现。 法西斯灭亡十多年后,作为纳粹德国设在波兰的一个大屠场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成为历史的陈迹,这里再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有的只是每天不断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相似文献   

17.
新闻线索的识别和和选择,是新闻采写者的基本功。有人说,世上没有没有新闻的地方,只有没有新闻敏感的记者。此话不假。在我们的周围,不是没有新闻,而是缺少发现,缺少一双“新闻眼”。只有发现,才有开掘。新闻线索隐含在事物运动的过程之中,隐含在众多的一般性事物之中,需要新闻人把它们筛选出来。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挖掘、发现新闻价值应注意四个途径 一是从一般中找特殊 许多事物是普普通通的。普普通通的事物是没有新闻价值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它便产生了新闻价值,有时甚至有很大的新闻价值。比如:  相似文献   

19.
发现力是记者必备的素质。所谓发现力,是指新闻工作者善于看出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部规律的能力。 增强发现力,能辨是与非,能识真与假,能把握动与静,能分清  相似文献   

20.
新闻信息资源,是以新闻传播者为主体、以新闻传播为目的指向的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新近所发生的相对变动、以及与变动相关的各类信息,是具有新闻传播价值的、表象和潜在的信息之和。采集新闻信息资源,是新闻实践中的重要一环。多向思维和经济行为,是记者在新闻实践中以较小的投入,获得关于客观变动丰富、深层次信息的重要途径。   一、多向思维   记者应该有“发现力”,包括善于发现新鲜事实;善于澄清重大事件的事实真相;善于提炼有用的新鲜经验;善于捕捉观念上的新变化;善于表现典型人物;善于发现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